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
取消
确定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利专论
浅析标准必要专利之技术交底书解读
来源:农化专利网   发布时间:2022-09-28 08:41
简述
为了更加形象地呈现发明人与专利代理人对技术方案的可能认知,笔者通过图示方式展示专利代理人和发明人可能认为的“技术方案”。请参见图2,专利代理人基于对专利申请的认知,需要从发明人提供的技术交底书的文字记载中解析出至少一个技术方案,例如,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2和技术方案N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为了更加形象地呈现发明人与专利代理人对技术方案的可能认知,笔者通过图示方式展示专利代理人和发明人可能认为的“技术方案”。

请参见图2,专利代理人基于对专利申请的认知,需要从发明人提供的技术交底书的文字记载中解析出至少一个技术方案,例如,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2和技术方案N等。专利代理人认为的完整的技术方案应该是结构化的呈现,即至少包括两部分:完整的组成要素和准确的逻辑关系。其中,完整的组成要素至少需包括技术方案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所获得的技术效果(分别对应图2中的圆形、四边形和三角形)三方面的内容,缺一不可。准确的逻辑关系还需包括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相互匹配的对应关系(图2中的实线),各个组成要素之间有严密的逻辑推理关系。

图片

图2 专利代理人理解的技术方案的示意图

当然,受限于专利代理人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和技术交底书的文字记载,专利代理人也不一定能够基于技术交底书中的文字准确和/或全面地解读出如图2所示的各技术方案。

发明人基于对技术方案的认知,在技术交底书中呈现的技术方案本身可能就不完整,可能会出现图3和图4示出的情况。

如图3所示,为发明人的技术交底书文字记载的组成要素缺失(虚线所示图形)导致的各种技术方案不完整的情况,缺失的组成要素可以是技术问题、技术手段和/或技术效果。

图片

图3 不完整的技术方案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为发明人的技术交底书中文字记载的逻辑关系不清楚导致的技术方案不完整的情况。
发明人原本想呈现的技术方案为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2和技术方案N(准确的逻辑关系如图4中的虚线所示),但是由于文字记载的不清楚导致各个组成要素记载错位,呈现的是逻辑推理关系并不清楚的技术方案A、技术方案B和技术方案C,技术方案A、技术方案B和技术方案C(对应图4中的实线)的各组成要素之间并没有相互匹配的逻辑推理关系。

图片

图4 技术交底书中记载的技术方案的示意图

可以知道,由于对“技术方案”不同的认知,即使给发明人提供一份需求呈现合理的技术交底书空白模板,其实也很难获得一份文字记载完整的技术交底书。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如图3和图4所示,由于对“技术方案”的理解不同,技术方案的组成要素不一定能够被发明人全面记载;且即使发明人能够严格按照模板完整填写对应的组成要素内容,但是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却并不一定能够完整体现。


三、标准必要专利的技术交底书的解读要求


为了更好地解读标准必要专利的技术交底书,就需要了解标准必要专利相较于普通专利撰写的特点。标准必要专利与普通专利的差异性至少体现在:

首先,标准必要专利与标准对应,标准必要专利的保护范围需要覆盖标准对应的技术方案,即标准必要专利的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需要大于标准中记载的对应技术方案的范围。因此,标准必要专利与标准具有对应性。而普通专利则不一定具有上述对应性。

其次,为了先于竞争对手获得权利,标准必要专利的申请一般在标准公开之前。即专利申请在前,标准公布在后。由于标准最终记载的内容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而标准必要专利与标准又要求具有对应性,在标准最终记载的内容不确定的情况下,会给申请文本内容的撰写带来很多不确定性。撰写时需要提前预测未来标准可能记载的技术方案。而普通专利的申请文本撰写则无需考虑上述方面。

由于标准必要专利和普通专利之间的差异性,使得标准必要专利的申请文本的撰写也区别于普通专利的申请文本的撰写,为了尽可能提高对应标准的概率,至少需要满足如下要求:

第一、由于标准必要专利与标准具有对应性,在进行标准必要专利的申请文本撰写时,需要慎重考虑标准必要专利的申请文本的权利要求的撰写范围,以减少授权后的专利与标准不对应的情况。具体体现在:标准必要专利的申请文本的权利要求的撰写范围,必须大于或者等于标准中可能记载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因此,在确保独立权利要求具有新创性的基础上,应尽量撰写保护范围较大的独立权利要求,以使授权后的专利能够成为标准必要专利。

第二、由于在进行标准必要专利的申请文本撰写时标准往往还未公布,这会给申请文本的撰写带来很多的不确定性。在进行申请文本撰写时,需要提前预测标准可能记载的技术方案,尽量让申请文本中包含可能成为标准的方案的技术方案。具体体现在:根据预测的标准可能记载的不同的技术方案,在申请文本撰写时尽量写全预测的标准可能记载的技术方案,以提升专利申请文本包含的技术方案与标准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对应的概率。

由此可知,标准必要专利的撰写需要同时满足“专利”和“标准”的双重属性,该双重属性使得标准必要专利的技术交底书解读要求相较于普通专利的技术交底书解读要求具有更加严格的要求。而技术交底书中文字的不准确性和不完整性会让授权后专利无法应对标准必要专利的对应性和不确定性,这会降低授权后的专利对应标准的概率,因此,需要专利代理人尽可能突破技术交底书文字的不准确性和不完整性的局限,解读出准确且完整的技术方案,才可能提升授权后的专利对应标准的概率。

