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
取消
确定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全新专利杀虫剂氟吡呋喃酮,未来市场值得期待
来源:农化专利网   发布时间:2021-11-04 09:13
简述
氟吡呋喃酮是由拜耳公司最新开发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全新化学结构,可用于许多作物,有效防治主要刺吸式口器害虫,它与新烟碱类杀虫剂几乎没有或没有交互抗性,是害虫抗性治理的重要工具。
氟吡呋喃酮是由拜耳公司最新开发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全新化学结构,可用于许多作物,有效防治主要刺吸式口器害虫,它与新烟碱类杀虫剂几乎没有或没有交互抗性,是害虫抗性治理的重要工具。

氟吡呋喃酮在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时,既做到快速、高效,又对环境友好,低毒。因此,氟吡呋喃酮未来市场值得期待。

化学名称: 4-[6-氯-3-吡啶基甲基)-(2,2二氟乙基)-氨基]呋喃-2-( 5H )-酮,英文名称:Flupyradifurone,分子式:C12H11ClF2N2O2,分子量:288.68。式:

图片

理化性质

外观:白色至米黄色固体粉末,几乎无味,熔点:72~74℃,不易燃,蒸气压:9.1x10-4 MPa(20℃),比重1.43,溶解度:20 ℃下,在水中为3.2 g/L(pH值为4), 3.0 g/L(pH值为7);在甲苯中溶解度为3.7 g/L;易溶于乙酸乙酯和甲醇,最大紫外吸收波长:259nm,水中光解半衰期:DT50(pH=7)为0.35d。

作用机理

氟吡呋喃酮作用于靶标害虫的中枢神经系统,为昆虫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AChR)激动剂。

它的作用类似于天然神经传递素乙酰胆碱,,其键合到受体蛋白,激活受体产生生物反应,诱导去极化离子流,使神经细胞处于激动状态。

但与乙酰胆碱不同,氟吡呋喃酮不能被乙酰胆碱酯酶失活,从而导致突触后受体永久性开放;其持效作用导致昆虫神经系统失调,继而致其崩溃死亡。

适用范围

氟吡呋喃酮可用于防治番茄、辣椒、马铃薯、黄瓜葡萄、西瓜、咖啡、坚果、柑橘及一些大田作物中的蚜虫、粉虱、介壳虫、叶蝉、西花蓟马、潜叶蝇、粉蚧、软蚧、柑橘木虱和马铃薯甲虫等多种害虫,具有良好内吸和传导性,对幼虫、成虫等所有生长时期害虫皆有效,且药效快,持效期长。

使用安全性

氟吡呋喃酮最突出的优点是对蜜蜂等传粉昆虫低毒。虽然氟吡呋喃酮在较高剂量下依然会对蜜蜂觅食(对糖)和认知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按标签推荐剂量用药,其对蜜蜂的觅食行为、觅食蜜蜂、幼蜂和蜂群发育蜜蜂健康、蜂巢和越冬蜂群等均无不良影响,因此被美国环保署定为7类园艺作物与棉花种植的安全候选药物。

此外,氟吡呋喃酮对环境中非靶标生物毒性较低,具体见表1。氟吡呋喃酮对虹鳟鱼、蚯蚓、水蚤、海藻、大黄蜂、蜜蜂均为低毒,对鹌鹑为中等毒性。对蜜蜂的田间长期研究表明,该药剂盛花期在油菜田用量为205g a.i./hm2时,对蜜蜂无副作用。

表1

图片

使用方法

(1)防治烟粉虱,在烟粉虱成虫发生初期,按每亩每次30-40毫升,对水45-60升,进行叶面均匀喷雾。

第一次药后7-10天再施药一次。对烟粉虱、白粉虱成虫、若虫均具有较好的防效,持效期均在24d以上,防效和速效性优于对照药剂22.4%螺虫乙酯悬浮剂。病毒病发生率(包括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也明显降低。

(2)防治柑橘木虱,在木虱发生前或发生初期开始用药,按每亩每次30-40毫升,对水30-50升,进行叶面均匀喷雾。第一次药后7-10天再施药一次。对柑橘木虱有突出的防效,还可有效抑制柑橘黄龙病的发生。

登记情况

中国登记信息:

美国登记信息:

欧盟登记信息:

图片

结语与展望

欧盟成员国于2018年5月通过投票,确定将于2018年年底前禁止户外施用对蜜蜂有害的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噻虫胺和噻虫嗪),氟吡呋喃酮作为常规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潜在替代药剂,因其具有对蜜蜂低毒,田间防效好,作用谱广,速效性突出,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无药害,与其他新烟碱类杀虫剂无交互抗性,施用方法多样等优点,故现阶段已成为最有发展前景的新烟碱类杀虫剂之一。

由于2016年底该药剂才获得农业部临时登记,故对氟吡呋喃酮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前期试验已证明该药剂对蜜蜂等环境生物低毒,但对花粉花蜜中残留量、授粉昆虫种群及其早期生命阶段影响、繁殖毒性等尚需进一步研究。


来源:农博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