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攻克“植物癌症”,其自主研发的具“治病又壮苗”双重功效植物病毒免疫诱抗剂AV1现委托《农药市场信息》传媒及农药行业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中心对外转让!有愿意合作的企业请通过文末联系方式与本平台取得联系,从而携手尽快实现该生物农药的产业化,促进中国农药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
植物病毒病是当前农业生产中危害十分严重的一类病害,俗称“植物癌症”,一直是困扰全球农业发展的主要病害之一。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自主研发的植物病毒免疫诱抗剂AV1正在为破解这一困境提供方案。
项目负责人王芳研究员历经多年攻关,使这项科研成果实现从实验室到田间的跨越,不仅填补了植物病毒绿色防控领域的国内空白,更以“抗病毒+促生长”的双重效能,为全球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新的可靠方案。该生物农药已于2023年获得专利证书,证书号:ZL 202211010406.9


寻求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和作用机制独特的抗病毒药剂一直是农业生产中必须解决和重点技术攻关的科学问题。现今世界范围内有效的抗植物病毒的药剂仍十分缺少。
“由于植物病毒是专性寄生物,在增殖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物质、场所等完全依赖寄主植物。因此,理想的抗病毒药剂除要求能够有效抑制病毒的增殖,还要求尽量不危害寄主细胞,不影响寄主的生理及代谢过程。这给高选择性抗病毒药剂的研发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省农科院王芳研究员介绍。
科研人员以抗病毒和促生长为靶标,在天然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对植物病毒具有抑制作用的阿氏肠杆菌AV1,其代谢产物经鉴定不仅能在植物体外钝化病毒粒子,更能在体内抑制病毒复制,激活植物自身免疫机制。
与传统生防菌剂相比,AV1的核心优势在于“三重稳定性”:经高温高压灭菌或低温冻存后仍保持活性,在不同气候与土壤条件下适应性强,这一特性使其适用范围覆盖全国主要农业产区。
第三方成果评价报告显示,AV1对烟草花叶病毒(TMV)、辣椒脉斑驳病毒(ChiVMV)等多种高危病毒的抑制率显著,其中在烟草试验中可将病毒含量从21.48%降至6.72%,发病时间延缓3天以上,为解决“植物病毒防控药剂匮乏”问题提供了全新路径。

在界首市安徽丰絮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甘薯育苗基地,一场“对比试验”直观展现了植物病毒免疫诱抗剂AV1的独特价值:感染植物病毒病已出现卷叶症状的甘薯苗在喷施AV1四天后,叶片重新舒展,长势远超未处理的对照组。
从技术可行性看,AV1以天然菌株为基础,发酵产物易于规模化生产,制剂分为水剂和颗粒剂,使用时稀释50-100倍即可,操作简便且成本低廉。目前,AV1已在安徽、河南、江苏等地开展了200余亩的田间示范,从温室到大田的多场景验证均表明,其在不同作物、不同生态区均表现出稳定的防控与促生效果,其技术创新性与应用价值获得行业权威认可,为我国植物病毒绿色防控领域的自主创新提供了重要实践成果。
AV1代谢产物中含有生长素类物质,可通过促进根系发育、增强光合作用等途径,从根本上提升作物活力。在徐州甘薯研究所的苗期试验中,AV1处理的薯苗根系更为发达,生物量显著增加。这种“治病又壮苗”的双重功效,打破了传统生防产品“要么抗病、要么促生”的兼容性瓶颈。
在河南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的试验中,施用AV1的一年生葛根和地黄不仅抗病性增强,有效成分含量更实现“超标”——地黄中梓醇含量达3.74%、地黄甘D达0.25%,均显著高于药典标准。这意味着AV1不仅能减少病害损失,还能提升农产品品质,实现“产量+质量双”提升。这种“防控-促生-提质”的多效协同,让AV1在中药材、经济作物等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
当一滴源自土壤的菌液,就能让作物拥有抵抗病毒的“免疫力”,这不仅是科技的奇迹,更是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诠释。从根际土壤到万亩农田,这项源自中国的创新成果,正以科技之力守护植物健康,为“藏粮于技”战略写下鲜活注脚。
咨询联系方式:
农药市场信息中心/《农药市场信息》传媒
农药行业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中心
顾先生
13706298456(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