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
取消
确定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我国香蕉上农药登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来源:农化专利网   发布时间:2023-10-07 08:23
简述
蕉属果树,是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是全球消费量和贸易量最大的水果之一。我国的香蕉生产量在全球名列前茅,但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也伴随着病虫害问题的不断滋生。目前,已知香蕉生产上主要的病虫害有蓟马、蚜虫、象甲、香蕉弄蝶、线虫、红蜘蛛、斜纹夜蛾、跳甲、网蝽、枯萎病、花叶心腐病、束顶病、黑星病、叶斑病、叶鞘腐烂病和炭疽病等。

蕉属果树,是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是全球消费量和贸易量最大的水果之一。我国的香蕉生产量在全球名列前茅,但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也伴随着病虫害问题的不断滋生。


目前,已知香蕉生产上主要的病虫害有蓟马、蚜虫、象甲、香蕉弄蝶、线虫、红蜘蛛、斜纹夜蛾、跳甲、网蝽、枯萎病、花叶心腐病、束顶病、黑星病、叶斑病、叶鞘腐烂病和炭疽病等。


本文以中国农药信息网的数据为依据,从多个维度梳理了截至2023年4月10日香蕉上登记的农药信息,分析了香蕉上农药产品的登记现状,就目前登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并为后续香蕉用农药研发、登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图片

一、我国香蕉上农药登记现状




1. 登记整体情况


截至2023年4月10日,通过在中国农药信息网精确查询,农业农村部批准登记在香蕉上、且在使用有效期内的农药产品共计674个。其中,单剂产品514个,占比76. 26%; 混配制剂产品160个,占比23.74%。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香蕉用农药以单剂产品登记为主,混配制剂产品的登记相对较少。

2. 农药类别


我国香蕉上现有农药登记类别(表1),杀菌剂有635个,占登记产品总量的94.21%,其中单剂480个,混配制剂155个;杀虫剂4个,占登记产品总量的0.59%,其中单剂1个,混配制剂3个; 杀线虫剂5个(噻唑膦和氟吡菌酰胺全部统计为杀线虫剂),占登记产品总量的0.74%,其中单剂4个,混配制剂1个; 植物生长调节剂30个,占登记产品总量的4.45%,其中单剂29个,混配制剂1个。我国香蕉上农药登记产品大部分为杀菌剂,另有少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而杀虫剂、杀线虫剂产品数量非常少。

表1  我国香蕉上登记农药的类别及数量

图片


3. 农药剂型


我国香蕉上现有登记农药产品的剂型图1所示,共涉及剂型12种,具体登记情况为: 252个悬浮剂,227个乳油,77个水乳剂,34个微乳剂,30个水分散粒剂,23个水剂,11个悬乳剂,10个可湿性粉剂,4个可溶液剂,3个颗粒剂,2个可分散油悬浮剂,1个微囊悬浮剂,分别占登记总数的37.39%、33.68%、11.42%、5.04%、4.45%、3.41%、1.63%、1.48%、0.59%、0.45%、0.30%、0.15%。


据GB/ T 19378-2017 《农药名称及代码》可知,这12种剂型中除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和颗粒剂为固体制剂外,其余皆为液体制剂,液体制剂的登记占比高达93.6%。其中又以悬浮剂、乳油和水乳剂产品的登记数量最多,合计占登记总量的80%以上。剂型逐步趋向环境环保友好。


图片

1  我国香蕉上农药登记剂型及占比

4. 防治对象


图2可知,目前我国香蕉上登记的农药产品以防治病害为主,占登记总量94%; 少量产品用于调节生长,约占4%; 用于防治虫害的产品很少,<2%。

图片

2  我国香蕉上登记农药病虫害防治分布图


表2  我国香蕉上登记农药的主要防治对象

图片

由表2可得,目前登记主要防治的病虫害有13种,其中病害有叶斑病、黑星病、冠腐病、炭疽病、轴腐病、青霉病、枯萎病和贮藏期病害等8种; 虫害有根结线虫、蓟马和红蜘蛛3种; 植物生长调节剂则有催熟和调节生长2类产品。


在病害防治上以防治叶斑病为主,其中专用于防治叶斑病的产品占登记产品总量的71.22%,另有1.78%的产品在防治叶斑病的同时可用于防治黑星病。用于防治黑星病、冠腐病、炭疽病的产品整体偏少,合计约占20%,仅有个别产品可用于防治轴腐病、青霉病、枯萎病等。

5. 有效成分


表3可知,目前我国香蕉上登记的农药产品共涉及有效成分52 种,其中杀菌剂39种,占比75.00%; 植物生长调节剂5种,占比9.62%; 杀虫剂5 种,占比9.62%; 杀线虫剂3种,占比5.76%。

