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虫嗪属于一种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卫生杀虫剂,主要应用于番茄、辣椒、茄子、马铃薯、甘蓝、黄瓜、丝瓜、节瓜、韭菜、芹菜、菠菜、小白菜、大葱、大蒜、芦笋、豇豆、油菜、花生、向日葵、大豆、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烟草、甘蔗、人参、火龙果(温室)、西瓜、冬枣、葡萄、桃树、苹果树、柑橘树、枸杞、茶树、花卉、草坪、室内、室外、室外(孽生地)等农作物/场所,对白粉虱、烟粉虱、稻飞虱、蚜虫、蓟马、棉铃虫、金针虫、蛴螬、黄条跳甲等多种农业害虫,以及室内的蝇、蚊和室外的蚂蚁、红火蚁等公共卫生害虫均有特效。噻虫嗪,2000年在国内首次登记为防治农业害虫,2006年在国内获得正式登记,2011年登记为卫生害虫。本文汇总了杀虫剂噻虫嗪产品登记情况,供大家参考。
截至2022年1月11日,国内登记有效状态的噻虫嗪产品共662个,其中原药(TC)62个,制剂600个;根据毒性划分低毒556个,微毒76个,中等毒30个;杀虫剂产品553个,卫生杀虫剂17个,杀虫剂/杀菌剂(杀虫/杀菌剂)69个,杀菌剂/杀虫剂23个(见图1)。

1. 原药的登记
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于2000年2月13日在我国首次临时登记噻虫嗪原药(总有效成分含量为97%),2006年开始有了正式登记,时隔5年后原药产品登记火爆,2012-2016年产品登记达56个,2017年产品登记下降后2018年产品登记小幅上扬,2019年后无原药登记。原药产品的登记年份和数量见图2。

登记的62个原药产品中,98.5%含量有1个,98%含量61个;低毒57个,微毒5个;境外企业1家,境内企业61家(江苏企业18家,河北企业8家,山东企业7家,浙江企业5家,内蒙古企业4家,湖南企业3家,辽宁、河南、上海、安徽和四川企业各2家,宁夏、山西、湖北、江西、陕西和天津企业各1家)。噻虫嗪原药产品登记数量领先的省份和部分企业见表1。

2. 制剂产品的登记
从制剂产品登记数量来看,噻虫嗪登记产品共批准600个(见图3),有单剂321个,混剂279个;低毒499个,微毒71个,中等毒30个;杀虫剂491个,卫生杀虫剂17个,杀虫剂/杀菌剂69个,杀菌剂/杀虫剂23个。相比单剂登记,混剂登记数量略少,其中二元复配制剂有35种193个、三元复配制剂16种86个。2000年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首先获得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的临时登记,登记数量总体呈快速上升态势,并从2012年起显著增加,攀升到22个。获得证件的第一高峰间是2014-2018年,呈迅猛增长态势,达431个;2019年产品登记有12个,2020、2021年进入第二个高峰期,登记继续火爆,杀虫剂、卫生杀虫剂及仅限出口农药登记平台,数量达135个。

从35种193个二元复配制剂产品登记来看,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高效氯氟氰菊酯的复配(噻虫·高氯氟)最多,有49个,占二元复配剂登记总数的25.38%,其中联苯菊酯19个,溴氰菊酯2个;与其他类杀虫剂吡蚜酮的复配(噻虫·吡蚜酮)次之,有25个,占二元复配剂登记总数的12.95%,详见表2。

从16种86个三元复配制剂产品登记来看,与咯菌腈混加苯醚甲环唑(苯醚·咯·噻虫)最多,有41个,或混加精甲霜灵(噻虫·咯·霜灵)27个,或混加吡唑醚菌酯(吡唑酯·咯菌腈·噻虫嗪)2个,或混加氟氯氰菊酯、灭菌唑、咪鲜胺、嘧菌酯、氟唑环菌胺各1个;与嘧菌酯混加噻呋酰胺(嘧菌酯·噻虫嗪·噻呋)2个,或混加氟唑环菌胺、氟酰胺、咪鲜胺各1个;与吡唑醚菌酯混加中生霉素(吡唑酯·噻虫嗪·中生素)、萎锈灵各1个;与萎锈灵混加福美双(噻虫·福·萎锈)1个;与苯醚甲环唑混加烯肟菌胺(烯肟·苯·噻虫)1个。