四、技术交底书的解读方法探讨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受限于文字本身的不准确性和不完整性,通过技术交底书呈现技术方案也会存在局限性,这是一种难以避免的客观事实,而标准必要专利的撰写需要专利代理人能够突破这种局限性,通过科学的解读方法从技术交底书中解读出准确且完整的技术方案,以撰写出具有上述强对应性和能够很好应对上述不确定性的标准必要专利申请文件,提升申请文件在授权后的对应标准的概率。以下为笔者在对技术交底书的局限性进行上述分析后总结出的几方面建议:

1. 保持对技术方案的好奇心


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是探索未知的源动力。强调对技术方案的好奇心,是因为笔者认为技术交底书的解读本质上是专利代理人基于文字记载探寻发明人通过技术交底书呈现的技术方案的过程。专利代理人只有保持对技术方案的强烈好奇心,才会保持对文字的足够敏感度,才会有动机对技术交底书文字记载背后的实质性技术逻辑进行探寻,突破文字记载的上述不准确性和不完整性局限,全面且高保真还原出发明人想呈现的技术方案,而非完全被发明人的文字桎梏和左右,导致解读出的技术方案与发明人想呈现的原始技术方案出现偏差。
需要说明的是,专利代理人对技术方案保持好奇心不应该只是一种偶然的心理状态,而应该是长期基于对专利法律认知和技术知识积累,经过长期专业训练后的一种专业素养,应该是面对每一个经手案件的要求状态。

2. 合理质疑技术交底书


“质疑”一词常会被冠以不友好的标签,但笔者认为保持对技术交底书的合理质疑是对发明人的创新工作的最基本尊重,是克服技术交底书中文字的上述局限性的必要手段,并非是对发明人的专业性提出的挑战。如果没有合理质疑,文字的上述不准确性和不完整性就会被文字的表面释义所掩盖,最终会使得客户权益受损。
需要说明的是,合理质疑不是事无巨细,不是锱铢必较,不是将大量精力放在不重要的事情上,而是在对专利法律和技术知识有足够认知情况下,聚焦关键点,例如,聚焦文字带来的上述不准确性维度或者不完整性维度的各个方面,发现文字局限性可能带来的各种问题。

3. 结构化分析


专利代理人在日常工作中可能会接触形形色色的发明人,发明人可能会提供各种各样的技术方案,但是,技术交底书的技术方案本身实质却是结构化的逻辑呈现,如图2所示,技术方案总是包含技术问题、技术手段和技术效果中的至少之一的技术要素且各个技术要素之间存在相互对应的逻辑关系。即便因为技术交底书中上述文字的局限性导致上述技术要素呈现不完整或不准确(如图3或4),但是上述技术要素和各个技术要素之间逻辑关系的存在是一种客观事实,那么,在基于这一客观事实进行结构化分析后,总是可以确定出缺失的技术要素和逻辑关系,并可以逐一与发明人确认,突破文字带来的局限性。

4. 技术交底书的完善


给发明人创造新的技术方案并非专利代理人的主要工作,但是,发现技术交底书的不准确性和不完整性,并从不准确性维度和不完整性维度两方面完善技术交底书却是对专利代理人实务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专利代理人进行 “二次加工”或者“法律加工”工作价值的具体体现。需要说明的是,技术交底书的完善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要求发明人补充缺失的技术交底方案,将“球”踢给发明人,而是在专利代理人在经过仔细的结构化分析后,结合本领域的技术知识进行验证后向发明人确认,并引导发明人补充专利代理人在结构化分析后无法完善或者无法推测获知的结构化要素(完整的组成要素和准确的逻辑关系),如此,技术交底书才能够真正被完善,真正做到被完整解读。

5. 与发明人沟通确认


发明人是技术方案产出的直接参与者,是技术标准制定的直接推动者,在与技术方案关联的本领域知识积累、前沿性预测、标准动向把控和技术方案的理解深刻程度等方面相较于专利代理人具有明显优势,发明人是技术方案方面的权威专家。专利代理人在解读技术交底书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了不准确和/或不完整的技术方案,但是,在解决上述不准确和/或不完整的问题时,如果没有发明人的参与,仅仅是依靠检索或者自我理解,则经验再丰富的专利代理人解读出的技术方案也有可能会偏离发明人的本意和/或解读出的技术方案是一个错误的技术方案,给技术方案保护工作和对标工作带来风险。因此,与发明人进行沟通确认,寻求发明人的帮助,是专利代理人解读技术交底书的基本要求。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专利代理人在解读标准必要专利的技术交底书时,可以在对技术交底书的文字具有不准确性和不确定性的深刻理解基础上,基于标准必要专利的申请文本撰写的对应性和不确定性,通过采用对技术方案保持好奇心、合理质疑、结构化分析等方法解析技术交底书,突破技术交底书中文字的不准确性和不确定性局限。准确、全面且高效地解读技术交底书,以提升后续撰写的申请文本对应标准的概率。以上是笔者针对标准必要专利的技术交底书解读做的初步分析,定然存在诸多不足,写得不到位之处还望读者海涵和指正。

来源:IPRdaily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