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效试验是农药登记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用于科学评价农药产品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等,为农药登记提供关键依据。其包括室内生物活性试验、室内作物安全性试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大区药效试验。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杀菌剂田间小区试验,即在田间设置多个小区,对农药进行不同处理,观察其对靶标生物的防治效果以及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等。
试验流程:
药剂称量:质量浓度分数g/L的制剂使用单位ml时,可以进行单位换算直接称取质量g。
直接量取液体制剂的使用量(体积)时,移液管挂壁问题可使用专业移液器-外置活塞式,直接进行液体样品的称量。
小区设计:完全随机设计与随机区组设计
◆完全随机设计:完全随机分配处理组别,适用于均质化试验。
◆随机区组设计:有外部因素干扰下,先分组(将外部因素一致的分为相同区组)再随机分配。
☞完全随机体现单因素(所选试验地所有条件一致,只比较不同药剂(单因素)之间的防效差异);如果试验地施肥条件或种植密度不一致,可选择随机区组设计。
☞误差控制能力:完全随机设计的误差来源包含所有未控制变量,当试验单位存在显著异质性时,误差大;随机区组可对异质性进行区组划分,能有效降低干扰因素造成的试验误差。
☞数据分析模型差异:完全随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仅比较处理组之间的差异(处理效应);随机区组设计需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包括处理效应和区组效应(异质性因素)
☞试验效率与样本量:完全随机设计操作简单,在试验单位高度均质化或无法明确分组标准时具有优势;随机区组设计具有更高统计功效,样本量相同条件下,控制区组间变异,样本量更小。
田间施药:用水量、施药部位、喷施均一致
发病条件控制:药效试验成败的关键。
·田间病害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
·设施栽培:控制温度及湿度、种植密度、提供菌源等措施;
▪灰霉病:湿度≥70%、温度20-28℃(>32℃不发生),不接种
▪白粉病:15-25℃(>35℃不发生),必要时接种
▪线虫病:病土接种或滴灌接种
•大田栽培:控制湿度、提供菌源;
·赤霉病:穗际湿度≥70%(稻麦轮作区排水沟灌水3-5次)
·稻瘟病:感病品种,接种试验
·水稻恶苗病:灌浆期接种,成熟期收获种子
·小麦白粉病、叶锈病:种植密度大,接种(温室盆栽病原菌菌源)
·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播种前进行土壤接种
病害调查:病害的识别与诊断
数据分析:数据样本量越大、数据可信度越高、结果越可靠;至少两个样品量,4个重复试验偏差大的数据可舍弃。
★药效计算方法:
空白对照取平均值:(CK-PT1)/CK*100、(CK-PT2)/CK*100……
人为进行区组划分:(CK1-PT1)/CK1*100、(CK2-PT2)/CK2*100……
两者防效数据相似,但统计学分析结果存在差异,对试验结论有影响。
四个重复数据偏差越大,统计学分析结果越相似
药效试验地的均一性需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不能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完全随机设计的病情或发病率与防效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一致。
药效评价:客观、真实反应药剂的田间效果。
不同药剂对不同病害的防效不同:
油菜菌核病、水稻纹枯病、小麦纹枯病防效>90%
小麦茎基腐病防效>90%
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果桑菌核病、水稻恶苗病等病害防效9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