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
取消
确定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近年中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红火蚁农药登记现状,目前国内尚缺用于除害处理的剂型
来源:农化专利网   发布时间:2022-07-11 07:59
简述
摘要:介绍了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红火蚁农药登记现状,从有效成分、剂型等方面进行了汇总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与美国、澳大利亚相比,我国红火蚁农药存在着有效成分单一,易产生抗药性,触杀性药剂较少,严重影响应急防控需要等问题。

摘要:介绍了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红火蚁农药登记现状,从有效成分、剂型等方面进行了汇总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与美国、澳大利亚相比,我国红火蚁农药存在着有效成分单一,易产生抗药性,触杀性药剂较少,严重影响应急防控需要等问题。建议鼓励企业开发复配产品和新的剂型,促进红火蚁登记药剂的均衡发展,尽快组织开展红火蚁登记药剂防效评价,为红火蚁的综合防控和检疫管理提供支撑。


关键词:红火蚁;农药登记;成分;饵剂;触杀性粉剂


中图分类号:S41;S4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6820(2022)05-0079-07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原产于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现已入侵到北美洲、澳洲、亚洲的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红火蚁习性凶猛、繁殖力强、食性杂、竞争力强,适宜生存的地理范围非常广泛,入侵新的地区后,往往种群在短时间内暴发,对农林业生产、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和生态环境等均可能造成严重威胁危害,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100种最具有破坏力的入侵生物之一,是一种受到高度关注的重大危险性害虫。


2003年在中国台湾、2004年在大陆发现红火蚁危害后,我国便将红火蚁作为检疫性有害生物管理。多年来,我国在红火蚁疫情监测、防控治理、科技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由于红火蚁传播渠道多、扩散能力强,加之我国气候条件适宜、缺乏自然天敌,草坪、苗木、建筑材料调运频繁等因素,红火蚁疫情呈现老疫区面积扩大、新疫点不断增加的趋势。


化学防治仍然是现阶段防控红火蚁的主要手段,农药登记是农药管理的重要环节。笔者整理了目前中国、美国和澳大利亚农药产品登记现状,从药剂剂型、有效成分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期为我国红火蚁农药登记管理提供参考,为红火蚁综合治理和检疫管控提供支撑。


一、中国大陆地区红火蚁登记药剂


根据农药信息网统计, 截至2022年1月1日,登记的、尚在有效期的防治红火蚁的农药产品共有60个(表1)。按剂型分为饵剂(饵粒、颗粒剂)、粉剂、可湿性粉剂、乳油,其中饵剂49种、占比81.7%,触杀性粉剂(粉剂和可湿性粉剂)10种、占比16.7%,乳油仅1种。


1. 饵剂


从药剂成分来看,有效成分共8种,分别为茚虫威、吡虫啉、氟虫腈、氟蚁腙、呋虫胺、多杀霉素、噻虫嗪、联苯菊酯,主要以茚虫威和氟蚁腙2种为主,含茚虫威的21种、占42.8%,含氟蚁腙的16种、占32.7%。从复配情况来看,以单一原药成分为主,占比84.4%,两种原药复配的7种,占比15.6%。


2. 触杀性粉剂


触杀性药剂分为粉剂和可湿性粉剂,从药剂成分来看,有效成分共4种,分别为高效氯氰菊酯、氟蚁腙、茚虫威、氟虫腈,主要以高效氯氰菊酯为主,占比70%。从复配情况来看,以单一原药成分为主,占比90%,两种原药复配的仅1种,即茚虫威和高效氯氰菊酯的复配。

图片

图片

二、美国红火蚁登记药剂



目前美国主要登记的红火蚁防治药剂共有来自35家企业的191个产品(网址https://www. pesticideinfo.org/),以饵剂和触杀性药剂为主(表2)。


1. 饵剂


从药剂成分来看,有效成分共9种,分别为苯氧威、氟蚁腙、烯虫酯、吡丙醚、阿维菌素、氰氟虫腙、茚虫威、氟虫腈、多杀霉素,主要以氟蚁腙、阿维菌素和茚虫威3种为主。从复配情况来看,以单一原药成分为主,两种原药复配的较少。


2. 触杀性药剂


从药剂成分来看,有效成分共9种,分别为联苯菊酯、毒死蜱、氟虫腈、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噻虫胺、吡虫啉、氟氯氰菊酯,其中以联苯菊酯、毒死蜱和氟虫腈3种为主;从复配情况来看,单一原药型和两种原药复配型二者相当。

图片


三、澳大利亚红火蚁登记药剂


目前澳大利亚登记的红火蚁药剂共有来自29家公司的84个产品(网址https://apvma.gov.au/),以饵剂和触杀性药剂为主(表3)。


1. 饵剂


从药剂成分来看,有效成分共4种,分别为氟蚁腙、吡丙醚、氰氟虫腙、茚虫威,其中以氟蚁腙和茚虫威2种为主。从复配情况来看, 以单一原药成分为主,部分为两种原药复配。


2. 触杀性药剂


从药剂成分来看,有效成分共3种,分别为联苯菊酯、氟虫腈、氯氰菊酯,其中以联苯菊酯和氟虫腈2种为主。从复配情况来看,以单一原药成分为主,两种原药复配的仅1种。

图片


四、对比研究



1. 饵剂对比


分析中国与美国、澳大利亚红火蚁登记饵剂情况,中国、美国饵剂有效成分种类较多,分别为8种、9种,澳大利亚较少,只有4种,且种类在美国范围内。三个国家饵剂有效成分共13种,其中氟蚁腙、茚虫威在三个国家均有使用,氟虫腈、多杀霉素在中、美两国使用,吡丙醚、氰氟虫腙在美、澳两国使用,其他7种有效成分中吡虫啉、呋虫胺、噻虫嗪、联苯菊酯等4种仅在中国使用,苯氧威、烯虫酯、阿维菌素等3种仅在美国使用。从复配情况来看,三个国家饵剂均以单一原药为主,部分为两种原药复配。


