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农药行业面临着各种挑战,各大农药企业除深耕国内市场外也开始纷纷寻找新的市场机会,努力提升自身市场份额,将眼光不断投向国际市场。
欧盟一直以来都是农药登记的高端市场,欧盟严格的农药评审体系和高昂的费用也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
相比较活性物质批准和制剂登记,欧盟原药等同性认定(Technical equivalence, TE)是进军欧盟市场较为快捷的通道之一。
原药产品一旦获得欧盟TE批准,企业可获得以下优势:
是原药质量的品质保证,也是企业有力的品牌宣传;
一次批准,欧盟全境认可;
可掌握贸易自主权,自由选择贸易伙伴。
在获批的物质中,目前国内企业开展TE登记较多的原药产品类型涵盖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见下图),除草剂产品占据一半,杀虫剂和杀菌剂平分秋色,还有少量植物生长调节剂。这和欧盟农药的活性物质种类的数量比保持一致。
热门产品
除草剂(丙炔氟草胺,五氟磺草胺,烯草酮,唑啉草酯,烟嘧磺隆,异噁唑草酮,环磺酮等);杀菌剂(吡唑醚菌酯,丙硫菌唑,啶酰菌胺,氟啶胺等)杀虫剂(啶虫脒,氟啶虫酰胺,螺虫乙酯,康宽(氯虫苯甲酰胺)等
欧盟原药等同登记的评审阶段分为两个,即Tier I(通常所说的“第一阶段”) 的化学组成评估,以及Tier II (通常所说的“第二阶段”)的毒理评估。
项目在一阶段通过,还是在二阶段通过,会大大影响整个项目的成本和周期。
我们对获批的物质进行了分析(见下图),在瑞欧提交的TE项目中,60%以上的项目都在Tier I 就通过了,这主要归功于瑞欧对TE Tire I补资料的成熟应对,由此避免了部分项目进入第二阶段。对企业来说,Tire I能够通过自然是最好的,因为费用和周期都是最短的。

还有超过30%的项目,虽然是在Tier II 获得通过的,但是只是按照官方要求提交QSAR报告和Ames测试报告就获得通过了。这两份报告的周期比较短,费用也相对较低。以上两种情况加起来占到所有TE项目的90%以上,也是最常见的情况。还有剩下的不到10%的项目除了提交AMES和QSAR报告外,还提交了一些其他节点的数据,比如体外基因测试报告,皮肤致敏性实验数据等。这些额外报告一般是由于杂质的QSAR预测结果不理想导致。对于这些相对复杂项目,瑞欧也已经积累了一套成熟的解决方案体系,成功帮助企业用最少的成本满足欧盟TE评估的合规要求。
来源:农化合规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