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
取消
确定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小虫药中的螺虫乙酯未来将形成新的市场增量
来源:农化专利网   发布时间:2022-05-18 08:31
简述
外文名:spirotetramat化学式:C21H27NO53分子量:373.443004CAS登录号:203313-25-15沸点:560.96℃6密度:1.202g/cm³经急性经口、经皮和吸入试验表明,螺虫乙酯原药为中等毒性到低毒。

图片

外文名:spirotetramat


化学式:C21H27NO53


分子量:373.443004


CAS登录号:203313-25-15


沸点:560.96℃6


密度:1.202g/cm³


图片

经急性经口、经皮和吸入试验表明,螺虫乙酯原药为中等毒性到低毒。


螺虫乙酯原药对雌性大鼠急性经口LD
50>2000mg/kg,对雌雄大鼠急性经皮LD50>2000mg/kg,对雌雄大鼠急性吸入LC50>4.183mg/L。


它对皮肤没有刺激作用,对动物和人的皮肤有潜在致敏性;对眼睛有刺激作用,可使兔子眼睛虹膜混浊引发虹膜炎。


大鼠90d亚慢性喂养毒性试验最大无作用剂量:雄性大鼠为148mg/kg·d,雌性大鼠为188mg/kg·d;致突变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均为阴性,未见致突变性。


对鸟类无毒,对蚯蚓毒性相当低。在急性和触杀试验中,螺虫乙酯对蜜蜂无毒,但幼蜂饲喂(brood feeding)研究和风洞试验表明,此物质对幼蜂有显著的影响,包括使成蜂和蛹的死亡率增加,卵孵化终止,幼蜂数量减少。它对多种非靶标陆地节肢动物有影响。该剂对淡水鱼和海鱼有中等毒性,对淡水无脊椎动物有轻微到高的毒性,对海里的无脊椎动物有中到高的毒性 。对水蚤和藻类有毒性。


原药供应


截止到2022年3月26日,根据中国农药信息网查询,螺虫乙酯原药登记证件16个,登记含量96%以上。


目前国内市场原药供给主要来自河北兰润植保和拜耳股份公司提供,河北蓝润装置产能500吨,未来有扩产计划。


目前螺虫乙酯国内原药根据制剂需求量折算(包含制剂出口)预计300~400吨左右,未来市场呈现增量趋势。


原药合成工艺

图片


原药价格情况


近两年螺虫乙酯原药价格维持在65~75万元/吨之间,拜耳货源价格偏向高端,价格浮动主要受供给需求及开工影响,生产厂家涉及产能迁址,同时受疫情、冬奥会、取暖季大气污染防治、环保等影响,开工率偏低。拜耳方面对国内授权企业供货计划性要求严格,未有多余货源供给市场,进入2022年市场一度紧张,用药季节,流通原药价格一度上调至78万。预计随着国内产能逐步放量,未来原药市场价格会逐步回调,终端市场需求逐步放量。


海外市场应用





图片


国内终端市场应用情况


截止到2022年3月27日,根据中国农药信息网查询,单剂登记共30个,登记剂型以悬浮剂为主,混剂登剂有90个,涉及混剂配方成分有阿维菌素、噻嗪酮、呋虫胺、氟啶虫酰胺、噻虫啉、噻虫嗪、乙螨唑等产品。


从证件趋势看,混剂登记为主流,主要靶标定位为各种刺吸式口器害虫,终端应用方向为混剂或者组合应用延缓抗性、协同增效,增加持效期及速效性。其中混配成分阿维菌素登记占比15.56%,噻嗪酮、呋虫胺及氟啶虫酰胺暂列二、三位,分别占比11.11%、11.11%和10%;噻虫啉、噻虫嗪、乙螨唑、吡丙醚等登记占比偏低。

图片


标靶作物与市场

螺虫乙酯高效广谱,可有效防治各种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蓟马、木虱 、粉蚧、粉虱和介壳虫等。其可应用的主要作物包括棉花、大豆、柑橘、热带果树、坚果、葡萄、啤酒花、马铃薯和蔬菜等。研究表明其对重要益虫如瓢虫、食蚜蝇和寄生蜂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



应用登记趋势


螺虫乙酯系列拜耳公司推出两款产品,分别是亩旺特(22.4%螺虫乙酯)、稳特(11%螺虫乙酯+11%噻虫啉),旨在通过混剂或者组合应用来更有效进行抗性管理。虽然螺虫乙酯持效期长,但速效性差,为此,未来开发螺虫乙酯与阿维菌素、噻虫啉、氟啶虫酰胺等的复配产品成为趋势必然,不仅提高了产品的速效作用,而且扩大了防治谱,同时降低了抗性风险。


终端应用以产品组合、混剂应用或者增加桶混助剂应用,来增加螺虫乙酯的防效。


SWOT市场分析


图片


产品展望


螺虫乙酯对刺吸式口器害虫防效杰出,持效期长,具有双向内吸传导性能。2007年首获登记以来,螺虫乙酯已在全球50余个国家登记并上市,在我国登记上市了多个复配产品。随着原药国产化、规模化、合成工艺的突破,原药成本及价格进一步优化,该化合物终端用药成长为常规强混配性药剂后,在蚜虫、梨木虱、蓟马等靶标防治上,通过混配常规速效性产品,来形成新的市场增量。


未来,原药供给逐步稳定,拜耳亩旺特等系列产品的品牌引领,加上合理的渠道利润分配,应用技术逐渐成熟,国内厂家推广力度的加大,螺虫乙酯在刺吸式口器害虫防治药剂中未来可期。



来源:中农立华原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