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制有效诱杀茶树重要害虫灰茶尺蠖的性信息素/植物源信息物复合型性诱剂,中国计量大学生物计量与检验检疫技术重点实验室选择源自茶梢和茶花挥发物的30个主要成分,分别配成1×10-6 g/mL、1×10-4 g/mL和1×10-2 g/mL液体石蜡溶液作味源,检测了其引起1日龄灰茶尺蠖雌、雄成虫的触角电位(EAG)反应值。
结果表明:
(1)每种味源的3个剂量处理皆引起明显的EAG反应;随着味源浓度增加,EAG反应值显著增大;
(2)引起的雌、雄成虫EAG反应值相近,差异不显著;
(3)芳樟醇、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己醇、苯乙醇和6-甲基-5-庚烯-2-酮的每个剂量处理引起强烈的EAG反应。
将这6种EAG活性成分与灰茶尺蠖2个主要的性信息素成分Z,Z,Z-3,6,9-十八碳三烯和Z,Z-3,9-6,7-环氧-十八碳二烯配成数个备选的复合型性诱剂,载于羊毛毡细条上、塑封、制成诱芯,在茶园中检测其引诱活性,发现诱效最优的复合型性诱剂在每个诱芯上组成为:6种EAG活性成分各2 mg、Z,Z,Z-3,6,9-十八碳三烯0.4 mg、Z,Z-3,9-6,7-环氧-十八碳二烯0.6 mg、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1 mg、正己烷100 mL。
此外,使用土黄、荧光黄、米黄、素馨黄、桔黄、土褐、墨绿、芽绿、草绿、荧光绿、天蓝、大红和纯白等13种色板诱杀灰茶尺蠖成虫,发现其偏嗜暗黄色,以土黄色效果最佳。
遂将该诱芯载于土黄色粘板上组成诱捕器,诱杀防治灰茶尺蠖主害代第3代,试验程序:在第2代羽化始盛期用诱捕器诱杀成虫以减少交尾几率而压低第3代幼虫数,在第3代初龄幼虫期喷施联苯菊酯乳油、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悬浮剂,接着定期调查三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复合型性诱剂的防效显著优于后两者,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前景。
截至2023年12月20日,尚无防治尺蠖类害虫的性诱剂(迷向素、性信息素、诱集性信息素)农药产品在我国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