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
取消
确定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通过,将于10月15日起施行
来源:新华社、法治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25-07-03 09:50
简述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6月27日表决通过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自2025年10月15日起施行。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包括总则、不正当竞争行为、对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调查、法律责任、附则五章。


图片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6月27日表决通过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自2025年10月15日起施行。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包括总则、不正当竞争行为、对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调查、法律责任、附则五章。这部法律规定,国家健全完善反不正当竞争规则制度,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根据此前报道,修订草案二审稿对侵害数据权益、恶意交易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作出规定,完善监管措施。


强化对网络不正当竞争的规范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和商业模式发展迅速,网络领域的不正当竞争纠纷不断涌现。2017年修改反不正当竞争法时增加关于网络不正当竞争的规定。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互联网行业不正当竞争比较突出,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6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记者会上表示,针对修订草案二审稿拟对侵害数据权益、恶意交易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作出规定,完善监管措施。网络领域竞争新情况新特点,拟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二审稿总结执法司法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了相关规定。


所规范的行为

规范内容

实践中比较突出的平台“内卷式”竞争

明确平台经营者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按照其定价规则,以低于成本价销售商品,扰乱市场竞争秩序。

平台经营者处置平台内经营者不正当竞争行为中的不完善之处

规定平台经营者建立不正当竞争举报投诉和纠纷处置机制,发现平台内经营者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应当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保存有关记录,并按规定向监督检查部门报告。

经营者擅自将他人有关名称等设置为其搜索关键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的

规定为混淆行为

经营者滥用平台规则,直接或者指使他人对其他经营者实施虚假交易、虚假评价或者恶意退货等行为,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竞争秩序

进行禁止性规定


增加禁止拖欠账款的规定


草案二审稿增加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依法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工作,保障各类经营者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草案二审稿还对大型企业等经营者滥用自身优势地位扰乱公平竞争秩序作了规定,不得拖欠中小企业账款。


草案二审稿对大型企业等经营者滥用自身优势地位扰乱公平竞争秩序作了规定。其中明确,大型企业等经营者不得滥用自身资金、技术、交易渠道、行业影响力等方面的优势地位,要求中小企业接受明显不合理的付款期限、方式、条件和违约责任等交易条件,拖欠中小企业的货物、工程、服务等账款。


近日,一汽、东风、长安、吉利、广汽、赛力斯等重点汽车企业发表声明,就对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作出承诺。据新华社报道,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6月12日表示,支持整车企业切实践行有关承诺。该负责人表示,汽车企业主动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对构建“整车—零部件”协作共赢发展生态、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完善公平竞争制度体系


草案二审稿增加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依法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工作,保障各类经营者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发言人黄海华在6月23日记者会上说,草案二审稿贯彻党中央关于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的精神,增加关于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规定,修改完善治理平台“内卷式”竞争方面的规定。


2016年6月1日,《国务院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设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出台,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正式确立。据报道,公平竞争制度实施以来,全国累计审查的政策措施已超百万件。


专家表示,我国将形成以相关法律为基础,以《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等行政法规为核心,以《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等部门规章为抓手,以《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实施指南》等指南文件为辅助的全方位、多层次、体系化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