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国内新登记的除草剂有4个(丁苯草酮、二甲吩草胺-P、磺酰草吡唑和氯草敏),均为专供出口的化学农药。
1. 丁苯草酮
丁苯草酮由捷利康农化公司(现为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开发,英文名称:butroxydim,CAS登录号:138164-12-2。
丁苯草酮属于环己烯酮类除草剂,被国际除草剂抗性行动委员会(Herbicide Resistance Action Committee,HRAC)列为1组,为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ACCase)抑制剂,可通过抑制乙酰辅酶A羧化酶活性,抑制杂草体内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干扰细胞分裂,抑制杂草分生组织细胞的活性,使得叶片褪绿干枯,延缓杂草生长而最终致死。
丁苯草酮作为选择性除草剂,用于油菜和大豆等阔叶作物田中禾本科杂草的防除,如稗草、狗尾草、马唐和看麦娘等,对作物安全性良好,施药时期为苗后除草。25%丁苯草酮水分散粒剂对油菜田杂草表现良好的除草活性,田间试验的株防效为95.29%,鲜重防效为95.87%。瑞士诺华公司持有该产品的化合物专利DE19834627A,并于2018年12月3日到期。山东潍坊润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进行98%原药登记(登记证号EX20230032),同时登记25%水分散粒剂(登记证号EX20230029)和50%水分散粒剂(登记证号EX20230027)。其中98%原药和50%水分散粒剂仅限出口到澳大利亚,25%水分散粒剂仅限出口到柬埔寨。
2. 二甲吩草胺-P
二甲吩草胺-P由山道士公司开发,后转让给巴斯夫公司,英文名称:dimethenamid-P,CAS登录号:163515-14-8。
二甲吩草胺-P属于氯代乙酰胺类化合物,被国际除草剂抗性行动委员会列为15组,为极长链脂肪酸合成抑制剂类,其通过抑制极长链脂肪酸延长合成酶(very-long-chain fatty acid elongase,VLCFAE)的活性,降低生物合成,阻碍杂草的苗期伸长,达到抑制生长的作用。
二甲吩草胺-P用于防除玉米田中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如马唐、稗草、苘麻、反枝苋、油莎草、宝盖草、藜、马齿苋、狗尾草和龙葵等。二甲吩草胺-P的叶面喷雾活性低,进入植物体内可经由玉米等作物含有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代谢,对作物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选择性。二甲吩草胺-P主要是经植物地下部分吸收,在杂草出苗前由胚轴和芽吸收,出苗后由根部吸收,且进入植株体后传导速度慢,因此,药剂在潮湿土壤中能增加吸收效率,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和防除效果。
即使在干旱的土壤中,二甲吩草胺-P也可表现出整季的防除效果,播种前、苗前或苗后早期均可施药,施药方法为土壤处理、灌根或喷雾,有效成分用量为700~1000 g/hm2 (46.7~66.7 g/667m2)。瑞士诺华公司持有该产品的化合物专利DE19834629A,并于2018年12月3日到期。潍坊中农联合化工有限公司进行96%原药登记(登记证号EX20230049),仅限出口到柬埔寨。
3. 磺酰草吡唑
磺酰草吡唑由安万特公司(现为拜耳股份公司)开发,英文名称:pyrasulfotole,CAS登录号:365400-11-9。
磺酰草吡唑属于吡唑酮类除草剂,被国际除草剂抗性行动委员会列为27组,为对羟基苯基丙酮酸酯双氧化酶(hydroxyphenyl pyruvate dioxygenase,HPPD)抑制剂,其通过抑制HPPD参与的系列生理生化反应,阻碍类胡萝卜素的合成,杂草表现白化现象,最终致死。
磺酰草吡唑属于内吸型选择性除草剂,是首个应用于谷物田的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用于防除抗性或多抗性阔叶杂草,如繁缕、黎属、茄属、苋属和茼麻属等,对狗尾草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的防效有限,有效成分用量为25~50 g/hm2(1.7~3.3 g/667m2),施药时期为苗后除草。磺酰草吡唑与安全剂吡唑解草酯混用后,可提高谷物对磺酰草吡唑耐受性,几乎可用于所有品种的小麦、黑小麦和大麦。拜耳股份公司持有该产品的化合物专利EP2005001739,优先权日2005年9月22日。潍坊中农联合化工有限公司进行98%原药登记(登记证号EX20230034),仅限出口到澳大利亚。
4. 氯草敏
氯草敏,英文名称:chloridazon,CAS登录号:58858-18-7。
氯草敏被国际除草剂抗性行动委员会列为5组,为光合作用光受体II抑制剂,作用靶标为D1丝氨酸或其他非组氨酸。氯草敏为内吸型选择性除草剂,可用于番茄、黄瓜、胡萝卜和甘蓝田一年生阔叶杂草的防除,如苋属、繁缕和婆婆纳等,对甜菜等耐药性作物安全性较高。施药时期为播前土壤处理和苗后除草。
山东潍坊润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进行98%原药登记(登记证号EX20230031),同时登记430 g/L悬浮剂(登记证号EX20230042),均仅限出口到新西兰。
2023年国内首次登记的农药品种共17个,其中生物农药占70%,为12个。相较于往年新登记生物农药有明显增长。
生物农药登记逐渐成为新登记农药主流,这也得益于农药登记政策的支持、行业标准的建立、评价体系的健全及管理办法的完善。随着技术进步和应用领域拓展,生物农药也将逐渐进入工业、环保等领域,有助于我国降低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风险、降低靶标生物的抗药性、提高非靶标生物安全性,为提高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等提供了解决方案,对实现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