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安徽省植保信息暨产品交流会在合肥召开。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三级调研员宁伟文强调,我们要以正为先,守牢安全底线,农药登记是农药进入市场的第一道关口,登记实验数据的真实性、科学性直接决定农药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我们还应清醒认识到,是否还存在流程不规范问题,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的短板是否依然存在。
在培训班上,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综合评审处处长吴进龙针对农药登记管理相关问题进行了培训,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登记试验指导处处长林荣华就农药登记试验单位概况及典型案例展开培训。培训内容涵盖了农药登记管理的多个重要方面,为参会人员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借鉴。以下为培训内容部分摘要,供交流学习。
1、农药登记评审标准的演变: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农药登记评审从单纯的专业性评价,即评价安全性、有效性、科学性,扩展到现如今政策形势下,符合国家的高质量绿色发展总体导向、农药精准减量增效要求以及农业生产与用药实际。
2、新农药登记的创新性要求:新农药登记应当具有创新性,并且在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与已登记产品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原则上不批准以食品添加剂、农药助剂作为有效成分的新农药登记。
3、新农药制剂登记原则:新农药制剂应优先申请登记单制剂,混配制剂的登记需要提供科学、合理、必要的理由,并证明其混配与单制剂相比具有的明显优势。
4、农药登记数量的趋势:近年来农药新增登记产品数和登记总数呈现波浪式变化,2018年达到历史极限,2021年经历过一次高峰,预计2025年或将再次达到一个较多年份。
5、特定农药的限制和淘汰:对甲拌磷、甲基异柳磷、水胺硫磷、灭线磷等4种高毒农药采取淘汰措施,对氧乐果、克百威、灭多威、涕灭威等4种高毒农药采取禁用措施,对磷化铝、氯化苦等2种高毒农药采取管控措施,并规定了具体的撤销登记和禁止生产、销售的日期。
6、特色小宗作物用药登记要求:除了相关政策要求外,使用技术要求,注明“在推广使用前,应先在登记作物上开展小范围的作物安全性试验”。
7、标签核准规范:标签核准上,要规范使用标点符号。序号以“1.xxx。2.xxx。”序号后不留空格,每个序号用句号结束。不使用“1、[1]、(1)、①、*”等作序号。数字间的连接符使用—字线“,不用“-”表示,如“3—6叶期”。标点符号,全角符号表示,不用西文半角符号。错别字:他(它),飘(漂),克(对)。
8、混剂登记的限制:原则上不批准下列混配制剂的登记(含扩大使用范国登记)。一是对申请登记的靶标联合作用为拮抗的,或农林用杀虫剂不增效的。二是相同作用机理的有效成分混配的,但经试验或有资料证明交互抗性风险低、确有混配必要性和合理性的除外。三是杀虫剂与杀菌剂混配,以及仅为扩大防治谱的杀虫剂混配或杀菌剂混配,种子处理剂除外。四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混配。五是化学农药与植物源农药混配。六是草甘膦等灭生性除草剂与农田用选择性除草剂的混配制剂,2022年10月26日前完成备案的除外。
9、有效成分靶标登记:2020年规范精甲霜灵混剂不再批准仅用于水稻恶苗病或立枯病的精甲霜灵混剂的登记,公告的精神在共他作物病害上仍然有效,每种有效成分都应找到相应的防治靶标。如不再批准精甲霜灵混剂仅在花生白绢病、小麦根腐病、马铃薯黑痣病上的登记。不再批准咯菌腈混剂仅在棉花猝倒病上的登记。
10、颗粒剂登记原则:《农药登记信息》2022年第21期提到,以颗粒剂施于土壤的方式防治地上作物病虫害,施药方式粗放,对防治靶标针对性不强,施药剂量较大,不符合农药减量增效要求,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理念不符。除防治土传病害或地下害虫外,原则上不批准通过土壤施药方式防治地上病虫害的颗粒剂产品登记。评审会纪要显示,植物生长调节剂以颗粒剂方式用于农业生产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有待进一步论证,同时部分植物生长调节剂品种对后茬作物存在安全风险隐患,原则上不同意植物生长调节剂颗粒剂产品登记,若确实需要以颗粒剂登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产品,需经执行委员会议专题审议。
11、食用作物与非食用作物的登记顺序:既可用于食用作物、又可用于非食用作物的农药产品,应当首先在食用作物登记,再在非食用作物登记(仅适用于非食用作物或场所的除外),或者同时在食用作物和非食用作物登记。
12、风险评估与登记:涉及新使用范围的产品,对蜜蜂、鸟类、水生生物或土壤生物风险评估不可接受的,不批准登记。
13、残留风险与登记:药效试验推荐的剂量超过残留试验剂量,或药效试验推荐使用次数(如3次以上)超过残留试验使用次数(如2次),无法评价实际使用中的残留风险,不同意登记。
14、相关农药使用的安全风险:精异丙甲草胺在小麦田使用存在较高安全性风险,不批准登记。
15、特定杀菌剂的使用限制:泛醇氧化酶抑制剂类 (Qol) 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需在标签上标注〝在小麦扬花后不能使用,仅允许在扬花前或扬花初期使用,避免扬花后使用本品增加毒素污染的风险”,目前登记品种:嘧菌酯、烯肟菌酯、啶氧菌酯、吡唑醚菌酯、氟嘧菌酯、醚菌酯、肟菌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