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
取消
确定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新农药多粘菌·枯草菌,国内首个双菌登记的杀菌剂
来源:农化专利网   发布时间:2022-05-09 08:11
简述
摘要【目的】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Phyi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导致马铃薯茎叶坏死和块茎腐烂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凉山州是四川省主要马铃薯产区,也是马铃薯晚疫病的高发区,急切需要一种生物药剂对该病进行防治。

摘要


【目的】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Phyi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导致马铃薯茎叶坏死和块茎腐烂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凉山州是四川省主要马铃薯产区,也是马铃薯晚疫病的高发区,急切需要一种生物药剂对该病进行防治。


【方法】 选择了新型生物药剂开展室内药剂抑菌试验和田间防效对比试验。


【结果】 新型混配生防菌剂105亿CFU/g多粘菌·枯草菌可湿性粉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抑制作用明显,并具有较高的田间防治效果,2个试验地2次处理后平均防效分别可达80.35%和81.03%,与防效最好的化学对照药剂687.5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相比,差异不显著。


【结论】 新农药105亿CFU/g多粘菌·枯草菌可湿性粉剂可以作为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生物药剂。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105亿CFU/g多粘菌·枯草菌可湿性粉剂;田间防效


中图分类号:S482.2 
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1006-0413(2022)04-0292-03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被认为是中国未来的新主粮。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最具威胁的卵菌病害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危害性大、防治难度高。


在我国马铃薯主产区常年发生,是影响我国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四川省自然条件适合马铃薯生长,是国内马铃薯主产区之一,凉山州又以其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特征明显的立体气候,成为四川省最重要的马铃薯产区,马铃薯现已经成为凉山州重要的支柱产业。有研究表明,四川等西南省份成熟期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率在30%~60%,远高于中原马铃薯产区,化学防治仍是目前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主要手段,但由于近年来防治晚疫病的农药施用频率逐渐加大,易产生药害和抗药性等问题。在凉山州马铃薯生产过程中还存在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药剂较为单一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利用生防菌剂防治植物病害等绿色防控手段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然而,目前对马铃薯晚疫病有效的生防药剂还比较匮乏。已报道的生防菌剂主要有枯草芽孢杆菌、嗜线虫杆菌、木霉菌株HNA14及黑附球菌XFI等,可降低病害发生率。105亿CFU/g多粘菌·枯草菌可湿性粉剂是沈阳红旗林药有限公司新登记的混合菌剂(PD20200380),具有广谱、高效等特点,但能否对马铃薯晚疫病菌具有抑制作用和对马铃薯晚疫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尚不清楚。


试验旨在通过开展室内抑菌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防治效果好、对环境无污染及综合效益较好的马铃薯晚疫病生防菌剂,为薯农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提供更多的药剂选择,进而为马铃薯绿色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 室内抑菌试验


(1)供试菌株及药剂


供试菌株:马铃薯晚疫病菌(Phyophthora infestans).由沈阳农业大学马铃薯病害研究室提供,保存备用。


供试培养基:燕麦琼脂培养基(燕麦片20g,琼脂16~18g,蒸馏水1000mL)。


供试生防药剂:105亿CFU/g多粘菌·枯草菌WP,沈阳红旗林药有限公司;10亿CFU/g多粘类芽孢杆菌WP,市售;100亿CFU/g胶冻样芽孢杆菌WP.市售;10亿CFU/g海洋芽孢杆菌WP,市售。


(2)试验方法


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将保存的马铃薯晚疫病菌接种于燕麦琼脂培养基(OMA)平板培养活化,待长出菌落后,用直径为5mm的打孔器在菌落边缘取菌饼。通过十字交叉法在配制好的OMA培养皿底部找到中心,然后在其上划十字线,将直径为5mm的病原菌菌饼接种到中心。将生防菌菌饼接种到距离中心22.5mm的2侧。以不接生防菌的OMA平板为对照,在对照组的病原菌长满整个培养基平板时,观察供试菌剂对晚疫病菌的抑菌效果。每个处理3个重复。


2. 田间防效试验


(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1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瓦古村,试验地2位于盐源县白乌镇长坪子村,均选择上一年马铃薯晚疫病发病严重地块。土壤类型为红壤土,土壤肥力中等,pH值5.5~6.5。田间管理按常规管理进行。


(2)供试马铃薯品种和药剂

马铃薯品种为当地种植品种青薯9号。


试验选用的生物菌剂为105亿CFU/g多粘菌·枯草菌可湿性粉剂,化学药剂80%波尔多液、80%代森锰锌、687.5g/L氟菌·霜霉威、68%精甲霜·锰锌为对照药剂,剂型和用量等信息如下,清水为空白对照。


A.105亿CFU/g多粘菌·枯草菌可湿性粉剂,制剂用药量100g/667m
2; B.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制剂用药量60g/667m2; C.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制剂用药量100g/667m2; D.687.5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制剂用药量100g/667m2; E.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制剂用药量100g/667m2


(3)试验方法


试验设6个处理,4次重复,共24个小区,每小区面积80m
2,每小区约540株马铃薯,小区完全随机排列。


在马铃薯晚疫病出现中心病株时进行叶面喷雾同时喷淋植株茎基部,共施药2次。试验地点l第1次施药时间为2021年5月18日,第2次施药时间为2021年6月1日;试验地点2第1次施药时间为2021年6月5日,第2次施药时间为2021年6月19日。


