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
取消
确定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无交互抗性的新型杀虫杀螨剂——螺甲螨酯,一经登记必将迅速占领市场
来源:农化专利网   发布时间:2020-03-04 17:06
简述
螺甲螨酯是由拜耳开发的螺环季酮酸类杀虫、杀螨剂。其作用机理独特,通过抑制螨虫体内的脂肪合成,破坏螨虫的能量代谢活动,最终杀死螨。螺甲螨酯具有广谱、持效期长、毒性低、无交互抗性等特点,主要用于棉花、蔬菜和观赏植物,防治粉虱和叶螨。

螺甲螨酯是由拜耳开发的螺环季酮酸类杀虫、杀螨剂。其作用机理独特,通过抑制螨虫体内的脂肪合成,破坏螨虫的能量代谢活动,最终杀死螨。螺甲螨酯具有广谱、持效期长、毒性低、无交互抗性等特点,主要用于棉花、蔬菜和观赏植物,防治粉虱和叶螨。

blob.png

螺甲螨酯结构式

 

理化性质

原药含量≥96.5。无色结晶。熔点96.7~98.7℃。蒸气压7×10-3 mPa(20℃)。KowlgP 4.55(无缓冲,20℃)。Henry常数2×10-2 Pa·m3/mol(20℃,计算值)。密度1.13(20℃)。水中溶解度0.13 mg/L(pH 4~9,20℃);有机溶剂中溶解度(g/L,20℃):正庚烷23,异丙醇115,正辛醇60,聚乙二醇22,二甲基亚砜55,二甲苯、1,2-二氯甲烷、丙酮、乙酸乙酯和乙腈中均>250。稳定性:水解DT50 53.3 d(pH 4)、24.8 d(pH 7)、4.3 d(pH 9,25℃);2.2 d(pH 4)、1.7 d(pH 7)、2.6 h(pH 9,50℃)。

 

作用机理

螺甲螨酯的作用机理是影响粉虱和螨虫的发育,干扰其脂质体的生物合成,尤其对粉虱和螨虫幼虫阶段有较好的活性,同时还可以产生卵巢管闭合作用,降低螨虫和粉虱成虫的繁殖能力,大大减少产卵数量。

 

螺甲螨酯能有效地防治对吡丙醚产生抗性的粉虱,与灭虫威复配能有效地防治具有抗性的粉虱。与任何常用的杀虫剂、杀螨剂无交互抗性。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证明螺甲螨酯对有益生物是安全的,并且适合害虫综合防治,残效优异,植物相容性好,对环境安全

 

交互抗性

 

螺甲螨酯与任何其他已商品化的杀虫剂、杀螨剂无交互抗性。

 

在棉花田里用2龄的粉虱幼虫做抗性的生物测定。螺甲螨酯与吡虫啉(imidacloprid)相比对棉粉虱的2龄幼虫更有效。螺甲螨酯与有机磷酸酯类(organophosphates)、氨基甲酸酯类(carbamates)、硫丹(endosulfan)、除虫菊酯类(pyrethroids)等杀虫剂无交互抗性。对吡丙醚产生抗性的棉粉虱并不对螺甲螨酯产生抗性。

 

以二斑叶螨为靶标,进行交互抗性研究。结果表明螺甲螨酯与常用的杀螨剂如哒螨酮(pyridaben)、唑螨酯(fenpyroximate)、阿维菌素(abamectin)、噻螨酮(hexythiazox)、四螨嗪(clofentezine)、三氯杀螨醇(dicofol)、有机磷酸酯类(organophosphates)等杀螨剂没有交互抗性。

 

专利概况

(1)专利CN1174676C

专利名称:3-(2,4,6-三甲基苯基)-4-新戊基羰基氧基-5,5-四亚甲基-△3-二氢呋喃-2-酮用于防治粉虱的用途

 

专利申请日:2000年1月14日

 

专利优先权号:DE19901943.6

 

专利权人:拜尔公司

 

(2)DE19901943A1

专利名称:Use of 2,3-dihydro-2-oxo-5,5-tetramethylene-3-(2,4,6-trimethylphenyl)-4-furyl-3,3-dimethylbutanoate to control whitefly

 

专利申请时间:1999年1月20日

 

其他化合物专利号:ZA200105107B、US6436988B1、TR200102120T2、PT1152662E、JP2002535254A、JP4491145B2、IL143868A、ID30160A、ES2202051T3、EP1152662A1、EP1152662B1、WO0042850A1、CO5210900A1、CN1336797A、CN1174676C、BR0007583A、BR0007583B1、AU2541500A、AT249741T、AR022293A1。

 

小结

螺甲螨酯与目前国内登记和关注热度颇高的杀虫杀螨剂螺螨酯和螺虫乙酯隶属同门,其三兄弟是杀螨剂领域的主力选手。目前国内还没有螺甲螨酯产品获得登记,其化合物专利即将届满,可以预见,螺甲螨酯作为一个崭新的杀虫杀螨剂,一经登记,必将迅速占领市场!

 

部分来源:《现代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