清原农冠®(KingAgroot®),总部位于中国青岛,始创于2009年,是一家生物科技创新公司,致力于从除草剂新化合物研发和基因编辑靶向育种两个维度提升世界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为世界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清原农冠算是中国农药行业内非常独特的存在,其独特在于它只做除草剂,而且只做水稻、小麦、玉米、非选择性除草剂等少数几个大品类。其主打产品均为专利化合物,拥有全亚洲最大的抗性杂草种子资源库。其双唑草酮于11月3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清原的新活性成分化合物,包括环吡氟草酮(Cypyrafluone)、双唑草酮(Bipyrazone)、三唑磺草酮(Tripyrasulfone)、苯唑氟草酮(Fenpyrazone)等。
清原农冠集团旗下包括青岛清原抗性杂草防治有限公司、青岛清原化合物有限公司、青岛清原生物技术研究院、青岛清原农冠作物科学有限公司、青岛清原精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清原种子科学有限公司、青岛清原农冠抗性杂草防治有限公司、江苏清原农冠杂草防治有限公司。

(图片来源:清原农冠官方网站)
山东清原农冠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山东裕源集团有限公司持股的山东亿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23年做名称变更。
国内原药登记情况
清原农冠在国内有71个农药登记, 大部分集中在江苏清原农冠杂草防治有限公司,山东清原农冠作物科学有限公司和青岛清原抗性杂草防治有限公司,其登记的绝大部分是除草剂。
清原农冠在国内共计13个原药登记,均为除草剂,而且绝大部分为专利活性成分。

不同年份专利申请情况
清原农冠在全球共计申请专利662件,其中重要时间节点如下:
2014年开始做专利布局
2016年后全球化加速
2018年-2020年为申请高峰

国际化:2016年的申请数量为51项,含国际PCT申请,覆盖中国、澳大利亚、美国、欧洲等,清原开始逐步国际化。
侧重晶型:2017年清原的晶型专利增多,如三唑磺草酮C晶型。
市场拓展:2019年扩展至东南亚、南美等市场。
布局基因编辑:2020年重点布局基因编辑、新型化合物。
虽然2024年只能拿到部分数据,但是依然可以整理出近十年来清原农冠发展的清晰脉络:2020年以后集中在新型化合物,抗性机制拓展,组合物优化等方面。
全球专利申请情况
清原农冠的专利布局覆盖全球主要农业市场:
中国:占比约60%(如CN、WO进入中国的专利),核心基础专利集中。
国际PCT申请(通过WIPO):约20%(如WO2017075910A1),覆盖全球多个指定国。
其他国家占比如下:

另外,清原还布局了新兴市场:南非、阿根廷、墨西哥、东南亚国家(如菲律宾、泰国)。
知识产权布局策略:以中国为研发中心,通过PCT进入欧美主流市场,同时拓展南美、东南亚等农业大国。
专利技术类别
清原的专利技术主要聚焦于除草剂研发,细分领域如下:

除草化合物(占比50%):
结构创新:如吡唑类、三唑磺草酮、环吡氟草酮等(CN105218449B)。
晶型与盐型:双唑草酮C晶型(WO2019010717A1)、环吡氟草酮异丙胺盐(CN111362916B)。
除草组合物(占比30%):
三元/二元复配(如CN109526973B含砜吡草唑)。
增效组合(如含HPPD抑制剂类,CN113040161A)。
制备工艺(占比10%):
合成方法(如CN107674025B的4-苯甲酰吡唑类制备)。
共晶技术(CN108558761B三唑磺草酮-水杨酸共晶)。
生物技术(占比8%):
基因编辑(CN110373430B随机突变系统)。
抗性基因(CN114304165B除草剂抗性蛋白)。
检测方法(占比2%):
残留检测(CN108535369B双唑草酮检测)。
技术趋势:从化合物创新向复配增效、晶型优化延伸,近年加速布局基因编辑和抗性机制研究。
总 结
通过清原农冠的专利布局情况,可以看到其市场特点如下:
全球化布局:以中国为基地,通过PCT覆盖欧美、南美、东南亚,形成“研发-市场”联动。
技术纵深:从单一化合物到组合物、晶型、基因技术,构建全链条专利壁垒。
市场策略:重点突破农业大国(如巴西、印度),同时通过授权/驳回数据优化申请策略(如巴西驳回率较高)。
未来方向:基因编辑与除草剂抗性结合,或成为新的技术增长点。
*数据说明:分析基于650余项清原农冠专利分析,部分2024年数据尚未完整,趋势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