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
取消
确定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1月份农药行业科研创新及专利领域最新动态盘点
来源:农化专利网   发布时间:2024-02-01 09:02
简述
一、新技术柑橘木虱和黄龙病控制研究获得新进展广东省科学院动物所研究人员发现,传统的化学防控方法由于难以将药物送达高大柑橘树体顶部,导致防控空白,对柑橘木虱难以形成有效的控制。

一、新技术


柑橘木虱和黄龙病控制研究获得新进展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所研究人员发现,传统的化学防控方法由于难以将药物送达高大柑橘树体顶部,导致防控空白,对柑橘木虱难以形成有效的控制。此外,常规柑橘木虱调查方法也难以准确观测到高大树体顶部柑橘木虱活动情况,监测数据存在缺漏,造成防控策略偏差。在柑橘种植过程中,应根据柑橘树的高度制定对应的管理(喷药)措施,实施重点防控。这一发现对于黄龙病的灾变机制提供了补充,有助于完善黄龙病综合防控体系,促进柑橘种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南京农大揭示了稻瘟病菌的致病分子机制,为新型靶向杀菌剂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南京农业大学张正光教授团队在Plant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MoLrp1-mediated signaling induces nuclear accumulation of MoMsn2 to facilitate fatty acid oxidation for infectious growth of the rice blast fungus”的文章,报道了稻瘟病菌转录因子MoMsn2调控脂肪酸氧化促进病菌侵染菌丝扩展的分子机制,揭示了脂肪酸氧化在病原真菌侵染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刘西莉教授课题组制备了活性氧响应型纳米载体,实现嘧菌酯的智能递释


响应关键因子释放是纳米农药设计研发的核心目标之一,当病原菌侵染寄主时,使杀菌剂在纳米材料的载运下智能高效地对靶释放,则是纳米杀菌剂响应释放追求的理想境界。基于病原菌侵染寄主植物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爆发(ROS)现象,刘西莉教授课题组(FPPR)纳米技术小组开展了ROS响应型纳米杀菌剂的制备和灰霉病防效研究工作。



宁波大学陈剑平院士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发现重要的抗虫基因


近日,宁波大学陈剑平院士和张传溪教授团队发现粉虱科祖先通过水平转移获得新基因,该基因随唾液分泌到植物细胞内,通过抑制植物铁氧还原蛋白介导的抗虫防御,促进昆虫持续取食。该研究以“Horizontally transferred salivary protein promotes insect feeding by suppressing ferredoxin-mediated plant defenses”为题在线发表在了国际著名学术期刊《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上。



改变一个基因,植物既抗病,又能提高20%~50%产量!


近日,山东农科院作物所小麦遗传育种创新团队联合多个研究团队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JCR和中科院一区TOP,IF=12.779)上共同发表了题为Wheat Ym2 is oriented from Aegilops sharonensisand confers resistance to soil-borne 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 infection to the roo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图位克隆了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的显性抗病基因Ym2、验证了其功能并解析了其进化来源。



武汉大学揭示病原菌—植物互作新机制,对预防和控制水稻病害具有重要意义


吕应堂教授团队在Molecular Plant 发表了题为“Pathogen-induced methylglyoxal negatively regulates rice bacterial blight resistance by inhibiting OsCDR1 protease activity”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病原菌通过宿主糖类代谢物MG提高自身侵染能力的新机制。该研究对解析病原菌—植物互作分子机制,预防和控制水稻病害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农科院揭示水稻白叶枯病抗性新途径,为植物抗病领域填补了一个新的调控机制


2023年12月2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广州市农科院、扬州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在Plant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The MRE11-ATM-SOG1 DNA damage signaling pathway confers rice immunity to Xanthomonas oryzae 的研究论文,揭示了水稻白叶枯病抗性新途径MRE11-ATM-SOG1及其应用。


一种温度响应的纳米农药智能输送系统被制备出来,可提高农药有效性和减少环境污染


本文中作者制备了一种温度响应且具有稳定网络结构的LC@TNPE给药系统,实现了有效封装LC并控制农药的释放。其具有较好的叶面润湿性、光稳定性和温度依赖释放性能。并验证了其在提高农药有效性和减少环境污染方面的潜在优势,对于实现更环保、更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害虫防治中关于鳞翅目幼虫的聚集行为研究进展


