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为菊科菊亚科向日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国五大油料作物之一。向日葵按用途可分为食用型向日葵、油用型向日葵、中间型向日葵和观赏型向日葵四种类型。
据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数据显示,我国向日葵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位于世界第5和第4位,2019年向日葵种植面积94.1万公顷,总产量252.5万吨。我国向日葵生产过程中各种杂草、害虫、病原物等频繁活动,致使向日葵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严重降低了向日葵的产量和品质(含油量)。为解决我国向日葵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全面了解向日葵病虫草害种类及其使用农药产品登记情况,对于保证中国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我国向日葵用农药登记总体情况
1. 我国油料作物用农药登记总体情况
截至2022年4月8日,我国油料作物(包括大豆、油菜、花生、向日葵和玉米,其中玉米是一种新兴的油料作物)用农药登记产品共有5931个,除草剂产品4040个,独占鳌头,占登记油料作物总数的68%,杀菌剂产品880个次之,占登记油料作物总数的15%,杀虫剂产品844个略逊,占登记油料作物总数的14%,植物生长调节剂产品149个,其他登记产品18个。其中原药(TC)8个,制剂5923个。已登记农药的毒性:低毒以下产品5365个,占登记农药总量的90%。我国油料作物用农药市场结构见图1。
2. 我国向日葵用农药登记现状
(1)农药数量
通过中国农药信息网统计,截至2022年4月18日,我国在向日葵上登记的有效期内的农药产品26个,约比油菜上登记的农药产品少96%,但远多于芝麻、谷子、小豆、绿豆、大麦、荞麦、亚麻、苎麻、红麻、黄麻、糜子、魔芋、豌豆、扁豆等其他大田作物上登记的农药产品。经统计,26个登记产品包括24个单制剂和2个混配制剂,分别占向日葵登记农药总数的92.3%和7.7%,共涉及有效成分10个。
(2)农药种类
从农药种类来看,向日葵使用农药登记以化学农药为主,涉及有效成分7个,占比高达70%;生物农药的有效成分有3个(小盾壳霉CGMCC8325、盾壳霉ZS-1SB、芸苔素内酯各1个),占总数的30%。
(3)农药类别
从登记的农药品种类别来看,向日葵上登记的农药有四类,其中杀菌剂产品15个(含杀虫/杀菌剂1个),除草剂8个,杀虫剂产品2个,植物生长调节剂1个,分别占登记总数的58%、31%、7%、4%(见图2)。

在登记的15个向日葵用杀菌剂中,有单制剂13个、混配制剂2个,涉及有效成分5个。其中,咯菌腈10个(单剂9个,混剂1个),占杀菌剂总数的66.66%,防治对象为菌核病;精甲霜灵3个(单剂2个,混剂1个),防治对象为霜霉病;小盾壳霉CGMCC8325、盾壳霉ZS-1SB各1个,防治对象为菌核病;福美双复配制剂(辛硫·福美双)1个,防治对象为根腐病。登记的杀菌剂产品以防治向日葵菌核病最多(见表1),向日葵霜霉病次之(见表2),向日葵根腐病略逊。其中:精甲·咯菌腈的生产企业在向日葵菌核病、霜霉病上进行了登记。

在登记的8个向日葵用除草剂中,共涉及有效成分2个,均为单剂(见表3)。其中,高效氟吡甲禾灵5个,占除草剂总数的62.5%,防治对象为禾本科杂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精异丙甲草胺3个,占除草剂总数的37.5%,防治对象为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小粒阔叶杂草、一年生杂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部分阔叶杂草。
在登记的2个向日葵用杀虫剂中,涉及到2个有效成分,分别为噻虫嗪和辛硫磷。其中噻虫嗪2个(单剂2个,混剂0个),占杀虫剂总数的66.66%,防治对象为蚜虫;辛硫磷1个(单剂0个,混剂1个),防治对象为地下害虫,其中辛硫·福美双的生产企业在向日葵地下害虫、根腐病上进行了登记。
登记用于向日葵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1个农药产品,有效成分为芸苔素内酯,用于调节生长。
4. 农药剂型
26个登记产品中,涉及登记农药剂型共有8种,登记数量依次为悬浮种衣剂(FSC)8个、乳油(EC)7个、种子处理悬浮剂(FS)4个,分别占向日葵总登记数的30.76%、26.92%、15.38%,其他剂型种子处理乳剂(ES)2个、可湿性粉剂(WP)2个、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CF)1个、微乳剂(ME)1个、可溶液剂(SL)1个,合计占比28%。
可以看出,近年来表现为低毒化、水性化、控制释放化,且能够提高生物的活性、植物耐药性以及贮藏的稳定性的环境友好型农药剂型有了较大的发展,悬浮种衣剂、种子处理悬浮剂、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可溶液剂、微乳剂等高效、绿色环保型农药制剂占有一定的比率,但可能引起粉尘对人体和生态环境污染的乳油、可湿性粉剂占比仍较大,达34.61%。
