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数据,中国2016年受理的专利总数为130万件,美国专利商标局受理605571件,日本专利局受理318381件,韩国知识产权局受理208830件,欧洲专利局受理159358件。排名前十的国家专利受理数量如下:
中国专利数量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但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开的《2017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2017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超1.76万亿元,预计为美国研发费用的60%。
中国研发费用只有美国的60%,但是专利申请量却是美国的两倍多,鉴于美国专利申请中外国申请人的比例远高于中国,折算下来中国每单位研发费用申请的专利数量是美国三四倍。如果算上实用新型的数量,这个倍数还要翻一番。
这显然是不正常的现象。原因在于中国很多专利的质量不高,相当于一部分专利是申请人为了获得补贴、参评职称制造的“垃圾专利”。垃圾专利也是行业内外集体攻击的目标,但是对垃圾专利的定义却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在实践中不能转化的专利是垃圾专利,有的认为权利要求范围过窄的专利是垃圾专利,有的认为实用新型专利是垃圾专利。
现在也越来越多的文章攻击中国的实用新型专利制度,以至于不少投资机构用发明专利申请的比例来衡量企业的研发实力。在专利类型中,有一条潜在的鄙视链,“国际专利”高于国内发明专利,中国发明专利高于实用新型专利。这里的“国际专利”通常是指通过PCT(专利合作条约)提交的专利申请,或者是指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申请的专利。很多企业在标榜自身研发实力时,也习惯于按照这个专利类型鄙视链的顺序,介绍企业申请多少“国际专利”、发明专利、实用新型。
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专利质量的高低与专利类型没有必然的关系。实际上实用新型专利在同等条件下比发明稳定得多。因为实用新型的创造性要求比发明低,根据审查指南的规定,发明的创造性需要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实用新型只要求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因此,在无效程序中,能破坏发明创造性的对比文件不一定能破坏相同情况下实用新型的创造性。
通常无效实用新型的对比文件的技术领域比发明要求更为接近,对比文件的数量一般情况下不超过两件,除非是完全特征叠加的情况。这就造成无效实用新型能用的对比文件的范围实际上要比发明小。比如同样的技术,申请发明和申请实用新型相比,在权利要求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找到10篇对比文件能无效这个发明专利,但是10篇中可能只有5篇能无效实用新型。法律对无效实用新型的对比文件的要求更加苛刻,无效的难度显著增加。
所以若产品的生命周期不太长,申请实用新型比申请发明专利会更稳定,因为更难无效。所以在做侵权分析的时候,判断实用新型的稳定性是件非常麻烦的事,一般不找到直接破坏其新颖性的文件,心里都会不踏实。
发明虽然经过实质审查程序,但是如果将权利要求写得窄,有经验的代理人能够制造出很多垃圾发明专利。例如在专利数据库中简单检索下,就能查到几百件关于咸菜配方的授权发明专利,下文是其中两例。
1.一种咸菜,其特征在于主料为:苤兰菜、芥菜、蔓菁和萝卜,配料为:辣椒、花椒、八角、茴香、白芷、砂仁、桂皮、孜然粉、葫椒、苹果、梨、山楂、菠萝、大葱、姜、大蒜、食盐、味精、鸡粉和香油,其中按重量计,对于 10千克的主料,即苤兰菜、芥菜、蔓菁和萝卜,需加配料盐0.6-1.0千克,花椒0.4-0.6克,辣椒1.0-3.0克,八角0.2-0.4克,茴香0.2-0.3克,白芷0.1-0.2 克,砂仁0.1-0.2克,桂皮0.1-0.2克,胡椒0.1-0.2克,孜然粉0.1-0.3克,苹果10-15克,梨5-10克,山楂10-20克,菠萝10-20克,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作步骤:
