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技术
随着农产品的高产优质生产,各种作物病害的发生与危害愈加严重,尤其是霜霉菌目中的疫霉、霜霉和腐霉是重要的植物病原菌,具有寄主范围广和流行性强的突发性危害特征,常常引起果蔬及粮油作物生产的重大损失。
现代农业生产的作物病害防控已经离不开安全、高效、低毒的选择性杀菌剂的使用,其中防治卵菌病害尤其是防治疫病和霜霉病的杀菌剂约占杀菌剂市场份额的22%以上,杀真菌剂约占3/4的杀菌剂市场。然而,病原微生物的快速遗传变异和巨大繁殖能力等生物学特性,极易导致各种选择性杀菌剂应用不久就在生产上出现高水平抗药性病原群体,时常造成杀菌剂防治的突然失效。抗药性病害流行危害,经常造成防控的措手不及,而如果盲目加大用药量,不仅不能有效控制病害,还容易造成农药残留和药害。
因此,治理杀菌剂抗性就需要不断发现与靶标蛋白特异性结合的安全、高效选择性新型杀菌剂。2014年美国杜邦公司研发了一种哌啶基噻唑异噁唑啉类杀菌剂氟噻唑吡乙酮,化学名称为1(4(4(5(2 ,6二氟苯基)4 ,5二氢异噁唑3)噻唑2基)哌啶1 基)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1酮,该杀菌剂只对植物病原卵菌中的霜霉和疫霉表现出极高的抗菌活性,对腐霉也表现出很好的抗菌活性,但是对植物病原真菌几乎完全没有生物活性。
二、药效试验结果
表1 苯并咪唑衍生物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和辣椒疫病的保护作用效果(%)

表2 苯并咪唑衍生物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和辣椒疫病的治疗作用效果(%)

表3苯并咪唑衍生物防治葡萄霜霉病和黄瓜霜霉病的试验效果(%)

表4苯并咪唑衍生物防治番茄和辣椒猝倒病的试验效果(%)

表5苯并咪唑衍生物防治盆栽水稻纹枯病的试验结果

表6 苯并咪唑衍生物防治盆栽大豆根腐病的试验结果

表7 苯并咪唑衍生物防治水稻稻瘟病的田间试验结果

表8 苯并咪唑衍生物与不同作用方式的杀菌剂交互抗性测定

有意向者请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联系沟通。
联系单位:南通市农药市场信息中心
《农药市场信息》传媒
联系人:顾先生
手机:13706298456(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