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得到更高杀菌活性的芳姜黄酮衍生物,井冈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人员基于芳姜黄酮结构的特点,对其进行改造,合成了9个(A~I)新型芳姜黄酮衍生物,并采用梯度稀释等方法,测定了每种化合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结果表明,9个目标化合物对尖孢镰刀菌展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其中化合物A、D的最低抑制质量浓度(MIC)值分别为0.00625、0.0065 g/mL,抑菌活性优于对照药物多菌灵。构效关系研究表明,要获得高活性的抑菌化合物,需要综合考虑取代基的位置、类型、苯环的取代基等因素。
本研究为基于芳姜黄酮结构特点的农用抑菌剂的研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此前,上海交通大学已于2025年2月6日,在我国首次登记13%姜黄根茎提取物母药和6.5%姜黄根茎提取物乳油等2个农药产品,其有效成分均为芳姜黄酮,其中制剂用于防治黄瓜白粉病。另据报道,芳姜黄酮对草莓白粉病防治效果良好且对草莓植株安全,对苜蓿蚜成蚜也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