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
取消
确定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2024年中国农药十大科技成果大盘点
来源:农化专利网   发布时间:2025-01-08 10:21
简述
从全球农化行业发展趋势看,中国农药创新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回望2024年,农药行业通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开发出不少科研成果,而这些成果将对农药行业的未来发展将产生重要作用及深远的影响。

从全球农化行业发展趋势看,中国农药创新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回望2024年,农药行业通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开发出不少科研成果,而这些成果将对农药行业的未来发展将产生重要作用及深远的影响。2024年我们“农化专利服务”(现更名为“农化专利与创新”)也进行了大量报道,为了更好的宣传展示2024年我国农药植保领域取得的科技成果和进展,我们小编根据过去一年的相关阅读数据,精选出了2024年度中国农药十大科技成果如下:


中国农科院发现高效生防菌及其关键抑菌化合物(阅读量15700+)


工业大麻(Cannabis sativaL.)在我国被称为汉麻,在生物医药、食品添加、纺织纤维、复合材料、生活用品等多个领域均匀广泛应用。我国是工业大麻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占全世界的一半左右。为充分发掘这一生物资源,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特色作物绿色低碳生产技术创新团队在《Industrial Crops & Products》(农林科学一区,IF:5.6)上发表了题为“Biocontrol potential of Bacillus velezensis SEC-024A against southern blight of industrial hemp”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从大麻叶中分离、筛选和鉴定出了一株新的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贝莱斯芽孢杆菌SEC-024A,并揭示了其关键抑菌化合物。研究结果不仅为SEC - 024A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也凸显了VOCs在SEC - 024A生防机制中的重要意义。


文章阅读请点击:中国农科院发现高效生防菌及其关键抑菌化合物


柑橘黄龙病可防可控不可治的世界难题被打破(阅读量5900+)


2024年2月21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教授何裕建团队在《欧洲植物病理学报》(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在线发表了柑橘黄龙病防治研究论文,证明基于土壤修复改良与生物防治,柑橘黄龙病不仅可防可控也可治,且成本低、效果好、生态环保、标本兼治。这打破了世界难题——柑橘黄龙病可防可控不可治的“魔咒”,为近百年来深受“三板斧”之苦的柑橘果农带来了希望。


文章阅读请点击:柑橘黄龙病可防可控不可治的世界难题被打破


2200万元!柏连阳院士牵头申报的重点项目“恶性杂草灾变机制与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获批立项!(阅读量5800+)


2024年年初,科技部陆续公布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评审结果,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柏连阳院士牵头申报的“重大病虫害防控综合技术研发与示范重点项目”“恶性杂草灾变机制与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获批立项,项目总经费为22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2000万元,其他来源经费200万元。项目凝聚了国内从事恶性杂草防治、抗药性杂草监测与治理等研究的优势人才和单位,针对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等作物田和草原恶性杂草发生广、传播快、成灾重、治理难等产业问题,解析恶性杂草成灾机制并创建可持续治理模式,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文章阅读请点击:2200万元!柏连阳院士牵头申报的重点项目“恶性杂草灾变机制与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获批立项!


重大进展!贵州大学在病毒病防控方面又有新发现(阅读量3700+)


2024年3月13日,贵州大学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宋润江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博士生韦春乐作为第一作者在Advanced Science(影响因子IF=15.1)发表了题为“Innovative Arylimidazole-Fused Phytovirucides via Carbene-Catalyzed [3+4] Cycloaddition: Locking Viral Cell-To-Cell Movement by Out-Competing Virus Capsid-Host Interactions”的文章,该研究通过不对称催化与生物活性测试相结合发现了具有良好抗PVY活性的手性小分子,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深入揭示其分子机制,为促进交叉学科发展提供了研究基础。


文章阅读请点击:重大进展!贵州大学在病毒病防控方面又有新发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害虫抗药性抑制剂成功入选2024年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产品(阅读量3800+)


