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下市场产能过剩、价格低迷、内卷严重的农药行业来说,这种现状不利于企业和行业的发展,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创新才能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为了能更好地助力企业和行业进行创新发展,从2023年9月开始,我们“农化专利服务”将在每月底汇总农药行业科研创新及专利领域最新动态,以供大家参考。河北农大在天然产物农药及靶标分子设计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张利辉教授带领的“天然产物农药及靶标分子设计”创新团队主要从事天然产物中农药活性物质的挖掘与生态制剂创制、高活性天然产物的作用机理、基于靶标的分子设计与合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团队近期在该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安徽农大开发了一种环保的近红外响应控释农药系统,精确释放杀虫剂和持续控制害虫
近日,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操海群教授团队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JCR分区Q1)上在线发表了题为 "Ecofriendly polysaccharide-based alginate/pluronic F127 semi-IPN hydrogel with magnetic collectability for precise release of pesticides and sustained pest control"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开发了一种环保的近红外响应控释农药系统,利用具有收集能力的纳米载体,从而更好地控制农药的释放和施用后的去除。
青岛农业大学植物线虫实验室在南方根结线虫防治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学院赵洪海教授团队在《Pest Management Science》在线发表了“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produced by Paenibacillus polymyxa J2-4 exhibit toxic activity against Meloidogyne incognita” 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明确了多粘类芽孢杆菌J2-4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具有潜在的防控根结线虫的应用价值,为新型绿色防控产品的研发创制提供了天然产物的结构基础。
近期,海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热带农林生物灾害绿色防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上发表了题为“6-pentyl-2H-pyran-2-one from Trichoderma erinaceum is fungicidal against litchi downy blight pathogen Peronophythora litchii and preservation of litchi”的研究论文。荔枝霜疫霉病是目前荔枝生产及贮运过程中非常严重的病害,在我国各荔枝产区均有发生。该病可侵染嫩叶、嫩枝、果柄和幼果,造成落花落果;贮运期间常导致果实腐烂变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荔枝霜疫霉病的防治以化学防控为主,但不合理使用农药,导致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的问题日益突出。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发现重要农业害虫棉铃虫和烟青虫的产卵引诱物质
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琛柱研究团队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Discovery of insect attractants based on the functional analyses of female-biased odorant receptors and their orthologs in two closely related species”的研究论文,揭示愈创木烯和苄基丙酮是棉铃虫和烟青虫的产卵引诱物质,为研制防治这类重要农业害虫的新方法奠定了基础。
山东农大在杀虫剂对昆虫亚致死效应方面取得系列进展,对于害虫抗药性研究、制定害虫综合治理策略具有重要价值
化学杀虫剂在田间施用后,在环境中会逐渐递减为亚致死剂量或浓度,可对昆虫个体的发育、行为和生殖等产生影响,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引起天敌昆虫种群动态变化。近日,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发表了山东农业大学薛超彬教授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发现,(+)-S-茚虫威和(−)-R-茚虫威两个对映体对蔬菜害虫小菜蛾、天敌昆虫中华通草蛉的毒力、生殖力、生长发育等均具有明显差异,两种对映体对中华通草蛉的捕食能力、生态风险也存在较大差异,并初步探讨了两种对映体的选择性毒理机制。