从产品登记剂型来看,在登记的600个噻虫嗪制剂产品中,从剂型类别上总共有25种剂型(见图6),水分散粒剂(WG)的登记数量位居第一,有142个产品,占比为23.66%;悬浮剂(SC)的登记数量次之,有134个产品,占比为22.33%;登记数量排在其后的是种子处理悬浮剂(FS)89个、悬浮种衣剂(FSC)78个、颗粒剂(GR)56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WS)34个,占比分别为14.83%、13.00%、9.33%、5.66%;排在后面的是可湿性粉剂(WP)17个、微囊悬浮-悬浮剂(ZC)16个,可溶液剂(SL)和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各4个紧跟其后,接着悬乳剂(SE)、微囊悬浮剂(CS)各3个,其余的剂型,如饵粒(GB)、超低容量液剂(UL)、缓释粒(BRG)、饵剂(RB)、片剂(TB)、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CF)、微乳剂(ME)、胶饵(BG)、种子处理干粉剂(DS)、展膜油剂(SO)、乳油(EC)、干拌种剂、泡腾粒剂(EA)的登记数量均为1个。

从产品登记作物来看,噻虫嗪制剂产品登记在52种栽培类型上,在水稻(包括水稻制种)上的登记数量是249个,具有绝对领先地位,占比为25.80%;登记数量排在其后的是小麦138个、玉米87个、花生51个、棉花49个,占比分别为14.30%、9.01%、5.28%、5.07%;排在后面的是甘蔗32个、豇豆29个、茶树27个、菠菜26个、马铃薯和芹菜各24个;紧接着烟草21个、韭菜16个、甘蓝和柑橘树各14个、火龙果(温室)和番茄各12个;随后丝瓜、油菜、大葱、黄瓜各11个;芦笋10个、大蒜9个、节瓜8个;苹果树、室外各7个;辣椒、冬枣、观赏玫瑰各6个;室外(孽生地)4个;室内、卫生、大豆各3个;其余,西瓜、向日葵、人参、茭白、草坪、观赏花卉、观赏菊花各2个,观赏月季、花卉、小白菜、桃树、小青菜苗床、葡萄、茄子、菊花、枸杞、观赏菊花(保护地)均为1个。
从产品登记的防治对象来看,噻虫嗪制剂总共登记在124个防治对象上,其中水稻上稻飞虱的登记数量是174个,处于领先地位;排在其后的是小麦蚜虫120个、水稻蓟马96个、玉米灰飞虱48个、棉花蚜虫47个、玉米蚜虫46个、花生蛴螬38个。
有效期内的噻虫嗪制剂生产企业共300家,分布在我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98家,其中山东省的企业数量60家,排名第一,占国内企业登记数量的20.13%;江苏省的企业数量36家,排名第二;河南(35家)、河北(29家)、安徽(21家)、浙江(14家)、广东(14家)、陕西(13家)、广西(12家)等地区企业数量均超过10家。除中国企业外,还有1家瑞士企业(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1家印度企业(印度TAGROS公司)也在我国进行了噻虫嗪制剂产品的登记。噻虫嗪制剂产品登记数量领先的省份和部分企业见表3。
二、 总结与展望
从制剂产品登记趋势来看,相比混剂产品登记,噻虫嗪单剂产品登记呈平稳增长态势。2018-2021年,噻虫嗪单剂、混剂产品登记数量分别由113个增长至163个、47个增长至110个,分别增长了0.44倍、1.34倍,4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9.59%、23.68%,特别是2020-2021年噻虫嗪及其混剂登记产品数量分别为46个、62个,分别占单剂、混剂总数的28.22%、56.36%,年均登记数量分别为23个、31个。2016-2021年噻虫嗪及其混剂登记趋势情况见图4。
