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
取消
确定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新型白粉病专用杀菌剂环氟菌胺,目前国内相关登记仅2个
来源:农化专利网   发布时间:2022-07-18 08:27
简述
引言白粉病俗称白毛病、粉霉病,是小麦、黄瓜、南瓜、草莓等多种农作物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全国各地都有发生,无论保护地还是露地栽培,整个生育时期都会发生,具有传播速度快,危害严重,抗性发展快,根治困难等特点,选用高效杀菌剂是快速控制该病最有效的措施。

引言


白粉病俗称白毛病、粉霉病,是小麦、黄瓜、南瓜、草莓等多种农作物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全国各地都有发生,无论保护地还是露地栽培,整个生育时期都会发生,具有传播速度快,危害严重,抗性发展快,根治困难等特点,选用高效杀菌剂是快速控制该病最有效的措施。由于气温变化,防治药剂的过度使用和耕作制度的改变,白粉病已经开始在我国逐渐往北移动。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防治白粉病的特效药-环氟菌胺。


产品介绍


环氟菌胺(试验代号:NF149,通用名称:cyflufenamid,商品名称:单剂Pancho,混剂Pancho TF)是日本曹达公司开发的、用于防治各种作物白粉病的酰胺类杀菌剂,2003年在日本上市。环氟菌胺是一种新型白粉病专用杀菌剂,具有优异的保护、治疗活性、持效活性和耐雨水冲刷活性;它对麦类作物及各种蔬菜的白粉病具有优良的防效,且对桃树黑星病防效明显。是防治小麦、黄瓜、草莓、苹果、葡萄等作物抗性白粉病的首选药剂。与目前使用的众多杀菌剂无交互抗性。为防止抗性发生和扩大防治谱,常与同其他杀菌剂混用。


理化性质


纯品外观为白色固体粉末,具有轻微的芳香气味;熔点:61.5~62.5℃;沸点:256.8℃(529.9K);蒸气压(20℃):3.54×10

-5Pa;分配系数:正辛醇/水Log Pow=4.70(pH6.75,20℃);化学名称:(Z)-N-[α-(环丙基甲氧亚氨基)-2,3-二氟-6-(三氟甲基)苯甲基]-2-苯乙酰胺(IUPAC名称);分子式:C20H17F5N2O2;相对分子质量:412.4;结构式如图1。

图片

图1  环氟菌胺的结构式


环氟菌胺原药质量分数≥98%;外观为白色固体粉末;熔点:61.5~62.5℃;溶解度(20℃):水中为0.52mg/L;有机溶剂中(g/L):N,N-二甲基甲酰胺>237,丙酮>198,甲醇>198,乙酸乙酯>225,乙腈>196,n-辛醇76.9,n-正己烷18.6,n-正庚烷15.7。


环氟菌胺·戊唑醇11%悬浮剂,细度(通过75μm试验筛)>98%;悬浮率≥90%;pH6~9;倾倒后残余物≤5.0%,洗涤后残余物≤0.5%,持久起泡性(1min后)≤60mL;产品的冷、热储存和常温2年储存均稳定。


毒性


环氟菌胺原药对大鼠急性经口LD50>5,000mg/kg,为微毒;经皮LD50>2000mg/kg,为低毒;急性吸入LC50>4.76mg/L,为低毒;对兔皮肤、眼睛有轻微刺激性;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致敏性)试验结果为无致敏性。


环氟菌胺·戊唑醇11%悬浮剂对大鼠急性经口LD50>5000mg/kg、经皮LD50>2000mg/kg,急性吸入LC50>2000mg/m3;对兔皮肤、眼睛无刺激性;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致敏性)试验结果为无致敏性。原药大鼠90d亚慢性喂养毒性试验最大无作用剂量:雄性为20.1 mg/kg/day,雌性为24.7mg/kg/day;4项致突变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体外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未见致突变作用。环氟菌胺原药和环氟菌胺·戊唑醇11%悬浮剂均为低毒杀菌剂。


环境生物安全性评价


环氟菌胺·戊唑醇11%悬浮剂对日本鹌鹑LD50(7d)>1,111mg a.i./kg;斑马鱼LC50(96h)=3.904mg a.i./L;蜜蜂经口LD50(48h)12. 251μg a.i./蜂,接触LD50(48h)>16.662μg a.i./蜂;家蚕LC50(浸叶法,96h)72.812mg a.i./L;大型溞EC50(48h)=1.558mg a.i./L;斜生栅列藻EyC50(72h)=0.710mg a.i./L;玉米螟赤眼蜂LR50(24h)>0.00916mg a.i./cm2;赤子爱蚯蚓LC50(14d)>100mg a.i./kg干土。对鸟、蜜蜂、蚯蚓低毒,对家鱼、溞、藻、家蚕中毒,对赤眼蜂低风险。使用时注意,禁止在蚕室及桑园附近使用;禁止在河塘等水域中清洗施药器具。


应用


环氟菌胺对多种作物上的白粉病有特效。通过抑制吸器的形成和发展、二次菌丝的生长以及分生孢子的形成而起到显著的杀菌作用。具有良好的渗透性、挥发性和持效性。耐雨水冲刷。作用机理不明,但因与众多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可推断与其他杀菌剂的作用机理不同。


经室内活性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环氟菌胺·戊唑醇11%悬浮剂对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黄瓜白粉病有较高活性和较好防治效果。用药浓度: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黄瓜白粉病均为33~66g/hm2(折成商品量20~40mL/667m2);在发病初期开始茎叶均匀喷雾,喷药次数为2次,间隔7~10d。在用药剂量范围内对作物安全,未见药害发生。对捕食天敌、寄生天敌低风险。


作用机理


环氟菌胺通过抑制白粉病菌生活史(也即发病过程)中菌丝上分生的吸器的形成,吸器的生长,次生菌丝的生长和附着器的形成。但对孢子萌发、芽方面的作用机理还不清楚,在研究中。


作用特点


环氟菌胺作为一种新型白粉病专用杀菌剂,具有以下优点:


1. 专一性强: 环氟菌胺主要通过抑制白粉病病菌菌丝上的分生吸器和次生菌丝的生长,达到杀菌的目的,专一性特别强,只对白粉病特效。


2. 持效期长: 环氟菌胺能将病菌彻底杀灭,具有优异的保护、治疗活性、持效活性和耐雨水冲刷活性,持效期可达40天左右。


3. 无交互抗性: 环氟菌胺是一种具有新型母体结构的酰胺类杀菌剂,与目前生产上常用的三唑类、有机硫类杀菌剂无交互抗性,是防治抗性白粉病的首选药剂。


4. 混配性好: 环氟菌胺可以与戊唑醇、氟菌唑等杀菌剂复配使用,不仅避免了抗性产生,杀菌效果更加突出。


专利概况


专利名称:Benzami doxime derivative, process for production there of, and agrohorticul tural bactericide


专利号:EPO805148


专利公开日:1997-11-05


专利申请日:1995-12-18


专利拥有者:Nippon Soda Co. Ltd (JP)


在中国申请的专利:CN1070845B, CN1170404等。


在其它国家申请的专利:AU4189596、AU702432、BR9510207、CA2208585、HU76989、KR242358、NO309562B、 N0972811、 PL320793、 US5847005、US5942538等。


国内登记情况


国内目前没有环氟菌胺单剂登记。原药登记来源为日本曹达,另外江苏龙灯登记了环氟菌胺与戊唑醇的复配产品,用于小麦白粉病和锈病,如下图:

图片



国内登记较少,加上白粉病危害严重,防治白粉病,加快环氟菌胺的登记和推广或将是一个最佳选择。


来源:农博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