山东农大揭示水稻条斑病菌抑制植物免疫促进生长新机制
2023年12月,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在线发表了山东农业大学丁新华教授课题组题为“NIT24 and NIT29-mediated IAA synthesis of 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 suppresses immunity and boosts growth in ri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一条依赖基因NIT24和NIT29的水稻条斑病菌生理小种RS105中全新的生长素合成路径,并进一步解析了生长素作为毒性因子介导的条斑病菌与水稻互作机理。
安徽农大在茶树中发现参与抗病的新型SA衍生物糖苷及合成途径
近日,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宋传奎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Advanced Science(中科院一区,IF=15.1)上发表题为2,4-Dihydroxybenzoic Acid, a Novel SA Derivative, Controls Plant Immunity via UGT95B17-Mediated Glucosylation: A Case Study in Camellia Sinensis的研究性论文。该研究在茶树中鉴定到SA新的羟基化衍生物糖苷产物的存在,解析了其生物合成途径,并进一步阐明了其参与茶树抗病的分子机制,为植物SA代谢途径研究提供新视角。
植保所提出调控昆虫性信息素释放行为的载体结构设计策略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分子靶标与绿色农药创制创新团队在《Nano Letters》(IF=10.8)发表题为“Nano-Micro Core-Shell Fibers for Efficient Pest Trapping”的研究安徽农大在茶树中发现参与抗病的新型SA衍生物糖苷及合成途径论文。该研究制备了负载斜纹夜蛾昆虫性信息素的核壳结构微纳纤维,并用于田间害虫的诱捕,进一步创新提出调控性信息素释放行为的载体结构设计策略。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将柚皮素纳米载体用于根际植物病原菌的防治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王杰团队在《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JCR分区Q1)上在线发表了题为 " Star polymer soil delivery nanoplatform for applying biological agents in the field to control plant rhizosphere diseases " 的研究论文。本研究将柚皮素纳米载体用于根际植物病原菌的防治,对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环境负荷具有重要意义。
沈阳化工等设计合成多个具有优异抗菌活性的含双酰胺结构的1,2,4-噁二唑类衍生物
非对称性的1,2,4-噁二唑类衍生物和双酰胺结构在除草、杀虫、抗细菌和抗真菌等农药方面均表现出广泛而良好的生物活性。为了寻找新型抗菌先导化合物,沈阳化工大学功能分子研究所等单位研究人员以对氰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采用活性亚结构拼接的方法引入新的活性片段及取代基,设计合成了27个新型含双酰胺结构的1,2,4-噁二唑类衍生物4a~4c和6a~6x,经核磁共振氢谱和高分辨质谱确证其化学结构。
植保所揭示褐飞虱对新烟碱类杀虫剂抗性的分子进化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粮食作物害虫监测与控制创新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在线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Evolutionary Mechanisms of CYP6ER1vA -Type Variant Associated with Resistance to Neonicotinoid Insecticides in Field Populations of Nilaparvata lugens 的研究论文。
该论文解析了细胞色素P450 CYP6ER1基因的变异类型vA-type过表达介导的褐飞虱对新烟碱类杀虫剂多药抗性的分子进化机制,为了解褐飞虱对杀虫剂抗药性演化机制以及抗性治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植物RNA病毒的不依赖帽子翻译调控”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日前,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原雪峰教授主持完成的“植物RNA病毒的不依赖帽子翻译调控”项目获得第十届淮海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科技创新奖),填补国内空白。该项目以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烟草丛顶病毒(TBTV)等为研究对象,开展植物RNA病毒的不依赖帽子翻译调控研究。际上首次报道了不依赖帽子翻译元件—核糖体内部进入位点(简称IRES)的动态平衡结构,精细调控蛋白的适量表达。
