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筛选可用于红火蚁监测和防治的天然产物,广东省林科院等单位研究人员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的芫菁科昆虫大斑芫菁的正己烷浸提物进行成分分析,并利用气相-触角电生理联用仪(GC-EAD)和运动轨迹追踪系统分别测定了红火蚁对浸提物及6种主要成分的触角电生理反应与行为反应。
结果表明,在大斑芫菁浸提物中共检测出13种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成分为(E)-9-十八碳烯酸(49.76%±1.04%),单头含量为(1.66±0.40)mg。GC-EAD结果表明乙酸薄荷酯、斑蝥素、正十六酸、(E)-9-十八碳烯酸和油酸乙酯等6种成分能引起红火蚁的触角电生理反应。行为试验表明,(E)-9-十八碳烯酸和油酸乙酯对红火蚁工蚁、有翅雌蚁及有翅雄蚁均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而乙酸薄荷酯对这3种品级红火蚁均具有一定的驱避作用。
综上,(E)-9-十八碳烯酸和油酸乙酯是大斑芫菁浸提物中对红火蚁表现出引诱作用的主要功能成分,具有开发成红火蚁引诱剂的潜力。
截至2024年11月底,(E)-9-十八碳烯酸和油酸乙酯尚未作为农药在我国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