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专利分析方面的内容。想必大家对专利分析都有所了解,部分人员参与过专利分析项目。那么,笔者所要跟大家分享的内容希望能引起大家对专利分析的反思。
近几年来,笔者陆续参与过一些专利分析项目,包括专利预警分析、专利侵权分析、产业专利导航分析、专利简报、专利价值评估、企业专利分析等等。分析的对象可能是一个产业、一项技术、一个公司或特定专利,服务的对象涉及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等。此外,笔者也看过一些分析报告,对这些报告有过一些评判,并且也了解过部分报告的客户反馈情况。于是发现了几个现象:
不同的服务对象、不同的分析对象、不同的分析类型、不同的分析人员,都会导致分析呈现的内容千差万别。
有的分析报告看了直观感觉挺专业的,各个分析模块都有了,但是结果却是泛泛的,对客户的价值不高。
部分人员对专利分析的认识就是一个报告而已,根本就无所谓什么价值、产生不了什么价值。
近几年来,政府或一些机构针对不同的分析类型纷纷出了一些分析导则和分析标准;这些分析导则和标准可以有助于规范化分析的模块,从分析内容和分析流程上进行控制,但是在严格遵照这些导则和标准的情况下,所做出的分析报告,是否就一定OK?
答案应该是否定的:一份分析报告涉及了不同的分析思路和逻辑、数据源、检索表达、信息提取与解读、分析工具、可视化、人员的综合分析能力。因此,仅仅了解分析模块和基本分析流程并不能做出OK的分析报告。
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价值的,才是对客户有用的?
对客户有用,即满足客户的需求。由于需求本身就是多样化的,这个问题想要一概而论恐怕不现实。因此,这里的有用是指有专利分析结果让客户满意,由信息分析本身给客户带来的客观价值。
当然,在FTO、侵权分析、尽职调查、价值评估等专利分析中,主要考察检索的能力和专利知识专业性及判断能力,因此做好检索和对比分析是其关键所在;
而在产业或技术导航、预警、技术预测、人才引进、投资并购等场合,专利分析不仅需要检索能力,还需要分析思路和逻辑、信息提取和解读、可视化、人员综合分析能力。因而,后续讨论主要针对这一类的专利分析。
专利分析不能产生价值的悲观情绪,主要源于没能看到或想到专利分析可以做到什么程度,不了解、看不到专利分析能够带来的什么样的真实价值。
谈到这里不得不谈谈专利分析的价值了。那么要体现专利分析的价值,你首先需要了解专利分析的场景和希望达到的效果。专利分析要干嘛,专利分析能干嘛,对不对?
因此,要让专利分析有价值,首要的工作就是想好专利分析的分析思路和架构,围绕哪个方面来做分析?但是分析思路如何来,没有统一答案。
一份专利分析报告好不好,有没有分析重点和主线很关键,专利分析如果不能针对性地回答一些问题,这份报告注定是没有灵魂的。
有了分析思路之后,基础的工作就是做好检索,由于现在重点讲专利分析,检索在这里就暂时不展开。
想说的是,要做好检索,对技术背景、产业链和技术分支的了解非常重要。这就引出了一种重要的议题:非专利情报在专利分析中的作用,两者如何融合的问题。
技术背景情报可以辅助和支撑专利分析工作的快速开展。过去是专利分析人员自己去了解背景、政策等等知识。当然现在也可以实现了分工,由专门的情报人员提供全方位的背景信息,而专利分析人员只需要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开展专利分析工作。某些情况下以情报为主,专利分析作为其中的某个模块进行补充;某些情况下,非专利情报为专利分析提供辅助和支撑。
由于专利分析与非专利情报分析的部分内容会有重合,从不同角度得到的信息能否综合,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在专利信息解读时需要的随时结合各种专利信息和非专利信息,为专利分析目的将多种信息相互融合。
来源:IPR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