在昆虫中,聚集行为(即动物个体在特定地点和时间聚集在一起的行为)在蚂蚁和白蚁等真社会性昆虫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此外,聚集行为也常见于其他昆虫类群,如蟋蟀、蝗虫、蚜虫和甲虫等。鳞翅目(Lepidoptera)是一类分布广泛且种类繁多的昆虫类群,一些物种的幼虫表现出形形色色的聚集行为。本文从鳞翅目幼虫聚集行为的特征、生物学意义、形成机制以及在害虫防治中的潜在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南京林业大学在根际微生物群落抑制花生根腐病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据报道,近年花生的产量和质量受到土传病害的严重影响,尤其是在集约化单一种植管理下。在亚热带的中国,由于病害胁迫不断增加,作物产量损失高达10~40%,其中由病原真菌引起的花生根腐病是一个主要制约因素。最近的研究表明,根际微生物组的组合受到植物根系代谢物选择效应的显著影响。因此,植物健康的不同结果取决于哪些微生物种群能够利用根系代谢物。该研究突出了本地土壤微生物在抗病和支持植物健康方面的作用,并表明了利用微生物接种再生土壤天然抗病能力的潜力。


南农刘泽文教授团队设计出一种双刺激响应、双载药的杀虫纳米制剂


近日,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刘泽文教授团队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中科院分区一区;JCR分区Q1)上在线发表了题为 " A novel dual stimuli-responsive and double-loaded insecticidal nanoformulation for efficient control of insect pest " 的研究论文。该工作设计了谷胱甘肽(GSH)/pH双刺激响应和氯虫苯甲酰胺(CHL)/多杀菌素(SPI)双载药纳米制(DMSNs-CHL-PEI-SPI)剂防治草地贪夜蛾。


拜耳采用“农匙”等全新研究方法,将带来植保领域突破性创新


作为全球领先的农业创新企业之一,拜耳正在引领全球植保产品开发理念和流程上的深刻变革,采用“农匙”等全新研究方法,以更好地实现“创造最有效的活性成分”这一目标,从而进一步强化在研发能力上的竞争优势,为推动实现再生农业愿景提供卓越的技术支撑,并积极响应植保领域绿色防控、减量增效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大方向。


科研人员揭示药用植物化学防御的新机制,为开发人参物种病害防治植物杀虫剂提供了启示


在自然界中,植物利用大量次生代谢物来抵御病原体和植食性昆虫。这些防御性代谢物可分为两大类:直接作用于病原体或植食性昆虫的组成型防御代谢物(植物抗毒素)和针对侵害者特异性产生的诱导型防御化合物(植物保卫素)。与组成型防卫相比,诱导型防卫在能量上更经济,在植物化学防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诱导型防御中的特殊代谢物通常对植物、病原体或植食性昆虫有毒。因此,植物进化出了防止自毒的双组分化学防御系统,以帮助平衡植物生长和防御需求。澳门大学万建波、北京中医药大学史社坡、云南农业大学何霞红等团队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题为Discovery of plant chemical defence mediated by a two-component system involving β-glucosidase in Panax species的研究论文。其研究结果揭示了人参物种中的双组分化学防御系统,并为开发人参物种病害防治植物杀虫剂提供了启示。


湖北省筛选到对棉花黄萎病具有显著防效的恶臭假单胞菌HB3S-20


湖北省农科院植保土肥所研究人员从棉花内生细菌中筛选到一株对棉花黄萎病具有显著防效的潜在生防菌株恶臭假单胞菌HB3S-20,采用利福平抗性标记技术和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技术检测菌株HB3S-20在棉花组织中的定殖动态和定殖位点,并检测了菌株HB3S-20接种棉花植株后植物防御相关酶SOD、POD和CAT酶活性的变化。



植保所揭示鳞翅目害虫防御Bt杀虫蛋白新机制,为后续开发Bt和dsRNA复合新农药等提供了新思路


近日,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在《PLoS Pathogens》上发表了题为“JAK/STAT signaling regulated intestinal regeneration defends insect pests against pore-forming toxins produced by 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研究论文,研究揭示了二化螟和草地贪夜蛾中肠防御苏云金芽孢杆菌(Bt)杀虫蛋白的分子机制。Bt是一种昆虫病原微生物,主要通过产生成孔蛋白对靶标害虫发挥杀虫作用,是目前最为成功的微生物杀虫剂。



南京农大联合江苏省农科院在质外体蛋白调控梨炭疽病抗性取得新进展


近日,南京农业大学张绍铃院士联合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刘凤权研究员团队发表题为“Uncovering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pear leaf apoplast protein-mediated resistance against 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 through transcriptome and proteome profiling”的文章。该研究揭示了梨叶片与C. fructicola在胞外空间的相互作用,并确定了感病梨品种中的一个关键基因,为理解梨炭疽病的分子机制以及培育抗病梨提供了基础和新策略。


河南农大利用水稻开发出“超级疫苗”,分子农业时代来了!