5. 农药毒性
向日葵使用农药登记产品的低毒农药品种24个,占登记农药总数的92%;微毒农药品种2个,占比8%,无中等毒、高毒、剧毒农药,说明我国向日葵上登记农药产品的毒性趋势向着毒性更低、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6. 企业分布情况
我国向日葵使用农药生产企业共21家,分布在我国10个省(直辖市)19家。从国内生产企业家数对比来看,江苏省是登记生产向日葵用药企业最多的省份,有5家,领先于其他省(直辖市),占比为26.31%;浙江省4家,位列第二,占比为21.05%;山东省、河北省各2家,并列第三。除了中国企业外,还有1家美国企业(科迪华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家瑞士企业(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也在中国进行了向日葵使用农药产品的登记。
1. 境外向日葵用药前景广阔,亟待中国农药企业开拓
从全球向日葵用药来看,2020年全球向日葵使用农药销售额为12.4亿美元,约占全球作物用农药市场的2%,说明全球向日葵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对向日葵使用农药有需求,亟待中国农药企业开拓全球向日葵用药市场。
从全球营销区域来看,盛产向日葵的阿根廷、俄罗斯、法国、美国、印度、西班牙、德国、意大利、捷克、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坦桑尼亚、土耳其、匈牙利和南非等国家均可成为我国农药出口目标国。当前,已在境外向日葵产业发展的江苏中旗等中国农药企业,在稳定现有农药出口市场的同时,应抢抓因疫情(停工)、贸易(制裁)等因素产生的机遇,加快EX农药登记和批准进口农药登记工作,努力争取在全球向日葵用药市场中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2. 境内向日葵用药前景看好,绿色农药增长动力强劲
从需求层面看,向日葵生产基地使用农药一直是刚性需求,绿色、有机向日葵栽培和旅游观光农业(观赏向日葵花的乡村)使用农药需求量较大。考虑向日葵单位面积用药增长以及高效低毒新农药和生物农药使用,尤其是性信息素、粘虫板、诱饵、膏剂、烟剂、天敌等非喷雾农药增长进程加快等因素,研判向日葵用药量将会稳定增长,且长期看好。
从供给层面看,未来向日葵使用农药登记提升空间比较大。随着向日葵登记利好政策的落实,向日葵使用农药登记会明显提速、稳步上升。此外,随着EX农药登记产品审查进程的加快,也会助推向日葵上登记农药总量强劲增长。
1. 登记产品数量较少,完善支持政策体系
从登记数量来看,向日葵上农药登记的数量存在较大的缺口,部分农药品种明显缺乏或不足。2005-2021年,向日葵上农药产品登记数量由2个增长至26个(见图4),增加12倍,年复合增长率17.38%,但向日葵上用药登记总体数量相对太少,带来了向日葵上无药可用或可选择性差、易产生抗药性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制约着我国向日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全面防治向日葵上有害生物,保障向日葵田病虫草害的防治和植物生长调节的需要,建议出台惠及向日葵专项农药登记制度和相关支持农药生产企业的政策体系(包括减免、补贴、扶持、贷款和奖励等),减轻农药生产企业的负担,降低向日葵上农药登记成本,助推向日葵上农药登记数量快速上升,确保向日葵产业健康发展。

2. 缺药问题依然存在,建议开展引导登记
从登记类别来看,向日葵用药登记类别结构不均衡,登记以杀菌剂为主,占向日葵用农药总数的58%,目前登记集中在菌核病和霜霉病,产品同质化严重,黑斑病、细菌性叶枯病、病毒病、根线虫病等其他病害尚无防治用药;向日葵除草剂相对不足,产品有8个,其中高效氟吡甲禾灵5个,防治对象为禾本科杂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施用方式为苗后茎叶喷雾;精异丙甲草胺3个,防治对象为一年生杂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部分阔叶杂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小粒阔叶杂草,施用方式为播后苗前土壤喷雾。从除草剂施用方式来看,苗前、苗后使用的除草剂各有一个品种,可选用产品范围单一,易产生抗药性,且刺儿菜、苣荬菜、车前、田旋花和蒲公英等多年生杂草无药可用,登记除草剂不能满足生产上防除野燕麦、葎草、苘麻、鸭跖草、野大豆等大粒阔叶杂草的用药需求;向日葵杀虫剂相对缺乏,产品有3个(混剂1个),仅蚜虫和地下害虫有药可用,蝗虫类、夜蛾类和叶螨等其他常见害虫均无登记的防治用药;植物生长调节剂有效成分仅有1种,登记为调节生长,产品单一、无选择性。总之,向日葵上现有农药有效成分单一、同质化现象较严重,用药选择性差或无选择性,影响农药的交替轮换使用,可能加剧防治对象抗药性的产生。为满足向日葵病虫草害防控及其生长调控的需要,建议农药登记机构引导企业调整向日葵使用农药类别的登记,尤其是抢先登记向日葵上缺药的防治对象,从而促进向日葵上农药类别、品种均衡发展。