虫妈妈如何避免宝宝之间“内卷”?基因组所揭示昆虫产卵忌避现象的化学感受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王桂荣研究员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上以长文“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题为“A female-specific odorant receptor mediates oviposition deterrence in the moth Helicoverpa armiger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以棉铃虫卵驱避同种雌虫产卵的生物学现象入手,揭示了雌虫“明智”选择寄主产卵的化学感受机制,解释了同种卵忌避雌虫产卵的生物学现象。这一发现为解析昆虫产卵行为背后的奥秘提供了重要线索。
张友军团队解析m6A修饰调控JH含量弥补小菜蛾Bt抗性适合度代价的表观遗传学机制
目前,害虫防治主要依赖各类化学和生物杀虫剂,杀虫剂的大量使用极易导致害虫的抗药性进化。而害虫的抗性进化常常伴随着生长发育延迟、生殖能力下降和生存能力降低等严重的适合度代价(Fitness costs),这成为延缓田间害虫抗药性进化的天然屏障和关键利器。然而,有些有小菜蛾种群却能在不影响自身生长发育的前提下对杀虫剂进化产生完美的高抗性,这导致田间小菜蛾防治困难重重。
盘点12款2023年我国自主创制农药成份进展,涉及先正达、清原农冠等企业
一、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 氟螨双醚——内吸性杀螨剂,最新进展:2023年11月初,通用名称获得国际标准化组织农药通用名技术委员会临时批准。
2. 多氟虫酰胺——间双酰胺类杀虫剂,最新进展:2023年11月28日,通用名称获得国际标准化组织农药通用名技术委员会临时批准。
二、青岛清原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1. 噁唑氟虫胺——γ-氨基丁酸门控氯离子通道变构调节剂,最新进展:2023年11月14日,通用名称获得国际标准化组织农药通用名技术委员会临时批准。
2. 氟溴草醚——土壤封闭除草剂,最新进展:2023年12月14日,通用名称获国际标准化组织农药通用名技术委员会通过。
2023年12月27日,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公示了2023年第13批拟批准登记新农药产品名单。
根据《行政许可法》《农药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现将第十届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第二次委员会议审议通过的5个新农药产品相关信息予以公示。公示时间:2023年12月27日至2024年01月02日。
宁夏大学成功研制可有效防控枸杞棉蚜的蜡蚧轮枝菌可分散油悬浮剂
为探究枸杞棉蚜经2种蜡蚧轮枝菌JMC-01可分散油悬浮剂(宁夏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实验室研制,1#制剂为大豆油体系,2#制剂为油酸甲酯体系)处理后的取食行为差异, 宁夏大学农学院等单位研究人员利用浸渍法对棉蚜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利用刺吸电位图谱技术对棉蚜在枸杞植株上的取食行为进行测定。
先正达推出基于异噁唑虫酰胺的新产品,其年峰值销售额有望突破5.00亿美元
近日,先正达向AgroPages独家披露其在巴西市场推出杀虫杀螨剂产品Joiner的消息。Joiner基于有效成分异噁唑虫酰胺(商品名Plinazolin,通用名isocycloseram)。先正达表示,Joiner为咖啡、各种蔬菜、水果等作物上主要害虫防治树立了标杆。巴西是世界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咖啡生产面临着众多威胁,Joiner推荐用于防治对咖啡最具破坏性的害虫、害螨,包括咖啡果小蠹(Hypothenemus hampei)、咖啡潜叶蛾(Leucoptera coffeella)、紫红短须螨(Brevipalpus phoenicis)、咖啡小爪螨(Oligonychus ilicis)等。
富美实将为2024年的美国市场新推出Ethos Elite LFR杀虫剂/生物杀菌剂产品。该产品结合了联苯菊酯杀虫成分,以及富美实独有菌株:贝莱斯芽孢杆菌RTI301和枯草芽孢杆菌RTI30,这些成分均已经过研究检验,可有效防控多种种植早期病害和土壤害虫。Ethos Elite LFR登记用于玉米、大豆、棉花、花生、番茄、油菜籽等作物。产品能防治玉米根虫、切根虫、蛴螬、种蝇和铁线虫等危害性大的害虫和线虫。产品中的两种杀菌菌株有助于抑制镰刀霉、疫霉、腐霉和丝核菌等幼苗期病害。
瑞香素是从瑞香属植物长白瑞香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又名祖师麻甲素,化学名称为7,8-二羟基香豆素,主要存在于瑞香科属植物中。我国已经实现瑞香素的人工合成。瑞香素同时具有抗炎、抗缺氧、抗腹泻、抗寄生虫、杀蚜虫、杀线虫和抑制蛋白激酶等多重作用,药用及农用前景广阔。为明确瑞香素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效和防病机制,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等单位研究人员通过室内盆栽试验、酶活性测定和田间试验,分析了0.53%瑞香素乳油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控效果及叶片防御酶酶活性的影响。
铜绿假单胞菌Bc1-20可较好防治甜瓜枯萎病,目前尚无产品作为农药在我国登记