以COVID-19大流行为代表的重大、多发、高发、新发传染病的持续出现,给疫苗研发带来了巨大挑战。这突显了疫苗研发领域对于安全、高效、更低成本疫苗的迫切需求。近日,河南农业大学张改平院士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PNAS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A universal design of restructured dimer antigens: development of a superior vaccine against the paramyxovirus in transgenic rice”的研究论文,为解决当前疫苗研发领域的难题提供了一项重要的突破性方案。


孟斌团队在植物病毒致病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热科院生物所/热带作物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阮孟斌团队在植物病毒致病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芜菁皱缩病毒外壳蛋白(TCV CP)与mRNA降解途径关键因子核酸外切酶4(XRN4)相互作用抑制寄主mRNA降解功能,提高病毒致病性的新策略。



植保所取得双生病毒广谱抗性新发现


近日,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与浙江大学、广西大学合作在植物学著名期刊《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在线发表了题为《Knockout of the virus replication-related genes UbEF1B and CCR4/NOT3 by CRISPR/Cas9 confers high-efficiency and broad-spectrum resistance to geminiviruses in  Nicotiana benthamiana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CRISPR/Cas9技术以两种策略实现对双生病毒的抗性。


最新研究!智能杀菌剂纳米平台用于作物病害防治


灰霉菌(B. cinerea)是一种死体营养型植物病原真菌,可感染全球200多种植物宿主,并对农业生产造成相当大的收获前和收获后损失。本文作者使用Ag+ 配位的聚多巴胺(Ag+-PDA)作为MSNs涂层,通过负载EU构建了智能杀菌剂纳米平台Ag+-PDA@MSNs-EU NPs,用于植物灰霉病菌的防治。这种智能杀菌剂纳米平台的构建为设计受控杀菌剂释放系统提供了新的指导,该系统可以响应与植物病原体相关的微环境,从而实现真菌控制。

图片

图片

二、新产品


科迪华推出一款新杀虫剂


近日,科迪华推出一款新杀虫剂Spadin™ 11.7% SC(有效成分:Isoclast™ active即氟啶虫胺腈),用于防治蚜虫。该杀虫剂具有独特作用方式以及出色的广谱性和残效作用,将成为助力农民保持作物产量和品质潜力的又一选择。该杀虫剂以叶面喷雾的形式施用,有悬浮剂和水分散粒剂两种形式。


长江大学设计合成22个杀线虫杀菌活性分别优于噻唑膦和氟吡菌酰胺的咪唑并[1,2-a]吡啶类衍生化合物


为了发现具有高杀线虫和杀菌活性的新化合物,长江大学农学院研究人员设计合成了22个8-氯-6-(三氟甲基)咪唑并[1,2-a]吡啶噁二唑硫醚类衍生物,并通过1H NMR、13C 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对所有目标化合物结构进行了确证。杀线虫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在浓度为100mg/L时,所有的目标化合物对秀丽隐杆线虫(二龄幼虫)均有一定的毒杀活性。


中国农科院烟草所开发出用于防治土壤病害的新型植物源杀菌剂


近期,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创新团队联合烟草种质资源与生物育种创新团队在防治土壤根茎病害方面取得新进展。内源黄烷酮类化合物柚皮素通过调控烟草激素水平和抗性基因的转录表达激活烟草自身免疫防御系统,增强烟草对烟草疫霉的防御能力。外源柚皮素可显著抑制烟草疫霉的菌丝生长和孢子囊产生,具有开发成新型植物源杀菌剂的巨大潜力。


拜耳作物科学的新型杀虫杀螨剂(ISO)农药sulfiflumin


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研发的新型杀虫杀螨剂获得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农药通用名技术委员会正式批准的英文通用名sulfiflumin,2023年11月3日起生效。该产品于2023年上半年获得ISO临时通用名,其开发代号为:BCS-CW64991。



湖南农大筛选出辣椒白绢病拮抗放线菌SD-64


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研究人员近期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从辣椒根际土壤中筛选到1株对辣椒白绢病菌具有抑制活性的放线菌株,编号为SD-64,利用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研究其对辣椒白绢病的防效以及对白绢病菌的作用机制,并对其发酵液粗提物进行了提取。结果表明,菌株SD-64对白绢病菌的平板抑制率达到99.27%。基于形态和16SrDNA鉴定SD-64为灰橙链霉菌。


山西农大从红豆与绿豆种子挥发物中初步筛选出绿豆象成虫引诱剂成分


为明确红豆与绿豆种子挥发物对绿豆象成虫嗅觉行为的影响,为筛选绿豆象行为调控剂奠定理论基础,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研究人员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质联用(GC-MS)法对晋绿1号和汾小豆3号种子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提取鉴定,通过触角电位(EAG)和嗅觉行为反应筛选对绿豆象具有引诱活性的化合物及配方,并进行了田间诱捕试验。


