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
取消
确定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利信息
科技创新和专利代理服务的倒春寒
来源:中国农化专利网   发布时间:2019-01-18 17:33
简述
满楼风 2018年,隆冬时分,寒风凛冽。 先来看一系列与专利有关的政策和司法改革: 申请专利所能获得的政府资助,大幅减少。申请一个专利所能获得的政府资助,不能超出申请人所获得的成本。

满楼风

 

2018年,隆冬时分,寒风凛冽。

 

先来看一系列与专利有关的政策和司法改革:

 

申请专利所能获得的政府资助,大幅减少。申请一个专利所能获得的政府资助,不能超出申请人所获得的成本。

 

对非正常专利申请的查处一波严过一波,不少大型专利代理机构被约谈。

 

发明和实用新型侵权诉讼的二审管辖权,直接从各省高院剥离,划归最高人民法院审理。

 

专利法的新一轮修改如箭在弦上,故意专利侵权3倍赔偿,法定侵权赔偿额由100万提高到500万。

 

上述一切都发生在2018年。

 

有人欢呼,重病当用猛药去荷。专利代理行业的春天即将到来,专利代理师的好日子就要来了!

 

有人悲叹,降资助,挤泡沫,市场会萎缩,企业成本上扬,严厉打击专利侵权,抄袭,仿冒,企业哪有那么多闲钱来申请专利?专利代理行业的冬天来了!搞不好是要冻死人的!

 

山雨欲来满楼风。

 

肃杀之气内藏和风细雨,美好的希望孕育在危机之中。

 

科技创新企业的福与祸

 

笔者曾经写过一些自嗨型的小文章,对于上述政策变化,欢喜雀跃。

 

但是周围的科技创新老板,以及相关创业创新人士,似乎毫无波澜。

 

专利代理业即将面临的狂风骤雨,似乎也与科技创新业无关。

 

逻辑实际上是很简单的。但是却难以说清楚。

 

政府减少对专利申请的资助,那么企业申请专利的成本和积极性从逻辑上来说,似乎都要降低。这能看做是对科技创新的激励和驱动的加强吗?

表面上看是如此。实际上,则刚好相反。

 

政府的政策,深刻影响着专利代理行业。

 

数年来,政府对申请人申请专利的资助超过企业“申请专利”所花费的成本,很多资源和人员都涌入了专利代理行业,这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虚假的繁荣和泡沫。专利代理价格变成了白菜价,“编专利”一度盛行。

 

用这种方式拉低了专利代理的价格,对于科技创新企业来说,是福还是祸呢?

 

当然是祸啊!

 

你想想企业做出一项科技创新多难?要投入多少成本?对这项创新寄予了多少厚望呢?

 

在市场上寻觅了一家专利代理公司申请了专利。三、五年之后,发现市面上出现了很多抄袭这项创新的厂家,等到要维权的时候,才发现,这份当初花了白菜价申请的专利,是粗制滥造的,本来想修筑的是万里长城,结果是不堪一击的豆腐渣工程。

 

那么问题来了,存不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呢?用白菜价买到高质量的专利代理服务呢?

 

不可能的!

 

谁也无法改变,专利代理行为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工作的这个基本的事实。一位称职的专利代理师,需要多年的专业学习,需要理工科背景,需要能够透彻理解技术方案,需要能够洞察技术方案中的可能的变形的方案,需要能够理解并熟练运用法律知识和法律逻辑,要获得这行能力,当然需要多年的修炼。

 

专利代理人必须要在某一个个专利申请的个案上,在自身具备足够专业经验的基础上,投注足够多的时间、精力,才能帮助科技创新企业打造出一件真正的竞争的兵器--------一份能够经得起推敲的专利权,帮助企业获得一定条件下的合法的市场垄断权。

 

不出钱或出很少钱就可以申请到专利这个事情,从根本上违反了上述逻辑。所以结果是必然的。

 

那么企业难道不能自己出高一点的价格,委托专业的专利代理机构吗?

 

只要极少数真正聪明的企业能够做这一点。特别是一些大企业,有专门的知识产权团队,也舍得在专利上花钱,对专利代理的服务质量有鉴别能力。而中小企业对于专利质量缺乏鉴别能力,资金又捉襟见肘,所以大多数中小企业会更倾向于委托报价低的代理机构。

 

而专利的资助政策,给低报价的专利代理机构提供了肥沃的生存的土壤。

 

为了申请专利而申请专利,并不需要专业人员,并不需要特别高的成本。久而久之,对专利代理机构而言,你要想在这个市场中生存,必须要适应市场的低价格的这种需求。

 

特别是对于真正具有创新研发能力,创新动机最强的那部分中小企业无形中制造了一个巨大的陷阱,表面上看,是它自己根据市场定价原则,选定专利代理机构。实际上,因为政策原因,将一颗充满希望的创新的种子,抛入了垃圾专利的荒漠之中,所以不可能开出创新的灿烂之花,更不可能科技创新的丰硕之果。

 

专利本身就是对科技创新的奖赏和激励,专利是商业竞争的工具和武器。

 

对于本文开头部分提到的政策方向的变化,为什么很多人会欢欣鼓舞,认为专利代理行业的真正的春天就要来了?