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等单位研究人员采用稀释涂平板和分子鉴定的方法,从连续多年种植甜瓜大棚的土壤中分离获得菌株Bc1-20,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采用平板对峙法、苗期灌根和盆栽接种试验,探讨了其对甜瓜多种病害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和对甜瓜的促生作用。综上,铜绿假单胞菌Bc1-20可很好地防治甜瓜枯萎病,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
山东一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42%威百亩可溶液剂产品获得登记,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姜根结线虫使用方法。这是在我国正式登记的第7个威百亩产品。使用方法:建议于姜播种前20天(或多于),在地面开沟,每亩5000~6000毫升制剂稀释后均匀施于沟内,盖土压实后,覆盖地膜进行熏蒸处理,15天后去掉地膜翻耕透气5天以上,再播种或移栽。
中国农科院新型农药入选2023年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产品
12月6日,2023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论坛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在江苏省南京市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由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指导,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学会、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联合主办,旨在介绍中国农业科研的发展态势和所取得的进展成果。论坛发布会由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司长周云龙主持,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出席论坛并作重要讲话。论坛期间,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农业界和企业代表共1,000多人参加现场会议,超过190万人在线观看。
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未来可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杀菌剂使用
疫霉菌(Mont.)是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原体,每年在全球造成约52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传统的化学杀菌剂虽广泛用于控制晚疫病,但其严重的环境污染风险以及病原体耐药性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迫切需要制定具有替代性的、高效的且生态友好的策略来防治晚疫病。近年来,纳米农药制剂以其有效成分持续释放、易降解、农药稳定性增强、刺激响应性好、对真菌/细菌渗透性强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
北京农学院首次设计并合成了28个具有杀菌活性的香草醛异噁唑衍生物
为了寻找结构新颖、杀菌活性更好的绿色农药,北京农学院农业农村部华北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选用天然产物香草醛作为基本原料,引入五元杂环异噁唑结构,首次设计并合成了28个香草醛异噁唑类衍生物,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及高分辨质谱分析确认;测试了所有目标衍生物对烟草灰霉病菌、层出镰刀菌、木贼镰刀菌、玉米圆斑病菌、胶胞炭疽菌、草茎点霉菌等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杀菌活性。
植保所创制可缓解小麦干旱胁迫的壳寡糖改性农药微胶囊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分子靶标与绿色农药创制创新团队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F="15.1)发表题为“Chitooligosaccharide modified pesticide-loaded polyurethane microcapsules to mitigate drought stress in wheat”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制备了负载丙硫菌唑并用壳寡糖改性的聚氨酯微胶囊,提出了功能性农药制剂用于缓解小麦干旱胁迫的新途径。
植物精油是一类植物性杀虫物质,来源于自然界,取材广泛,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桉油精就是这样一种植物源杀虫剂,以桉树叶为原料,采用现代提取工艺获得有效成分,经浓缩提纯而成。根据中国农药信息网查询,截至目前,我国正式登记桉油精产品有3个。
植物寄生线虫是在土壤中以植物根部为食的微生物,因其隐蔽性强、危害性大和防治难度大三大特点被称为田间″隐秘的危害″。为了应对这一重大的全球挑战,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和投入,科迪华推出了锐根美™活性成分(Reklemel™ active)——一种创新的选择性杀线虫剂,有助于保护多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免受植物寄生线虫的损害,同时符合可持续发展标准,不会破坏土壤中有益生物的健康平衡。
