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噁唑酰胺是日产化学开发的异噁唑类杀虫剂,其作用机理新颖,杀虫谱广,且其化合物专利将于2026年到期。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氟噁唑酰胺
化学名称:4-[5-(3,5-二氯苯基)-4,5-二氢-5-(三氟甲基)-3- 异恶唑基]-N-[(甲氧基氨基)亚甲基]-2-甲基苯甲酰胺作用机理:属于γ-氨基丁酸(GABA)门控氯离子通道别构调节剂的神经作用剂,抑制神经传递,导致昆虫兴奋抽搐从而死亡。应用情况:主要应用于蔬菜、果树、大田作物、油料作物、棉花、茶树等作物防治蓟马、粉虱、潜叶蝇、甲虫、红蜘蛛、锈螨等害虫。
国外登记
国内暂无登记。在日本登记4个产品,均为10%制剂,详情如下。
专利情况
当前,国外在有效期内的几个化合物专利信息如下:加拿大CA20062621228,巴西BR2006PI17076,日本JP20070533385,韩国KR20087007962,美国US201414157048;国内未查询到有申请化合物专利。
混配推荐
氟噁唑酰胺与噻虫嗪、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呋虫胺、噻虫胺中任意的一种(或茚虫威、虫螨腈、高效氯氟氰菊酯、虫酰肼、甲氧虫酰肼中任意的一种)混配,可制成常规剂型,用于防治多种害虫,具有增效作用并对环境友好。
氟噁唑酰胺和唑虫酰胺混配,其重量比为10:1~1:5,具有增效作用,有利于降低用药量,减轻污染延缓害虫抗性产生。
氟噁唑酰胺和阿维菌素混配,重量比为1:20~20:1,可用于防治小菜蛾和甜菜夜蛾,用量少成本低。
氟噁唑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混配,其优选配比为1:20~20:1,可用于防治粮食作物、豆类作物、水果、花卉、药材等多种作物上害虫。
氟噁唑酰胺和苯甲酰脲类杀虫剂(虱螨脲、灭幼脲、除虫脲、氟铃脲中的至少一种)混配,其作用机理不同,有协同增效作用,有利于延缓抗性产生,可用于防治果树、蔬菜、玉米、棉花、水稻等作物鳞翅目害虫和刺吸式口器害虫。
氟噁唑酰胺和异丙威以1:1混配对蓟马、跳甲防治具有增效作用,其用量低,可延缓抗药性。
氟噁唑酰胺也可与沙蚕毒素类杀虫剂、多杀菌素或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酰胺等多种成分混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