中国农学会公示2024年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遴选形式审查结果,共170项成果拟通过审查,其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害虫抗药性抑制剂作为新产品(序号104)成功入选。据了解,该害虫抗药性抑制剂是仅有的一种小分子化合物害虫GSTs抑制剂,作用机制新颖,通过抑制GSTs功能而大幅降低害虫的抗逆性。抑制剂不仅能有效缓解害虫对现有主流杀虫剂的抗药性,还可降低害虫对新型杀虫剂的抗药性风险,为害虫的抗药性治理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


文章阅读请点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害虫抗药性抑制剂成功入选2024年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产品


重大创新,柏连阳院士点评!南农大植物保护学院等合作开发“水稻癌症”新型杀菌剂(阅读量3100+)


被称为“水稻癌症”的稻瘟病是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每年给我国造成30亿公斤粮食损失,严重制约着我国主粮作物的稳产、高产和优产,威胁着我国粮食安全。为了攻克稻瘟病,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张正光带领团队与病菌博弈了近30年。2024年2月26日,张正光团队和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邢维满团队在《Nature Plants》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发现了稻瘟病菌特有的保守的毒性效应子MoErs1,并揭示其抑制寄主免疫的机制,基于该机制设计的二苯醚酯类化合物对稻瘟病具有显著防效。该研究在国内外率先提出以稻瘟病菌保守效应子为靶标创制杀菌剂的新理念。论文评审人一致认为,他们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创新性。这项研究在植物与微生物互作、植物和农业领域内对寻找控制病害的新策略具有重要启示。


文章阅读请点击:柏连阳院士点评!南农大植物保护学院等合作开发“水稻癌症”新型杀菌剂


中国农科院发现高效生防菌及其关键抑菌化合物(阅读量2300+)


2024年10月2日,中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闫硕教授作为通讯作者,2023级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王曾在美国化学学会(ACS)旗下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中科院1区)发表论文,建立了一种高效的纳米递送系统,可提升传统抗病毒药物盐酸吗啉胍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抗病毒活性。


文章阅读请点击:中国农科院发现高效生防菌及其关键抑菌化合物


杨光富教授/郝格非教授团队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设计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阅读量1300+)


2024年,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杨光富教授/郝格非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题为“Stabilization of dimeric PYR/PYL/RCAR family members relieves abscisic acid-induced inhibition of seed germin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通过增强PYL二聚受体稳定性来拮抗脱落酸信号的全新机制,对于提高种子萌发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章阅读请点击:杨光富教授/郝格非教授团队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设计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重大突破!贵州大学创制两款新型杀菌剂(阅读量1000+)


2024年9月8日,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指导,贵州大学主办,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襄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襄阳市襄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承办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态友好无公害杀菌剂和抗病毒剂创制与产业化”项目田间联合试验观摩评价会在湖北省襄阳市举办。经过评价专家组认定,由贵州大学创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杀菌剂——20%截短侧耳素悬浮剂和20%氯乙酰截短侧耳素悬浮剂,防控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效果突出,是细菌性病害防控药剂的一次重大突破,建议加快登记,拓展对其他作物的细菌性病害的防控试验。


文章阅读请点击:重大突破!贵州大学创制两款新型杀菌剂


甘肃省成功研发一种悬浮剂新农药(阅读量2800+)


(3’,4’-次甲二氧苯基)-N-正丙基丙烯酰胺是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前期衍生合成的一种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肉桂酰胺类专利化合物,将其研制成优良环保剂型悬浮剂,可为实现田间应用提供技术依据。基于此目的,项目组采用湿法研磨制备12种不同配方的悬浮剂,通过质量指标检测确定最佳配方,测定其表面张力及其在黄瓜叶面的动态接触角,并开展了防治黄瓜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对黄瓜白粉病防效优良,且对黄瓜安全,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文章阅读请点击:甘肃省成功研发一种悬浮剂新农药


这些行业的科技创新事件不仅体现了我国在农药科技研发创新领域的快速发展,也彰显了科技创新在行业竞争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通过这些突破性成果,我国正在为全球农药科技研发进步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