盘点2023年欧盟不予批准的有效成分,含代森联、四螨嗪等
2023年,欧盟委员会对7个在植物保护法规(EC)1107/2007或旧法规Directive 91/414/EEC下批准的活性物质正式发布了不予批准的公告。批准决定基于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对数据的科学评判,以及现法规对于活性物质的批准标准而得出,本文就带大家回顾下2023年那些被欧盟正式“抛弃”的,以及由于无人支持再评审或再评审申请被撤回而退出欧盟市场的农药活性物质。
华东理工取得重大突破,解淀粉芽孢杆菌SN16-1原药和制剂获农药登记证
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发布第715号公告,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登记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经技术审查、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评审,批准华东理工大学等5家申请人的5个有效成分、9个新农药产品登记,颁发《农药登记证》,有效期五年,经核准的产品标签一同发布。这是华东理工大学首次独立申请并获批的新农药登记证书,也是上海市高校及科研院所第一次独立申请并获批的新农药登记证书。
经全国农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同意,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利尔药业”)创制的全新杀螨化合物获批中文通用名“氟螨硫醚”。氟螨硫醚结构类型新颖、作用机理独特,具有不同于目前国内已有杀螨剂结构的骨架。室内生物测定试验结果显示,氟螨硫醚对蜱螨目叶螨科害螨的卵、幼螨、成螨均具有优秀的防治效果,且与现有杀螨剂无交互抗性。
先正达创新三酮类除草剂Metproxybicyclone通用名获ISO正式批准
2023年12月22日,先正达作物保护股份公司的外消旋三酮除草剂Metproxybicyclone通用名获ISO正式批准,开发代码为SYN550023。该化合物已于今年6月获ISO临时批准。
自组装铜单宁酸纳米颗粒:铜价态变化实现强大纳米杀菌剂
近期,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刘晶研究员,王亚玲研究员,周会鸽助理研究员团队在Nano Today发表的自组装铜单宁酸纳米颗粒:通过铜价态变化实现强大的纳米杀菌剂的文章。致病性细菌感染仍然是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传统的抗菌策略导致后抗生素时代耐药菌株的出现显着增加,新的治疗方式的开发仍然是一个挑战。在此,作者开发了一种一锅出的绿色方法,通过在室温下将铜离子和TA在弱碱性水溶液中混合来合成铜离子交联单宁酸纳米粒子(Cu@TA NPs) 。
重大突破!作物抗虫新策略,蕨类植物中的蛋白质有望成为新一代高效的杀虫剂
近日,Science发表评论文章指出研究人员发现蕨类植物中的蛋白质可用于对抗作物害虫,有望成为新一代高效的杀虫剂。这些蕨类蛋白质在实验室测试中被证明对于那些对现有的Bt蛋白质产生抗药性的害虫依然有效。这一发现被认为是重大的突破,因为它将蕨类植物确立为新分子的一个来源。
从北大仓白酒大曲中分离的解淀粉芽孢杆菌M1-1具有潜在生防价值
白酒大曲中蕴含着丰富的微生物,其中解淀粉芽孢杆菌可抑制植物病原菌,应用于生防,促进植物生长,在农业生产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齐齐哈尔大学生命与农林学院等单位研究人员从北大仓白酒大曲中,利用LB培养基分离,并采用菌落、菌体观察、芽孢染色和16S rRNA基因测序和比对技术,对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进行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命名为M1-1;分别采用平板对峙和牛津杯法,研究了该菌菌体及其抑菌蛋白对尖孢镰刀菌M1、苹果果腐病菌、赤霉菌和水稻立枯菌的抑制作用。
植物保护学科排名:多所农业大学称霸!浙江大学再夺王冠!贵州大学来势汹汹!
植物保护主要研究农业生物、农业生态、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综合治理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植物有害生物的鉴定、监测、控制、治理等。下设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和入侵生物学等二级学科。本文就附上植物保护一级学科第五轮B+类高校的1-5轮学科建设情况,以及植物保护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世界一流学科入选情况。
多项农药类项目上榜!中国中化2023年度科学技术奖正式揭晓
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国中化高质量发展的唯一选择和头等大事,过去一年中国中化全体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求突破,锐意进取谋创新,以科技创新勇担职责使命,塑造企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展现新作为。近日,2023年度中国中化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正式发布,经公司内外部专家评审,中国中化科学技术委员会集中审议,共评选出技术发明奖10项、科技进步奖25项、专利奖28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