四霉素水分散粒剂研制成功


沈阳化工大学功能分子研究所近期成功研制1.5%四霉素水分散粒剂。研究人员通过检测该水分散粒剂的技术指标,筛选了载体、润湿分散剂和崩解剂的种类及其用量,并对工艺条件如加水量、干燥时间和干燥温度等进行优化,所得四霉素水分散粒剂制剂性能稳定、绿色环保,经过冷热储稳定性测定,各项指标均符合水分散粒剂的质量技术标准。


基于黄帚橐吾提取物的生态友好型生物农药制剂被开发


近日,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绿色农药科研团队承担的应用研发项目″黄帚橐吾提取物的杀虫机理研究″取得重要成果通过专家评审验收。来自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组成的项目验收组对该项目进行了验收评价。专家组一致认为,″黄帚橐吾提取物的杀虫机理研究″项目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为绿色农药研究贡献了新的理论成果。


安道麦推出五款新型谷物杀菌剂


安道麦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向欧洲市场推出五款新型谷物杀菌剂,剑指作物生长全周期的各个阶段影响最为严重的病害。该系列产品为安道麦的客户提供了一揽子创新解决方案,实现全面卓越的田间防效,能够满足不同施药阶段(T1、T2和T3)和价值细分市场的差异化需求。该系列新产品的上市使安道麦的谷物病害防治产品组合成为欧洲同类市场的个中翘楚。这五款产品均以一款先进的甾醇脱甲基抑制剂 (DMI)类有效成分为基础,在欧洲监管部门逐步禁用丙环唑、环唑醇等谷物杀菌剂常用有效成分之后,这一新成分将成为未来谷物疾病防治方案的基础。


2023年经EPA批准的3个和收到申请的29个农药新活性物质


根据联邦杀虫剂、杀菌剂和灭鼠剂法案(FIFRA)规定,对于任何新活性成分的申请和批准,美国环境保护署(EPA)都需要向公众进行公示并接收公众30天的意见咨询。本文根据EPA在联邦公报上所披露的信息,整理并汇总了2023年被EPA批准及向EPA提交农药新活性物质申请的产品和申请人信息。



湖南农大筛选出辣椒白绢病拮抗放线菌SD-64


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研究人员近期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从辣椒根际土壤中筛选到1株对辣椒白绢病菌具有抑制活性的放线菌株,编号为SD-64,利用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研究其对辣椒白绢病的防效以及对白绢病菌的作用机制,并对其发酵液粗提物进行了提取。结果表明,菌株SD-64对白绢病菌的平板抑制率达到99.27%。基于形态和16SrDNA鉴定SD-64为灰橙链霉菌。

图片

图片

三、新动向


2200万元!柏连阳院士牵头申报的重点项目“恶性杂草灾变机制与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获批立项!


近日,科技部陆续公布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评审结果,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柏连阳院士牵头申报的“重大病虫害防控综合技术研发与示范”重点项目“恶性杂草灾变机制与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获批立项,项目总经费为22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2000万元,其他来源经费200万元。项目凝聚了国内从事恶性杂草防治、抗药性杂草监测与治理等研究的优势人才和单位,针对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等作物田和草原恶性杂草发生广、传播快、成灾重、治理难等产业问题,解析恶性杂草成灾机制并创建可持续治理模式,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利尔化学等132家企业的199个非新农药产品登记


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登记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经技术审查、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评审,批准广安利尔化学有限公司等132家企业的199个非新农药产品登记,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等112家企业的193个农药产品登记变更(1个产品部分同意)。


扬农化工申请虫螨腈专利,可有效降低农药使用量

2024年1月5日,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含有虫螨腈的卫生杀虫组合制剂及其应用″,公开号CN117337837A,申请日期为2023年9月。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属于卫生杀虫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卫生杀虫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含有虫螨腈和拟除虫菊酯的卫生杀虫组合制剂及其应用。


FMC Corporation在中国获得高额的专利侵权损害赔偿


2024年1月25日–农业科学公司FMC Corporation (“FMC”) 宣布,最高人民法院在一起专利侵权上诉案件中认定几名被告侵犯了FMC的专利,并向FMC支付近100万美元的损害赔偿。据我们所知,该金额是近年来中国农药行业专利侵权诉讼案件中法院裁定的最高赔偿额之一。


润丰、海利尔、利尔和红东方新获农药发明专利,涉草甘膦、丁醚脲、乙螨唑等


近日,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山东潍坊润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南红东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分别获得一份发明专利。

图片

文章来源:农化专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