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
取消
确定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利信息
一种用于防治银锭夜蛾的性信息素专利授权转让,第十届农药专利会更多专利技术对外转让
来源:农化专利网   发布时间:2021-05-13 18:09
简述
银锭夜蛾Macdunnoughia crassisigna Warren,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食叶性害虫。

    银锭夜蛾Macdunnoughia crassisigna Warren,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食叶性害虫。主要为害大豆和十字花科蔬菜如白菜、莴苣以及青椒、茄子、菜豆、胡萝卜、菊等多种植物,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害虫之一。目前防治银锭夜蛾主要借助化学农药,但是由于化学 农药给人类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污染,加上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很容易使银锭夜蛾产生抗性,因此人类逐渐将化学防治转变为生物防治,探索可持续控制的方式。昆虫性信息素来自于虫体,不会给人类和环境带来为害,也不容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因此昆虫性引诱剂正逐渐被应用于田间进行诱捕害虫。根据雌性昆虫释放性信息素对同种雄虫具有很强的引诱能力原理,明确雌性银锭夜蛾性信息素组分与比例可准确应用于虫情测报、干扰交配、大量诱捕,达到综合治理银锭夜蛾的理想效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治银锭夜蛾的性信息素。其中银锭夜蛾信息素组分为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顺-9,反-12-十四碳烯乙酸酯和十六碳烯乙酸酯一种或几种,其中,银锭夜蛾信息素的质量比为:1 .0~3.6:0.75~2:0.5~1 .2。本发明不仅用量少且对环境友好,还可准确应用于虫情测报、大量诱捕、干扰交配,显著提高综合治理银锭夜蛾的效果,对银锭夜蛾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防治银锭夜蛾的性信息素,以提高综合治理银锭夜蛾的效果。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银锭夜蛾性信息素,可行地,所述银锭夜蛾信息素由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Z11-16∶Ac)、顺-9,反-12-十四碳烯乙酸酯(Z9,E12-14∶Ac)和 十六碳烯乙酸酯(16∶Ac)组成,其质量比:1.0~3.6:0.75~2:0.5~1.2;


所述银锭夜蛾信息素由顺-11-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Z11-16∶Ac)、顺9,反-12-十四碳烯乙酸酯(Z9,E12-14∶Ac)和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16∶Ac)组成,其质量 比:1.8~2.7:1~1.8:0.8~1;


所述银锭夜蛾信息素由顺-11-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Z11-16∶Ac)、顺9,反-12-十四碳烯乙酸酯(Z9,E12-14∶Ac)和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16∶Ac)组成,其质量比:2.5:1.6:0.9;


一种银锭夜蛾性信息素诱芯的制备方法,将含有银锭夜蛾信息素的二氯甲烷溶液滴加到诱芯上,待含有银锭夜蛾信息素的二氯甲烷溶液挥发后将正己烷滴加到该诱芯上,待正己烷挥发后即制得含有银锭夜蛾诱剂的诱芯。将制得的诱芯装入铝箔内密封,放入-20 ℃下冷藏。


上述的银锭夜蛾性诱剂诱芯在诱捕银锭夜蛾中的应用,使用时,将设定不同高度的包含银锭夜蛾性诱剂诱芯的诱捕器,悬挂于发生或可能发生银锭夜蛾区域,用于银锭夜蛾的虫情监测、大量诱捕和干扰交配。所述的诱捕器为桶形诱捕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银锭夜蛾性信息素制备简单,原料易得;具有很强的诱捕能力,持效期长,防治效果可维持30天以上;专一性强,不会使银锭夜蛾产生抗性;对人畜无害,环境友好;抗逆性强,使用方便。本发明可准确应用于虫情测报、干扰交配、大量诱捕,对于综合治理银锭夜蛾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实施例1银锭夜蛾性信息素的制备

将含有银锭夜蛾信息素的二氯甲烷溶液滴加到诱芯上,待含有银锭夜蛾信息素的二氯甲烷溶液挥发后将正己烷滴加到该诱芯上,待正己烷挥发后即制得含有银锭夜蛾诱剂的诱芯,将诱芯置于桶形诱捕器中,然后将诱捕器放置于银锭夜蛾发生较为严重的地块。为保证释放效果,每1mL的橡胶诱芯中置入50~1000μg银锭夜蛾性信息素,诱捕器之间的平均间距10m,诱捕器高度分别设置为离地面高度30cm、90cm、150cm、210cm。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的可行性,表1中给出10个具体配方:

表1  银锭夜蛾性信息素具体配方

图片


选择银锭夜蛾发生较为严重的地块,面积在10亩以上,每种配方设置诱芯离地面高度30cm、90cm、150cm、210cm,每个处理设立5个重复,均匀随机放置上述含银锭夜蛾信息素的桶型诱捕器,同时随机放置5个灯光诱捕器、5个离地面高度30cm、90cm、150cm、210cm的空白桶型诱捕器和5个离地面高度30cm、90cm、150cm、210cm并含三头羽化3天尚未交配的活雌性银锭夜蛾的桶型诱捕器。诱捕器之间的平均间距10m。放置后每隔三天调查诱捕到的银锭夜蛾数量,更换羽化的活雌性银锭夜蛾,并随机更换诱捕位置,持续调查30天。诱捕效果如表2所示:


表2  银锭夜蛾性信息素诱捕效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由结果可知,本发明的银锭夜蛾性信息素对银锭夜蛾有较好的诱捕效果。


由显著性比较可知,含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Z11-16∶Ac)、顺-9,反-12-十四碳烯乙酸酯(Z9,E12-14∶Ac)、十六碳烯乙酸酯(16∶Ac)处理的诱捕量与对照组的诱捕量相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Z11-16∶Ac)、顺-9,反-12-十四碳烯乙酸酯(Z9,E12-14 ∶Ac)、十六碳烯乙酸酯(16∶Ac)对银锭夜蛾信息素的诱捕活性具有很强的诱捕能力,其中配方7-3(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250μg、顺-9,反-12-十四碳烯乙酸酯(Z9,E12-14∶Ac)160μg、十六碳烯乙酸酯90μg)的诱捕量与银锭夜蛾信息素对比差异最显著,说明其诱捕效果最好。


发明人分别采用一种或两种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Z11-16∶Ac)、顺-9,反-12-十四碳烯乙酸酯(Z9,E12-14∶Ac)、十六碳烯乙酸酯(16∶Ac)处理作为诱捕剂重复上述诱捕实验,均没有配方7诱捕效果好,且发明人在诱芯的高度做了不同的处理,发现在诱芯高度为150cm时诱捕效果最好。由此可见,本发明提供的银锭夜蛾性信息素可准确应用于银锭夜蛾虫情测报、大量诱捕、干扰交配,对于综合治理银锭夜蛾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人分别采用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Z11-16∶Ac)、顺-9,反-12-十四碳烯乙酸酯(Z9,E12-14∶Ac)、十六碳烯乙酸酯(16∶Ac)的结构类似反-11-十六碳烯乙酸酯,顺-9,顺12-十四碳烯乙酸酯,十八碳烯乙酸酯处理作为诱捕剂重复上述诱捕实验,发现没有诱捕效果,证明上述信息素的专一性很高,不能由其结构类似物替代。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目前专利人已全权授权农药行业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中心进行该专利转让事宜。

 

有意向的企业请联系:

《农药市场信息》传媒

农药行业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中心


联系人:

顾老师(13706298456同微信)

朱老师(15996652913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