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酰脲是新型含氟昆虫生长调节剂,可阻止昆虫生长过程中蜕皮阶段的几丁质合成,鳞翅目(O型)影响昆虫蜕皮,使害虫在蜕皮时不能形成新的表皮,虫体呈现畸形而死亡。对于某些害虫还能调节昆虫的生长发育,抑制蜕皮变态,抑制害虫的取食速度,具有很高的杀卵活性。在低剂量时,显示对鳞翅目(斜纹夜蛾、小菜蛾、苹果蠹蛾等)、甲虫目(马铃薯甲虫)、半翅目(粉虱)、潜叶虫等害虫具有较高的活性,主要用于棉花、马铃薯、柑橘、玉米、苹果及十字花科甘蓝及茄果类作物番茄、茄子等农作物。
氟酰脲除了以单成分形式开发为乳油、悬浮剂等剂型除外,还可与联苯菊酯、啶虫脒、吡虫啉等大宗杀虫剂复配。2017年种植季,ADAMA就在美国通过了氟酰脲与啶虫脒复配的产品,主要用于苹果树蠹蛾、梨木虱和卷叶蛾等害虫的防控。目前氟酰脲国内登记仅有马克西姆一家,剂型有98.5%氟酰脲原药、10%联苯·氟酰脲悬浮剂、16%啶虫·氟酰脲乳油。
氟酰脲为Adama公司的第一个专有产品,最初在拉丁美洲引进,现在在多个国家上市,用于多种农作物。2004年被美国环保署授予OP替代地位。Chemtura(现在的Arvsta LifeScience)是该产品在美国的独家销售商。2012年Adama向英国提交的通告信中,将不再提交进一步的数据以支持登记评审,欧盟委员会取消了该公司氟酰脲原药的临时登记。成员国中已经批准的含有该活性物质的产品在相应的授权取消后一年之内退出市场。另外,对含有该物质的农药产品的登记亦在2012年10月3日前取消。2015年获得美国批准。2016年,Adama的Cormoran(氟酰脲+ 啶虫脒)在澳大利亚被批准用于苹果和梨。2017年,Adama的Voraz(灭多威+氟酰脲)被巴西当局批准延期用于番茄、小米、高粱、椰子和棕榈。
截至2014年,氟酰脲的销售额持续增长,2014年其全球销售额达8723万美元,2009~201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9.0%。2015~2017年,受美元持续走强、农产品价格下滑、世界各国分销渠道的库存居高不下、草甘膦价格走低、气候条件不利(包括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弱季风气候)等诸多因素影响,氟酰脲销售额持续下跌,2017年跌至5413万美元。

图1:氟酰脲2014~2017年销售额情况(单位:$m)
该产品化合物专利已过期,混剂专利( CN201811001427、CN201810308811、CN201810107280、CN201810107288、CN201610756961、CN201610756927、CN201610763491、CN201610757125、CN201510922058、CN201310677288、CN201310677926、CN201310677970、CN201310677982、CN201310677311、CN201310677413、CN201310677413、CN201310142153、CN201110220024、CN201110215025、CN201110213679、CN201110197641、CN201110199225、CN201110200140、CN201110199573、CN201110201757、CN201110209376等)和合成专利( CN201310561651)多数有效。
根据Kleffmann数据库,氟酰脲2017年全球分国家分作物销售额情况详见表1。
表1:氟酰脲2017年全球分国家分作物销售额情况(单位:$ m)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2017年氟酰脲的销售区域主要是亚洲和拉美,销售额分别为1628万和1144万美元,二者的销售额占全球销售总额的51%。北美自由贸易区(825万美元)位列第三,占全球市场的15.2%。欧洲和中东非洲地区销售额仅占全球市场的1.9%,可忽略不计。亚洲地区,氟酰脲主要用于棉花,2017年销售额为1254万美元,占该地区氟酰脲销售额的77%;拉美地区各作物上均有使用,除大豆、玉米外,销售额均较低。
印度是氟酰脲的第一大国家市场,其2017年的销售额为1263万美元,占全球市场的23.3%;美国(795万美元)和巴西(702万美元)分列第2、3位,占全球市场的14.7%和13.0%。其他国家销售比较分散,销售额较低。
在作物上,目前最大的作物板块是棉花,2017年的销售额为1988万美元,占全球市场的36.7%。果蔬是氟酰脲的第二大应用作物,2017年的销售额为1011万美元,占全球市场的18.7%。大豆(521万美元,占9.6%)、玉米(270万美元,占5.0%)、非作物(1534万美元,占28.3%)也是氟酰脲的重要市场,谷物、水稻和甘蔗上虽有销售,但销售额均低于50万美元。
表2:氟酰脲2017年全球分区域分作物销售额情况(单位:$ m)

目前,氟酰脲销售主要集中在印度、美国和巴西,2017年,Adama在中国登记上市该产品,商品名瑞梦得(联苯菊酯+氟酰脲)和卡猛瑞(啶虫脒+氟酰脲),用于苹果和甘蓝。随着在中国的上市,亚太地区预计将成为氟酰脲增速最快的市场。
氟酰脲未来关注的市场应继续放在拉美、亚太、北美地区,利用现有资源,扩大销售。
表3:氟酰脲2017年重点市场作物板块销售额与销量情况
市场区域 | 国家 | 作物 | 销售额($m) | 销售量(000kg) | 折百单价(USD/kg) |
拉美 | 巴西 | 大豆 | 4.22 | 18.79 | 224.46 |
亚太 | 印度 | 棉花 | 12.28 | 35.96 | 341.50 |
北美 | 美国 | 棉花 | 5.10 | 17.81 | 286.20 |
氟酰脲是苯甲酰脲类杀虫剂中的第三大产品,1999年,由马克西姆-阿甘(现安道麦)公司上市。氟酰脲最初由意大利赛格主要开发的杀虫剂,随后赛格将其所有权转售给了马克西姆化学工程有限公司,并进行开发和商品化,商品名为Rimon。
氟酰脲靶标柑橘、果树和蔬菜等,防治鳞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害虫的幼虫。氟酰脲现由不同开发公司在许多国家登记,用于众多的作物。2001年,氟酰脲在美国登记,用于观赏植物;科聚亚在美国市场销售氟酰脲;继而于2004年上市用于棉花,商品名为Diamond;2005年,用于苹果树和马铃薯,商品名Rimon。
2002年,氟酰脲在欧盟获准登记;2003年,在法国上市,用于果树和马铃薯。2004年,SDS生物技术公司在日本销售氟酰脲,用于番茄、甘蓝和茄子,商品名为Counter。氟酰脲也已在美国登记,用于苹果树;在意大利登记,用于马铃薯;在加拿大登记,用于马铃薯和苹果树等。2012年,由于马克西姆-阿甘撤销了氟酰脲在欧盟的登记,所以其在欧盟的销售额下降。2015年,Tessenderlo Kerley收购了先正达氟酰脲的权利,其中包括商品名、登记和专项技术等。2017年,在中国获得登记,用于苹果和甘蓝,在越南获得登记,用于咖啡。
目前,氟酰脲已在49个国家登记,在40多个国家销售,包括印度、美国、巴西、阿根廷、韩国、哥伦比亚、墨西哥、委内瑞拉、巴基斯坦、土耳其和以色列等。
本文节选自“氟酰脲(Novaluron)市场分析报告”一文,想要了解更多氟酰脲市场分析,请关注《农药市场信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