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人类首次“拍摄”到黑洞图片引发全球关注,成为互联网上的热点事件。这张历史性的图片在网上广泛传播,有媒体提醒网友使用图片可能侵权,指出“视觉中国”拿走了图片的版权,商业使用需要申请付费。
著名财经媒体财经网在官方微博上也提出这样的质疑。
对此笔者联系了“视觉中国”的官方客服,他们明确答复这张黑洞图片由欧洲南方天文台提供,使用者仅限于编辑类用途,需要署名欧洲南方天文台,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视觉中国”无法提供授权,所谓拿走版权属于子虚乌有,更谈不上收费。
“视觉中国”的创始人刚刚也通过媒体声明,称他们并没有拿到黑洞图片的版权,也不会去维权。那么这张图片的版权属于欧洲南方天文台吗?笔者登录了欧洲南方天文台(ESO)的网站,并未发现该图片的版权信息,图片并不是ESO首次公开的,也无证据证明ESO拥有这张图片的版权。
ESO的版权声明是这样的:
除非特别说明,否则在公共ESO网站上发布的图像,视频和音乐,以及新闻稿,公告,图片,博客文章和字幕等文本均根据知识共享署名4.0国际许可进行许可,并且如果来源证明确且可见,则可以非独家方式复制,不收取任何费用。有关如何解释这一点的详细信息,请参阅下面需要进一步解释的人员。
条件:
如果您想使用我们的材料而无需付费,则必须以清晰易读的方式向所有用户呈现完整的图像或素材来源,其措辞不变(例如:“ESO/JoséFrancisco(josefrancisco.org)”。不应隐藏或取消与图像素材来源。如果来源是在线的应维持链接有效。请参阅本页的版权问答部分以获取指导。
除了媒体使用外,新闻稿,公告,本周图片和字幕的文本应记入ESO。
ESO材料,图像和视频不得用于声明或暗示ESO或任何ESO员工对商业产品或服务的认可;
我们欢迎发送给我们的产品副本在我们的档案中编入索引;
如果图像包含可识别人物的图片,则不允许将该图像用于商业目的。
所以根本ESO的声明,并不能确定这张图片的版权,即使ESO拥有这张图片的版权,使用也不需要获得其授权,注明来源即可。
中科院院士武向平向媒体表示,黑洞图片由世界200多位科学家合作的成果,全世界都可以使用。
但这种说法并不能作为图片版权的依据,我们还是不清楚图片的最终版权信息。
这张图片是“事件视界望远镜”拍摄的,这是一个国际性合作组织,官方网站也未发表任何版权声明。“事件视界望远镜”组织主要由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欧洲研究委员会、中国台湾“科技部”、德国普朗克研究所、墨西哥科技理事会、美国约翰•邓普顿基金会、美国戈登与贝蒂-摩尔基金会、日本学术振兴会、加拿大自然科技与工程研究委员会、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美国史密森学会等国家和地区的组织提供资金支持。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直接称其为NSF资助的“事件视界望远镜”,所以版权的最终解释权可能属于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根据NSF的政策,商业使用其图片需要与他们联系。
从这张图片的拍摄过程来看,硬件来自于美国、西班牙、智利、德国等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德国普朗克研究所负责数据分析。从目前发表的论文来看,作者总共有好几百位科学家,其中有好几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科学家,很显然中国科学家也为图片的制作作出了贡献。
所以总体上来说,商业使用这张图片的风险并不大,但最好在应用前联系“事件视界望远镜”组织或美国的自然科学基金会。如果有人想将这张图片抢注成商标,肯定是浪费钱。
来源: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