3. 农药制剂有待优化,建议开发环保剂型
向日葵上农药登记产品主要集中在悬浮种衣剂、乳油、种子处理悬浮剂、可湿性粉剂等常见剂型。其中使用时易污染环境、产生药害、存在安全隐患的乳油,以及可引起粉尘对人体和生态环境污染、威胁非靶标生物安全的可湿性粉剂占比仍较大,达36.41%,说明环保剂型的开发有较大的空间。为加快发展环境友好型新剂型,同时打好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议各级政府对剂型生产工艺落后且有环保意愿的农药企业出台“无息贷款”或“以奖代补”政策,支持生产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生产技术,鼓励企业采用现代生产技术,加速推出绿色环保新剂型,改善制剂内部结构。
4. 新农药品种登记较少,建议加大研发投入
从登记有效成分来看,26个向日葵上登记农药共取得有效成分10种,登记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产品的有效成分分别有5种、2种、2种、1种,其中新有效成分仅2个,建议加大新农药品种的立项,增加研发资金、设备和人才的投入,及时对农药发展有贡献的科研人员进行表彰、“奖励”。
5. 混剂产品占比太少,利用现有成分扩作
从登记混剂来看,向日葵上登记农药仅取得2个复配制剂,分别登记在杀菌剂、杀虫/杀菌剂上,合计占向日葵上用药数量的7.69%,说明混剂产品登记空间较大,建议对现有防治对象已登记在其他作物上的农药品种进行扩作,拓宽防治谱,丰富向日葵上农药新品种。农药登记管理部门可对扩作的有效成分(包括单/混剂)的企业实行“减免登记费”政策,从而达到降低登记成本增加企业效益的目的,推动向日葵用药登记。
6. 中小企业登记热情不高,设立专项扶持政策
从向日葵用药登记企业来看,境外跨国企业2家(科迪华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境内明星企业9家(山东滨农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江苏中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禾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宇龙化工有限公司、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天津市华宇农药有限公司、江阴苏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已在向日葵用药上登记,说明向日葵用药登记已被境内外知名企业占领、中小企业观望态度较重。针对中小、微型企业参与向日葵用药登记积极性不高的实际情况,建议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设立向日葵专项登记扶持政策,对首次在向日葵用药登记(包括剂型、单/混剂产品、生物农药、昆虫性信息素、防治对象、施用方法等)的困难企业和中小、微型企业,实行“先登记后补贴”政策,鼓励和推动中小、微型企业或困难企业参与向日葵用药登记,助推向日葵用药新发展格局。
7. 产品登记与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不匹配
为促进向日葵产品进出口贸易,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了85种残留物在向日葵(葵花籽、葵花籽毛油、葵花籽油)中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包括5种已在我国向日葵上登记的农药、65种未登记农药和15种禁限用及风险农药。
向日葵上已登记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覆盖了向日葵生产上登记农药的50%,除小盾壳霉CGMCC8325、盾壳霉ZS-1SB两种农药豁免制定食品中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外,精异丙甲草胺、辛硫磷、芸苔素内酯等3种农药的残留物在向日葵上还没有制定最大残留限量规定,这为向日葵的安全生产留下了较大隐患。为不断适应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的变化和国内外市场需要,建议相关部门完善我国向日葵上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使我国的向日葵生产标准与国际接轨,以规范向日葵生产主用药行为,提高向日葵产品质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本文为《农药市场信息》传媒独家稿件,违规转载将依法追究责任。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杂志2022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