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P1 gene silencing boosts the efficacy of Beauveria bassiana in controlling bean flower thrips”发表在《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本研究聚焦于豆大蓟马的免疫调节基因MuDSP1(背侧开关蛋白1),探究其在真菌感染中的作用,旨在通过沉默该基因增强白僵菌的防治效果。
研究背景与目的
豆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是一种危害多种经济作物(尤其是豇豆)的害虫,其隐蔽性强、繁殖率高、生命周期短且可孤雌生殖,防治难度较大。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作为一种昆虫病原真菌,因环保且不易引发抗药性,在蓟马生物防治中受到关注,但实际应用中存在起效慢的问题。
关键发现
MuDSP1 的表达特征
MuDSP1在豆大蓟马的蛹期和成虫期高表达,且在白僵菌感染后表达显著上调,同时激活免疫通路中的磷脂酶 A2(MuPLA2)、溶菌酶(Mulyz)和载脂蛋白(MuApoLp)等基因。

序列分析显示,MuDSP1含两个保守的高迁移率族(HMG)结构域,与其他蓟马物种的同源性高达 80% 以上,表明其在进化中高度保守。

RNA 干扰(RNAi)的效果
采用 500 ng/μL 的MuDSP1 dsRNA 结合纳米载体(SPc)饲喂成虫,可显著沉默MuDSP1表达,抑制率达 36.7%-45.9%,效果持续 72 小时。

单独沉默MuDSP1对蓟马死亡率无显著影响,但会下调MuPLA2、Mulyz和MuApoLp的表达,削弱其免疫应答。
联合防治的协同效应
MuDSP1 dsRNA 与白僵菌联合处理时,蓟马死亡率显著提升:第 5 天死亡率达 85.0%,远高于单独使用白僵菌的 55.8%,半数致死时间(LT50)缩短 1.7 天。
联合处理通过抑制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加速白僵菌侵染,死虫体表可见大量菌丝生长。

结论与意义
本研究证实MuDSP1是豆大蓟马抗真菌免疫的关键调控因子,其沉默可增强白僵菌的致病性。MuDSP1 dsRNA 与白僵菌的联合应用为高效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策略,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农业中的害虫综合管理(I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