噻虫嗪对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有翅亚纲同翅目头喙亚目叶蝉科小绿叶蝉、飞虱科稻飞虱,胸喙亚目蚜科蚜虫(包括桃蚜、烟蚜、棉蚜)、粉虱科白粉虱、烟粉虱,及木虱科木虱、蚧总科介壳虫;鞘翅目多食亚目鳃金龟科金龟子(蛴螬),叩头虫科金针虫,叶甲科黄条跳甲;鳞翅目鲽亚目粉蝶科菜粉蝶(菜青虫),蛾亚目螟蛾科二化螟、条螟、玉米螟,菜蛾科小菜蛾;双翅目芒角亚目眼蕈蚊科迟眼蕈蚊(韭蛆);缨翅目锥尾亚目蓟马科蓟马等害虫具有优秀的活性。此外,它与现有登记杀虫剂无交互抗性,是植保市场上防治豇豆园、韭菜园、大葱园、芦笋园、节瓜园、水稻田、甘蔗田、棉花田和花卉等作物上蓟马,苹果树、柑橘树、甘蔗田、西瓜园、芹菜园、玉米田、小麦田、马铃薯田、油菜田、向日葵田、烟草田、棉花田和花卉等作物上蚜虫,黄瓜园、辣椒园、马铃薯田、番茄园和甘蓝园上白粉虱及水稻二化螟、褐飞虱和茶树茶小绿叶蝉等主要害虫的重要药剂。目前登记的噻虫嗪制剂产品,应用作物以菜园(包括番茄、辣椒、马铃薯、菠菜、豇豆、丝瓜、黄瓜、节瓜、芹菜、甘蓝、韭菜、大葱、大蒜等)、果园(包括柑橘树、苹果树、桃树、葡萄、火龙果、冬枣等)、大田作物(水稻、小麦、玉米、花生、油菜、棉花、烟草等)和花卉等农作物为主,防治的主要害虫是同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缨翅目的部分害虫,对于苦瓜、南瓜、谷子、燕麦、菜豆、草莓等其他作物的害虫防治,噻虫嗪及其混剂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市场前景看好。噻虫嗪产品中,环境友好型的水分散粒剂、悬浮剂、微乳剂等剂型产品仍有一定的开发空间。噻虫嗪是继氯虫苯甲酰胺(15.9亿美元)之后全球第二大作物用杀虫剂,2018年的销售额为10.5亿美元。由此可见,噻虫嗪在农作物防治对象上的应用较为广泛。
综上所述,噻虫嗪作为第二代烟碱类杀虫剂防治产品,其未来市场必定会持续受到科研机构、生产企业和菜农、果农、粮农、花农的欢迎,尤其是植保统防统治服务队的青睐,且随着噻虫嗪价格的持续走低,以及应用作物的不断拓展、新剂型产品的开发、混剂产品应用空间的深入、登记证件量的增加,噻虫嗪及其混剂在未来植物保护市场有巨大的开发和利用价值,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农药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我国早春蔬菜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等地约在2月5日至4月5日播种)、春麦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等地约在3月20日至4月5日播种)、春稻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新疆等地约在4月5日至5月20日播种)、春玉米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等地约在4月20日至5月5日播种)播种期,以及露地果园(包括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开花期(苹果树、桃树和柑橘树开花期约在4月,葡萄、冬枣开花期约在5月中下旬)的即将到来,果蔬作物(包括番茄、辣椒、黄瓜、芹菜、西瓜、苹果、桃等)、大田作物(包括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花生和花卉等)的生产将会对杀虫剂有需求或有拉动,笔者认为杀虫剂噻虫嗪制剂一定会有巨大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