表3 我国香蕉上登记农药的有效成分

图片

表4 统计了香蕉上登记杀菌剂的主要有效成分(前10位) 及其防治对象,其中以丙环唑在所有产品中出现次数最多,被用于155个单剂产品和24个混配制剂中,主要用于防治叶斑病; 吡唑醚菌酯排在第位,被用于77个单剂产品和48个混配制剂中,主要用于防治叶斑病、黑星病、炭疽病; 其次是苯醚甲环唑,被用于68个单剂产品和55个混配制剂中,主要用于防治叶斑病和黑星病; 咪鲜胺、氟环唑和戊唑醇的使用率略低于前三者,异菌脲、腈菌唑、嘧菌酯和代森锰锌则更低,其余未列入表中的有效成分基本仅被用于1 种或个别几种农药产品中。

表4  我国香蕉上登记杀菌剂的主要有效成分及防治对象

图片

6. 毒性


根据我国制定的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农药毒性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5个等级。目前,在香蕉上登记的农药产品不涉及剧毒和高毒产品,以低毒产品为主,共登记有631个,占比93.62%; 另有微毒产品27个,占比4.01%; 中等毒产品16个,占比2.37%。

图片

二、香蕉用登记农药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 产品以单剂和防治病害为主,建议优化农药登记结构


一是目前登记在香蕉上的农药产品中,76.26%为单剂,23.74%为混配制剂。相对于单剂农药,混配制剂含有2种或2种以上有效成分,不同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和机理不同,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增强防治效果; 此外,由于混配制剂防治谱更广,在一定程度上不但能起到更好的防治效果,还能降低用药和人力成本。

二是目前香蕉上94.21%的产品用于防治病害,仅1.33%用于防治虫害。近年来,香蕉虫害是导致香蕉收获面积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统计,广西约有12%香蕉园受蓟马和象甲的危害。在云南一些蕉园,斜纹夜蛾、冠网蝽、皮氏叶螨等在苗期有严重危害。整体上,香蕉害虫数量不断增加,2012年蕉园中普遍危害的害虫已有30多种。

但目前登记在有效期的防治虫害产品仅9个,防治对象仅涉及蓟马、红蜘蛛和根结线虫。建议企业加大对香蕉用杀虫剂的研发和登记力度,以防因防治虫害产品过少而无法满足生产实践需要,导致农户乱用药引发农药残留量超标,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综上,建议国家引导、企业落实优化香蕉用农药的登记结构,加大混配制剂和杀虫剂产品的登记比例,以期对香蕉上病虫害实现广谱防治并减少农药残留风险。

2. 杀菌剂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建议加大差异化产品研发力度


由表1和表3可知,目前用于香蕉上的杀菌剂共有635个已登记产品,但涉及的有效成分仅39种。大部分产品都是同一种有效成分,仅在剂型和有效成分含量有区别,或剂型和有效成分含量都完全相同。这种同一种或者同一类农药被多家企业登记的情况,不仅会导致产品竞争激烈,而且同一类农药因作用机理相同或相似,反复使用会导致病菌的抗药性提高,还可能引起农民加大用药剂量,作物农残超标等情况发生。同时,同一种农药能防治的病害相对单一,覆盖面不够广,可能会导致农户购买未登记在香蕉上的农药产品或者没有资质的产品,从而引发食品安全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农药行业加大研发投入,创制新农药成分专利产品,提高核心竞争力,扩大产品防治谱有效防治多种香蕉病害。

3. 生物农药登记匮乏,建议强化生物农药研发和登记


目前我国登记在香蕉上的农药产品中仅有枯草芽孢杆菌1个产品。生物农药主要指生物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通过天然物质或生物活体进行防治,具有生物活性高、专一性强、对人畜和环境无害等优势,对于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及生态环境安全、防控特色农作物上的有害生物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香蕉作为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消费水果之一,加大香蕉上生物农药登记比例对于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十分重要。建议一方面加大对生物农药的研发力度,对于生物农药的技术创新给予政策上的优惠,鼓励企业扩大生物农药在香蕉上的适用范围登记; 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为生物农药登记评审开通绿色通道。

4. 农药登记产品逐渐趋于低毒微毒化,建议继续完善风险评估制度和标准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登记的农药产品虽然明确标注了毒性,却没有标注风险等级,且仅通过毒性指标衡量农药安全性是不够的。在我国,农药一般是依据毒性大小进行分级,但是低毒农药并不能等同于低风险农药,低毒农药在应用范围广、暴露量大时,也可能具有高风险。建议我国继续完善风险评估制度及标准体系,更好地控制由农药使用带来潜在的人体或环境健康隐患。


图片

三、结论




目前,我国登记在香蕉上的农药产品存在产品以单剂和防治病害为主、杀菌剂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生物农药登记匮乏等问题。为此,建议优化农药登记结构、加大差异化产品的创制、强化生物农药的研发和登记,逐步完善风险评估制度和标准体系建设。

作者:张毓秀、王春悦、吴玉凡、韩明月、张武、刘婷婷、赵飞、李艳

图片

文章来源《农药科学与管理》2023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