(4)病害调查方法


调查时间:共调查2次。试验地点1在第2次施药前(6月1日)和药后14d(6月15日)分别进行调查记载并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试验地点2在第2次施药前(6月19日)和药后14d(7月3日)进行调查。


病情分级标准(参照GB/T 17980.34-2000)
10: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11%-20%;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21%-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0%以上。


图片


式中:CK1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PT1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二、结果与分析



1. 室内抑菌试验


平板对峙培养6d后,4种供试生防菌与马铃薯晚疫病菌之间均形成了抑菌带,根据抑菌面积比较:105亿CFU/g多粘菌·枯草菌可湿性粉剂>100亿CFU/g胶冻样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0亿CFU/g海洋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0亿CFU/g多粘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


其中生防菌105亿CFU/g多粘菌·枯草菌可湿性粉剂产生抑菌圈更加明显,可以进一步应用于田间试验。


2. 105亿CFU/g多粘菌·枯草菌WP田间防治效果


(1)瓦古村田间防治效果


田间调查马铃薯晚疫病零星
发病的时间为2021年5月15日,试验于2021年5月18日开始施用第1次药,第1次调查时间为2021年6月1日,也是第2次施药时间,第2次调查时间为2021年6月15日。


第1次施药14d后,5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均有防效,其中687.5 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处理的平均防效为85.14%,防效最高,其次为105亿CFU/g;多粘菌·枯草菌可湿性粉剂处理的平均防效为77.52%,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处理的平均防效为72.57%,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处理的平均防效为71.38%,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处理的平均防效为68.81%,5个处理与对照间均有显著差异。


第2次施药14d后,105亿CFU/g多粘菌·枯草菌可湿性粉剂处理的平均防效最高为80.35%,687.5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处理次之为79.84%,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处理的平均防效为73.27%,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处理的平均防效为73.00%,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处理的平均防效为70.55%,5个处理与对照间均有显著差异,105亿CFU/g多粘菌·枯草菌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最好。


(2)长坪子村田间防治效果


田间发现马铃薯晚疫病初发病时间为2021年6月2日,本试验于2021年6月5日开始第1次喷药,第1次调查时间为2021年6月19日,即第2次施药前,第2次调查时间为2021年7月3日,防治效果见表2。


第1次施药14d后,5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均有防效,其中687.5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处理的平均防效为84.28%,防效最高,其次为105亿CFU/g多粘菌·枯草菌可湿性粉剂处理的平均防效为78.86%,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处理的平均防效为73.90%,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处理的平均防效为72.61%,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处理的平均防效为69.49%,5个处理与对照间均有显著差异。


第2次施药14d后,105亿CFU/g多粘菌·枯草菌可湿性粉剂处理的平均防效最高为81.03%,687.5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处理次之为80.01%,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处理的平均防效为73.61%,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处理的平均防效为73.42%,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处理的平均防效为70.96%,5个处理与对照间均有显著差异,105亿CFU/g多粘菌·枯草菌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最好。


综合2个地点的调查结果,各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均有较好的防控效果,105亿CFU/g多粘菌·枯草菌可湿性粉剂在2个试验地2次处理14d后的防治效果更加显著,防效可达80%以上,优于化学农药687.5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



三、登记情况



截至目前,多粘菌·枯草菌在国内有一项产品登记,详情见下图。


图片



四、讨论与结论



室内抑菌试验和田间防效试验均表明,105亿CFU/g多粘菌·枯草菌可湿性粉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2个试验地在亩用量100g并施用2次14d后的防效均达到80%以上,优于对照的化学药剂,充分表明了该产品对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适合在四川省凉山州应用,且对环境影响小,病菌不会产生抗药性,是替代化学药剂、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生产绿色农产品的重要方法,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重要保障。


105亿CFU/g多粘菌·枯草菌WP是由5亿CUF多粘类芽孢杆菌和100亿CUF枯草芽孢杆菌合理混配而成,是国内首个双菌登记的产品。这2种芽孢杆菌各有很广的抑菌谱,对细菌和真菌都有良好抑制作用,混配后对细菌和真菌引起的病害也都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该产品已登记在烟草作物防治赤星病(Alternaria  alternata),本试验表明,105亿CFU/g多粘菌.枯草菌WP对卵菌引起的植物病害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因此其新作用机制和应用前景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开发。




参考文献:
[1]HAVERKORT A J,STRUIK P C,VISSER R G F,et d.al,

Applied biotechnology to combat late blight in potato caused by Phytophthora infestans[J]. Potato Research, 2009, 52(3): 249-264.

[2]夏江文,刘绍文,董红平,等.凉山州大春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8): 5-8.
[3]陈学才,王宗洪,绿色创建夯实基础着力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3): 41-43,50.
[4]黄冲,刘万才.近几年我国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特点分析与监测建议【J】植物保护,2016,42(5): 142-147.
[5]张小燕,马玉林,孙全花,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21,50(7): 17-20.
【6]张欣杰,宋文容,陈汉,等.马铃薯晚疫病化学防控现状与展望【J】.中国植保导刊,2021,41(6): 33-39.
[7]韩龙.马铃薯晚疫病生防菌剂的研究(硕士论文)[D].贵阳:贵州大学.2018,
[8]李扬.黑附球菌XFI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生防作用(硕士论文)【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0.
[9】姚彦坡,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和辣椒疫病木霉菌的筛选及生防机制研究(博士论文)[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5.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GB/T 17980.34-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S],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


来源:《农药》2022年第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