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
取消
确定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水稻杀手褐飞虱又来作妖?这款新型杀虫剂成“救星“!但使用有个关键细节
来源:植虫菌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5-08-13 09:49
简述
“Susceptibility, resistance risk and sublethal effect to fenmezoditiaz, a novel mesoionic insecticide。

微信图片_20250813094921.jpg


“Susceptibility, resistance risk and sublethal effect to fenmezoditiaz, a novel mesoionic insecticide, in the brown planthopper, Nilaparvata lugens”文章发表在《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文章主要研究新型介离子杀虫剂氟苯虫唑Diaz对褐飞虱的敏感性、抗药性风险及亚致死效应。


研究背景与目的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是亚洲水稻产区的重要害虫,已对多种常用杀虫剂产生抗药性。氟苯虫唑Diaz(fenmezoditiaz)是一种新型介离子杀虫剂,旨在防治刺吸式害虫(尤其是褐飞虱)。本研究旨在明确褐飞虱对该杀虫剂的敏感性、抗药性风险及亚致死效应,为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


敏感性评估


敏感品系(Nl-SS)对氟苯虫唑Diaz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0.045mg/L,可作为抗药性监测基线。


2023年采集的4个田间种群对氟苯虫唑Diaz的抗性倍数(RR)为0.7-1.7倍,均处于敏感水平;但对其他杀虫剂(如三氟苯嘧啶、毒死蜱、呋虫胺、吡蚜酮)已产生中到高抗性(4.4-700.7倍)。


微信图片_20250813094925.jpg


抗药性风险评估


室内连续16代筛选后,褐飞虱对氟苯虫唑Diaz的LC50升高8.0倍,表现出低抗性。


实际遗传力h^2为0.105,在90%选择压力下,预计20.4代后可能产生100倍抗药性,提示存在中等抗性风险。


微信图片_20250813094929.jpg


亚致死效应


亚致死浓度LC15和LC30显著降低当代F0雌虫产卵量(分别为83.6和80.8粒/雌,对照组为127.8粒/雌)。


亚致死效应可传递至下一代F1,导致产卵量和孵化率下降,种群趋势指数降低(相对适合度分别为0.860和0.580)。


微信图片_20250813094932.jpg


P450基因表达分析


亚致死处理和抗性筛选品系中,6个CYP3家族P450基因(如CYP6ER1、CYP6BD12)显著下调,提示其可能与氟苯虫唑Diaz的代谢抗性机制相关(与其他杀虫剂的上调模式不同)。


微信图片_20250813094935.jpg


结论与意义


氟苯虫唑Diaz对褐飞虱毒力高,田间种群尚未产生明显抗性,可作为防治褐飞虱的候选药剂。需控制其使用频率(建议每季使用1次),并与无交互抗性的杀虫剂轮用,以延缓抗药性发展。亚致死效应和独特的P450基因调控模式为其可持续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需进一步研究抗性机制的分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