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
取消
确定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利专论
专利布局不能只顾前,不顾后!
来源:农化专利网   发布时间:2023-01-30 08:16
简述
理想的好的形成闭环的专利布局链条,应该是既顾前,又顾后,能够把前后端的每个工作细节打通的。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以上设想的理想状态,其实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实际很难以做到位,比如说,从企业的角度:1。

图片

理想的好的形成闭环的专利布局链条,应该是既顾前,又顾后,能够把前后端的每个工作细节打通的。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以上设想的理想状态,其实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实际很难以做到位,比如说,从企业的角度:


1. 专利申请周期过长:一个发明专利18个月才公开,答OA可能是2~3年的事情,这时候也许当初跟进此些专利布局案件的IPR已经离职了,或者已经不记得当时这些专利是怎么考虑布局的了。


2. 企业IPR的OA答复能力偏弱:很多企业注重的是IPR检索和专利申请文件的能力培养,但是对于OA如何做好答复几乎都缺乏系统的培养,很多IPR实际刚开始都只能看代理人怎么答复,自己琢磨一下怎么答复,其实很多IPR对OA答复这个事情怎么做好答复,是缺乏系统性的思考的。


3. 缺乏信息流转渠道:很多企业都是停留在EXCEL表的档案管理,之前做得很好专利布局策略思路往往保存在某个IPR的电脑里,很多布局策略信息未能通过系统平台的流转管理将信息传递到负责OA答复的同事,导致每个OA答复是零散的个案处理方式,并不是完整系统的布局式处理模式。


4. 缺乏专人专职处理和明确的流程制度:很多专利布局都是领导指示某一个资深IPR进行全权处理,但是缺乏一个专职的IPR对所有专利布局项目进行统筹管理,这就导致了有些专利布局项目能持续做得好,有些做得很差,因为没有明确的责任人和制度进行约束,所以有时候企业专利布局的好坏就是靠天吃饭。


图片


4. 要有平台:需要有一套信息化平台支撑专利布局工作的开展以及布局信息、策略的流转,让每个作业人士都知道这个专利案件在整个专利布局的项目中的定位、作用以及价值,让IPR和代理人都具有全局观、大局观,而非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5. 要有监督:定期REVIEW机制非常有必要,要有专人定期去跟踪之前的专利布局项目各专利案件进度情况,针对有问题的专利案件进行监控管理和提醒管理,尤其是对于代理人要尽到提醒的义务,让他们了解和知道相关案件的重要程度,避免他们乱答复。专利布局说小了可以很小,说大了可以很大,但毋庸置疑的是,专利布局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我们要做好专利布局,就要具备系统化的思维。


最后,总结一下,专利布局工作要做好,前后工作不可少。


来源:知财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