 

因为这些政策,就在于在向专利的本质作用靠拢。就是为了慢慢凸显专利本质作用,利用专利的本质作用来激励科技创新的发展。

 

对于科技创新企业而言,专利本身就是激励和奖励。

 

想想看,垄断一个市场,这对于企业是多大的激励?还需要专利金奖、银奖之类的荣誉背书吗?还需要高新技术企业加持吗?还需要政府进行各种政策奖励吗?真的不需要!

 

专利权为什么会有被滥用的可能性?因为它的真正的作用太大了,所以才有可能被滥用。

 

在防止专利权被滥用之前,需要先让专利真正的发挥作用,然后才是防范滥用的问题。

 

很奇怪,国内的专利还没有怎么发挥作用,就要被扣上敲诈勒索的帽子。是不是因为大家对于垃圾专利司空见惯,突然有人拿着专利,张着大嘴,露出利齿,所以大家会感觉不适应啊?!实际上,专利的作用才发挥到哪儿到哪儿呢?我觉得还有十万八千里远呢。

 

挤政策泡沫,能不能来一场倒春寒

 

但是,话说回来,所谓专利权,又可以称之为一种可以编造的拟制的权利文本。

 

你有没有技术创新,都可以编造。

 

你把一套复杂的设备拆解,或者一个复杂一点的工艺技术细分,可以编造无数份专利文本,并且可以经过正常的审查程序获得授权。

 

国家知识产权局从技术上能够杜绝这种事情吗?

 

不可能的!对于编造专利的人来说,只是成本的高低不同而已。

 

只要通过编造专利能够获得政策的好处,这种编专利的冲动就会一直存在,无法杜绝。

 

现在,专利资助取消了或力度减弱了。是好事。

 

但是能不能除恶务尽呢?

 

高企资格认定,需要有一定数量的授权专利。而这些专利实际上技术创新无关。

 

申报政府项目资助,需要一定数量的授权专利。而这些专利同样与技术创新无关。

 

有了专利,是不是就能证明这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呢?两者显然没有必然的联系。

 

有了专利,是不是就能证明这个项目是个创新的项目呢?两者显然没有必然联系。

 

申请了专利,是否就能证明专利权人就有科研创新的能力呢?就有应该评上职称呢?两者显然没有必然联系。

 

所以,能不能再来一场倒春寒?把这个政策的大泡沫也挤一挤呢?

 

能不能将高企资格认定以及政府项目资助与专利进行剥离呢?或者不要将是否有专利,有几件专利列为硬性指标。

 

当然,我并不反对高新技术认定,也不反对政府项目,更不反对评职称。只是想,是不是不要把专利与这些东西绑定。

 

因为政府专利资助的弊端(为了避免被口诛笔伐,避免被人说端起碗来吃肉,丢下碗来骂娘,我也承认政府专利资助也发挥过正面作用)已经如此明显。

 

将专利与高企资格认定,政府项目补贴资格进行绑定,也将不可避免的产生很大的弊端,对专利对于保护创新机制带来阻碍。只不过这个机制更隐蔽。

 

高质量专利

 

如何提高专利质量?

 

国家知识产权局也是用尽了全力。

 

专利审查的研讨会开了一波又一波。

 

出台了一个又一个政策。

 

要严惩非正常专利申请,要惩治黑代理,要惩治不合规的专利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人进入专利代理行业,也要进行宣誓,要摸着良心写专利。

 

真是可怜呢!

 

高质量的专利是审查出来的吗?

 

不要把高质量的专利错误的毙掉,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权利要求多的专利就是高质量的专利吗?说明书又臭又长的专利就是高质量专利吗?多项引多项就是高质量专利吗?

 

想一想,不觉得挺搞笑吗?这些都是可以人为编造的指标啊!

 

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出了一批高质量的专利。

 

然后告诉其他人,别人都不能用这个专利的技术!万一审查错了呢?万一是将现有技术的内容列入专利的授权范围了呢?

 

谁来代表公众维护公众自由使用现有技术的权利呢?

 

国家知识产权提高质量的专利,这个提法就有问题嘛!立场不对啊! 国家知识产权局应该站在超然的立场,站在公共利益的角度,来看待专利的问题。申请人应该谨慎对待自己的专利,自己对自己的专利质量负责啊!

 

对于高质量的专利,我认为国知局大可不必如此缘木求鱼。将主动权交给企业,将虚假的泡沫挤破,将专利侵权的惩罚和赔偿落实到位(将真正的专利激励和奖励落实到位),企业家是多么聪明的群体!专利代理人也一定会有足够的智慧,让高质量的专利层出不穷,目不暇接。到时候,也许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头疼,专利代理人对于专利文件怎么这么多的歪点子?怎么这么多的用心设计?

 

也许,挤掉专利中的政策泡沫,专利代理行业将面临一场倒春寒。

 

也许,我们挺过了严冬,却冻死在了倒春寒里。

 

但是,倒春寒之后,才是真正的春天啊!希望的种子,才能生根发芽。专利代理人的好日子,科技创新企业的好日子,才能真正到来,早日的到来。

 

来源 7号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