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数量取胜的年代,即将一去不复返。
特别是伴随着《关于规范专利申请行为的若干规定》(国家知识产权局第75号局令)的颁布 ,国家目前追求的是质量而非数量,专利质量必将是未来专利服务的真趋势。
专利的本质是什么?
专利:是一种发明者/权利拥有者,对其发明的产品或技术,所拥有权利和信任的背书证明。
申请专利的最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企业发明的产品或技术进行必要获权,从而帮企业换取想要获得的商业利益。
基于本质,企业所有的申请、挖掘、布局、授权以及授权后的运用,主要的目的是在市场上获得商业回报。
很多发明人会有这样的表述:“这个发明是我后半生的一切,一定要好好保护,才能对得起之前努力的研发。”
还有很多科研团队拿着几个发明专利,就希望获得企业高额的经济回报。
特别是,当科技创新成为社会公认的致富手段以后。
新闻里时不时,会有各种科研成果(专利技术)变现赚钱的案例,包括获得各种投资、贷款、技术成果转化入股等。
这些变现的根本原因,不仅是那几张专利证书,根本原因还是技术和商业的联动,还要进行持续的磨合才有可能产生真正的社会价值。
比如说:
● 爱迪生和特斯拉的交直流发电系统的研发和应用;
●《我不是药神》影片里高价药的专利研发和应用;
● 苹果、三星、华为持续的专利摩擦和商业争夺;
技术是一种能力,有商业价值的技术,不仅仅是因为你拥有了证书,而需要你根据市场需求,持续改进产品和技术的能力。
所以,根据企业的实际变现场景,每个发明人或企业老板和负责人,需要预判企业的专利变现场景。
现阶段企业如何通过专利获利?
变现场景1:政策性研发创新鼓励,各级政府资质及专项资助政策
“以量取胜的时代过去了”
虽然现实是,很多评价企业创新能力的政府资助政策,还要通过专利的数量,特别是发明专利的数量,来评价企业的创新实力。其实看似单调的评价指标,也是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的。
政府在筛选企业时,需要有一些全球通用的创新指标,来进行评价。对于企业来说拥有一定数量的发明专利,特别是能体现自身科技含量的专利,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还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变现场景2:间接市场获利,广告、上市
近几年,在电视的广告、影视剧的桥段和各种科创新闻里,看到专利的频率越来越高。
随便打开电视,就能看到像飞鹤奶粉一样的专利广告。
特别是科创板开市以后,这类新闻的比例明显增多。
● 谁谁因为专利问题被暂停上市;
● 谁谁因为核心专利获得了投资等.....
专利除了帮企业获得一些研发活动支持的政府资助外,还有啥经济价值呢?
答案是:技术实力的信誉背书
● 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
● 攻克卡脖子技术的知识产权;
● 迭代创新技术的知识产权;
● 颠覆性技术的核心知识产权等......
什么是背书?
专利背书,可以向消费者证明企业的技术实力。任何产品都需要通过发明专利的背书,来帮商家提高产品的调性。
变现场景3:直接竞争获利,招投标、电商、侵权限制
专利可以进行维权。
科学、务实的专利保护策略,可以帮助企业在商业世界中,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积累更多的谈判筹码,降低不必要的商业侵权风险。
如果你的公司在技术行业领先,如果你希望通过专利获得溢价空间;如果你希望借助专利获得市场保护环境,那么是很有必要进行专利的布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