2. 触杀性药剂对比


分析中国与美国、澳大利亚红火蚁登记触杀性药剂情况,美国有效成分有9种,是中国的2倍多、澳大利亚的3倍。
三个国家触杀性药剂有效成分共12种,其中氟虫腈在三个国家均有使用,联苯菊酯、氯氰菊酯在美、澳两国使用,其他9种成分中高效氯氰菊酯、氟蚁腙、茚虫威等3种仅在中国使用,毒死蜱、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胺、吡虫啉、氟氯氰菊酯等6种仅在美国使用。从复配情况来看,中国以单一有效成分为主的药剂占绝大部分,美国、澳大利亚部分为两种原药复配。


3. 饵剂和触杀性药剂有效成分对比


综合比较,红火蚁登记的饵剂和触杀性药剂的有效成分共19种,其中氟蚁腙、茚虫威、氟虫腈、吡虫啉4种原药既被用于制作饵剂,同时也被用于制作触杀性药剂。其中,氟蚁腙和茚虫威被三个国家用于制作饵剂, 同时在中国作为触杀性药剂原药。氟虫腈被三个国家用于制作触杀性药剂,同时在中国和美国作为饵剂原药。吡虫啉在中国用于制作饵剂,而在美国用于制作触杀性药剂。由此可见,不同原药在中国、美国制作的药剂类型存在差异。


4. 饵剂和触杀性药剂复配情况对比


三个国家用于防治红火蚁登记饵剂和触杀性药剂总体以单一成分为主, 部分为两种原药复配。用于饵剂复配的原药有8种、配方有7种,其中中国配方为5种,主要以“茚虫威+”“氟蚁腙+”为主,美国和澳大利亚均为“氟蚁腙+”,可见氟蚁腙是被各国广泛用于复配饵剂的重要原药。用于触杀性药剂的复配原药有6种、配方有5种,其中以美国复配产品最多,有4种配方,主要为“联苯菊酯+”;中国有1种,为茚虫威+高效氯氰菊酯;澳大利亚有1种,与美国相同。

五、讨论



与红火蚁入侵我国初期相比, 我国红火蚁登记农药种类和产品已经取得很大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有效成分单一、触杀性药剂较少等,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大红火蚁登记药剂有效成分研发力度


从有效成分来看,我国与美国、澳大利亚相比,成分比较单一。饵剂产品的有效成分主要为茚虫威和氟蚁腙,其中仅含有茚虫威或氟蚁腙单一成分的就有28种,占登记饵剂总数的62%。触杀性粉剂产品有效成分主要为高效氯氰菊酯,占登记的触杀性粉剂总数的70%。这表明,我国登记用于红火蚁防治的饵剂和触杀性药剂产品有效成分趋于同质化,重复登记较多。红火蚁一年发生代次较多,作为群居社会性昆虫适应能力很强,单一药剂极易产生抗药性,进而影响整个红火蚁的防控效果。
建议鼓励企业立足现有有效成分开发混剂产品,登记新的有效成分产品,调整优化红火蚁农药登记结构,不断促进红火蚁登记药剂的均衡发展。此外,也应尽快开展红火蚁对主要药剂的抗药性监测和药剂的环境影响监测等工作。


2. 加大红火蚁登记药剂剂型研发力度


近年来,红火蚁在我国多种生境发生危害,尤其是公园、学校、绿化带、农田、水库、池塘等时有发生,对人民健康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等造成严重影响。为最大限度减轻为害,需要应用粉剂等触杀性药剂进行应急处理,以达到立竿见影效果。
而目前我国饵剂在登记药剂中占比过高, 触杀性粉剂类仅占六分之一,乳油类药剂仅有一种,混剂产品仅占六分之一左右,可选择的触杀性药剂较少,严重影响应急防控的开展。同时,红火蚁随苗木、草皮等传播风险较高,目前缺乏用于除害处理的剂型。建议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加强基础研究,尽快开发防治红火蚁亟需的药剂剂型。


3. 开展红火蚁登记药剂防效评价


我国现有登记红火蚁药剂来自36个厂家,其中7家企业有3种以上药剂登记,部分药剂仅在有效成分的含量和用量上存在差异,如同样茚虫威饵剂,有的含量为0.1%而推荐用量10~25g/巢不等,有的含量为0.5%而推荐用量却为2~3g/巢不等。建议在现有登记药剂基础上,对各厂家药剂开展田间药效验证,进一步明确各药剂的实际效果,为政府采购、统防统治等提供支撑。


来源:中国植保导刊202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