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
取消
确定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利信息
啶酰菌胺的化合物专利已到期,混配制剂的开发大有前途
来源:农化专利网   发布时间:2021-05-20 17:38
简述
啶酰菌胺为吡啶酰胺类化合物,它是由巴斯夫于1992年发现、2002年首次登记的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

    啶酰菌胺为吡啶酰胺类化合物,它是由巴斯夫于1992年发现、2002年首次登记的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啶酰菌胺为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它可以防治果蔬和其他作物上由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例如:用于防治葡萄、草坪、果树、蔬菜、大豆、豆类作物、油菜、花生、番茄、草莓、黄瓜、咖啡、马铃薯和观赏植物等的白粉病、褐腐病、叶斑病、灰霉病、菌核病以及由链格孢菌等引起的病害;也以复配制剂用于谷物、葡萄、花生和马铃薯等可耕作物上。由于啶酰菌胺的化合物专利已到期,众多的农药企业已经参与到它的市场开发中来,尤其是混配制剂的开发。

 

    根据中国农药信息网查询,啶酰菌胺原药登记了30个产品,制剂登记达到了100个产品,其中包括35个单剂和65个混剂。混配的有效成分包括:吡唑醚菌酯、肟菌酯、腐霉利、啶菌噁唑、嘧菌酯、嘧菌环胺、异菌脲、咯菌腈、乙嘧酚、嘧霉胺、氟菌唑、醚菌酯、硫磺等。除上述已登记的混配成分外,啶酰菌胺还可以与其他杀菌剂有效成分混配,以达到防治病害的效果。


    (1)氯氟醚菌唑和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质量配比为1:10~10:1。二者组合可制成可湿性粉剂、悬浮剂、乳油、水分散粒剂、颗粒剂、水乳剂等多种剂型。二者作用机制不同,混配后对水稻纹枯病、草莓灰霉病等效果良好,具有明显协同增效作用,可减少药剂的使用量,降低成本,减少对环境的危害,并有益于克服和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2)苯酰菌胺与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二者质量优选配比为1:8~10:1。该混配组合可配制成农业,上允许的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种子处理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等多种剂型。二者混配后,活性和杀菌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与现有单一制剂相比,杀菌效果显著,增效明显,且对作物安全性好。

    (3)啶酰菌胺和氟硅唑的杀菌组合,其中,啶酰菌胺为50~200mg/L、氟硅唑为40~100mg/L。两者混配用于防治烘烤烟叶霉烂病。使用方法为:直接喷:雾采摘后的叶柄处,或喷雾至绑杆后、上炕前的叶柄处,或直接喷雾至上炕后的叶柄处。该杀菌剂组合的优点为:啶酰菌胺和氟硅唑基料不发生化学反应,具有明显的增效或相加效果,与单剂相比,杀菌效果显著提高,能降低用药成本,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病原菌对啶酰菌胺和氟硅唑的潜在抗药性风险;扩大杀菌谱,对能引起烟草霉烂病的其他病原菌起到兼治效果。活体实验表明,啶酰菌胺和氟硅唑的组合对烘烤烟叶霉烂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可以用于烤房周围环境的消毒处理。

    (4)啶酰菌胺和丁香酚的复配组合,合理混配后得到的制剂用于防治蔬菜灰霉病,能大幅提高药效,减少用药成本,其综合防治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与现有的单一制剂相比,具有显著的杀菌效果和增效作用,能延缓病菌抗性的产生,对作物安全性好,符合农业防治的综合治理要求。

    (5)啶酰菌胺和精甲霜灵的杀菌组合,二者混配可应用于防治禾谷类、果树、蔬菜病害,具有较高的协同增效作用,克服和延缓了病菌的抗药性,杀菌速度快、持效期长、降低了应用成本,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其单剂使用。可以用于防治农作物上的真菌病害,尤其适用于防治白粉病、灰霉病、油菜菌核病和腐烂病、霜霉病、疫病、晚疫病、腐霉病等,效果好于单剂。


来源:辉胜农药登记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