①选料,即对上述的主料和配料进行筛选,去除发霉、变质的主料和配料;
②清洗,用水洗净选好的主料和配料;
③腌制,把洗净的苤兰菜,芥菜、蔓菁、萝卜放入容器中,用水漫过苤兰菜、芥菜、蔓菁、萝卜主料2-3厘米,泡24小时,按比例放入食盐、白糖、花椒、八角、茴香、白芷、砂仁、桂皮、孜然粉、胡椒、苹果、梨、山楂、菠萝,然后封盖,腌制80天;
④晾晒,主料腌透后,捞出晾晒至含水分10-15%,原汤备用;
⑤熟制,把原汤放入锅内煮开,去掉漂在上面的浮物,然后放入主料,以原汤淹没主料为止,加入大葱、大蒜、姜、味精、鸡粉,加盖加微火焖制,直至原汤耗尽为止,然后再等8小时开盖取出,再晾晒5小时,以颜色呈黑红色即成;
⑥精加工,即将上述的主料和配料混合而成的咸菜切成片、丝或末后加入香油即成;
⑦将上述的咸菜按一定重量进行打包。
1.一种梅兰菜腌菜制作方法,其特征是由新鲜梅兰菜、温开水、辣椒面、红糖、白酒、花椒粉、茴香粉和食盐制成,所述的新鲜梅兰菜、温开水、辣椒面、红糖、白酒、花椒粉、茴香粉、食盐的重量比为100:45~55:2~3.5:2.2~3.5:2~5:0.2~0.35:0.15~0.3:3.5~5.5;制作工艺为:
1)、清洗:将新鲜梅兰菜清洗,清洗干净后沥干清洗水;
2)、初配料:沥干清洗水后放到配料缸中,加入辣椒面、红糖、花椒粉、茴香粉和食盐,混合均匀;
3)、缸装和再配料:混合均匀后初配料的物料装入土坛罐中,加入60~80℃的温开水和白酒后密封;
4)、室外发酵:密封好的土坛罐放置太阳下照晒3~5天,进行室外发酵;
5)、室内发酵:室外发酵后移到室内自然发酵55~65天,即制成产品。
类似于这样的授权发明专利非常多,如果要获得咸菜领域的发明专利,多添加几十种配方,制作步骤写得更为复杂,很容易获得授权,当然这样的授权专利没有任何实际价值。一方面是技术方案没有实际用途,另一方面就算方案可行,但是专利也保护不了技术内容。在不同技术领域都能找到大量的类似发明专利申请,比如在人工智能领域,有个人申请了四十多件关于增强学习方面的专利,说明书几乎一致。
中国的发明专利如此,所谓的“国际专利”就更容易产生垃圾专利,尤其是PCT申请,只要提交了符合形式的申请文件,哪怕随便抄袭一份文件,最终也会申请成功。因为PCT只是一种申请专利的途径,获得专利进入其他国家的延展期,并不产生授权专利。如果一个企业一天提交一千件PCT专利申请在技术上也完全可以做到,只是无任何实际价值。如果企业胡乱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或许瞎猫碰到死耗子不小心会申请到一件有价值的,但是如果胡乱申请PCT专利,产生不了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此外,美国授权专利、欧洲授权专利,只要申请人目的只是获得一份授权专利,不在乎授权的内容和权利要求范围,有经验的代理人都可以成批制造,尤其是美国的授权发明专利,比中国的发明专利在技术上更容易制造。
这些制造的垃圾专利本质上并不是专利,是真的假专利或者假的真专利。在实践中不产生任何价值,也没有多大的负面影响,也就是在数据库中占有一定的空间,分析相关领域专利的人看到之后瞥一眼一笑而过。
所以说,什么是垃圾专利不能以申请类型贴便签,这样会给行业造成误导。本应该申请实用新型的方案被申请了发明,最终未获得授权,保护的范围变小,授权的速度变慢。本不应该申请PCT或美国专利的完全本土化产品也申请了许多“国际专利”,浪费了资源。
实用新型专利之所以数量失控主要是因为存在补贴,如果不存在对实用新型的补助,申请的成本无论多低无论多容易,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去申请。如果现在都把矛头对准实用新型,鼓吹发明专利或者“国际专利”,很快发明专利和“国际专利”的数量同样会失控,而且浪费的资源会更多。因为专利是可以脱离实际的技术方案被批量制造的,无论哪个国家都是这样,所以各国都通过专利费来限制实际价值不大的专利。如果解除这个限制,甚至因为专利获得补贴,数量失控是必然的。这与专利是什么类型没有必然关系,垃圾专利不分类型,只是制造的手法稍微不同而已。
来源《专利分析与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