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Hordeum vulgare L.),古称“牟”,为禾本科大麦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单子叶植物,是世界第四大禾谷类作物(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在我国约有5000年的种植史,也是我国重要的杂粮作物和饲料作物之一。据世界粮农组织统计资料显示,从全球大麦总产量来看,我国大麦总产量居世界第6位(2009/2010年度)。就我国大麦的整体生产而言,种植面积从1961年的353万公顷下降到2021年的54.21万公顷,总产量从1961年的370.65万吨下降到2021年的213.4万吨,但每公顷单产呈小幅增长态势,从1961年的1.05吨提高到2021年的3.94吨,提高了2.7倍。然而,由于我国大麦产区种植生态区(平原、山区、半山区)位广,气候条件复杂,加之大麦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受各种病原菌、害虫、害鼠、杂草等有害生物侵害,影响了大麦产量和品质。为了促进大麦有害生物治理及其生长调控的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本文综述了我国大麦病虫草鼠害种类及大麦使用农药产品登记情况,以期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大麦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特色美丽乡村振兴提供全面的参考。
一、我国大麦种植概况
大麦起源于近东起源中心(包括小亚细亚、外高加索、伊拉克、约旦、叙利亚、巴勒斯坦、黎巴嫩等国家和地区,并延伸至中东的另一些国家),广泛分布于俄罗斯、乌克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法国、英国、阿根廷、印度、瑞典、保加利亚、西班牙、意大利、土耳其、德国和哈萨克斯坦等150个国家,我国是世界大麦的生产国和消费国。目前,大麦在我国22个省(市、自治区)普遍种植,主要分布在以西藏、云南为主的西南地区,以青海、甘肃为主的西北地区,及以江苏为主的华东地区。通过对2021年农业农村部农作物数据整理,西南、西北两大产区大麦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86%(见图1);西藏、云南、江苏、青海、甘肃和四川等6省(区)大麦总产量,占全国大麦总产量的94.14%(见表1)。

我国大麦种类繁多、品种丰富,分为皮大麦和裸大麦两大类,又细分为糯大麦和非糯大麦两大系;品种构成以饲用大麦为主,约占70%,啤酒大麦占20%,粮用大麦仅占7%,其他用途3%;“扬农啤”“港啤”“蒙啤”“甘啤”“新啤”“垦啤”“苏啤”“云啤”“凤啤麦”“龙啤”“华大麦”“鄂大麦”“驻大麦”“云大麦”“保大麦”“凤大麦”“浙皮”“浙大”“浙农大”“保饲麦”“扬饲麦”“凤饲麦”“云饲麦”“盐麦”“秀麦”“汾麦”“云青”“康青”“短白青稞”“长黑青稞”“龙紫裸”“龙稞”等系列品种广泛分布在我国五个大麦产区(长江中下游冬大麦区,包括安徽、江苏、浙江、上海、湖北;黄河中下游春、冬大麦混种区,包括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山东;青海高原裸大麦区,包括甘肃、青海、云南、四川、西藏;北方春大麦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华南冬大麦区,包括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我国大麦产期因气候条件、品种特性、种植时期而异,一般冬大麦和春大麦分别于4月中下旬至5月、7月下旬至9月陆续成熟收获。大麦子粒是优质的饲料,颇受奶牛养殖场、肉猪养殖场的青睐,但大麦产量无法满足国内消费需求,每年需要进口大麦(2021年1-11月,我国进口大麦达1146万吨)。
二、我国大麦上多元植保需求现状
目前,大麦病虫草鼠害的防治及其生理活动需要生长调控,诸如促进麦种发芽和生长、防止大麦徒长、提高产量等已成为我国大麦稳产高产的关键环节。
(一)大麦常见病虫草害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我国大麦上病虫草鼠害至少有258种,其中病害23种、害虫122种、杂草88种、害鼠25种。
1. 大麦常见病害种类
据笔者整理、统计,我国大麦常见侵(传)染性病害有23种(不包括非生物病害,如缺氮症、缺磷症、缺钾症、缺铁症、缺硼症、缺铜症、缺氯症、氮过剩症、低温冷害或冻害、高温、干热风、旱害、涝害或湿害、风害、盐碱胁迫和药害),分属于真菌病害17种,病毒病害3种,细菌病害2种,线虫病害1种。其中,发生普遍且危害较重的主要病害有云纹病、黑穗病、网斑病、根腐病、赤霉病、锈病、丛矮病和白粉病等。在大麦病害中,种传病害有条纹病、散黑穗病、坚黑穗病,土传病害有根腐病、黄花叶病。
2. 大麦常见害虫种类
据笔者整理、统计,我国大麦常见害虫有3门4纲11目55科122种,分布普遍,其中为害较重的常发性害虫有蝗虫、蝼蛄、蓟马、叶蝉、蚜虫、蝽象、金针虫、蛴螬(金龟子)、麦蛾、地老虎、粘虫、夜蛾、吸浆虫等。在大麦田害虫中,麦二叉蚜、禾谷缢管蚜、麦无网长管蚜、麦长管蚜和玉米蚜等蚜虫是大麦黄矮病的传播媒介,灰飞虱是大麦黄花叶病、丛矮病的传毒昆虫。
3. 大麦田杂草种类
据笔者整理、统计,我国大麦田杂草有2门3纲13目21科88种,分属于禾本科25种,菊科13种,十字花科9种,蓼科7种,石竹科6种,唇形科4种,藜科、玄参科各3种,木贼科、罂粟科、豆科、牻牛儿苗科、报春花科各2种,毛茛科、蔷薇科、茜草科、旋花科、茄科、紫草科、夹竹桃科、莎草科各1种。其中看麦娘、马唐、藜、荠菜、播娘蒿、猪殃殃、宝盖草、龙葵、大巢菜、萹蓄、酸模叶蓼、日本看麦娘、网草等杂草为大麦田优势种。在大麦田杂草中,看麦娘是大麦田蜘蛛、禾谷缢管蚜、灰飞虱、麦叶蜂的寄主植物,藜是跳甲的寄主,马唐是麦二叉蚜、长管蚜、无网长管蚜、禾谷缢管蚜和叶蝉的寄主,雀麦是麦二叉蚜、禾谷缢管蚜、麦叶蜂的寄主,星星草是二叉蚜的寄主,鹅观草是长管蚜、无网长管蚜、叶蝉、麦红吸浆虫的寄主,野燕麦是秀夜蛾、麦叶蜂的寄主植物,狗尾草是麦红吸浆虫、麦简管蓟马、叶蝉、蚜虫的寄主,节节麦是麦红吸浆虫的寄主,蒲公英是麦简管蓟马(皮蓟马)的寄主,稗草是叶蝉的寄主,阿拉伯婆婆纳、早熟禾、棒头草、莎草、马唐是蚜虫的寄主,稗草、牛筋草是灰飞虱的寄主;田旋花是白粉病的寄主,菵草是锈病寄主,鹅观草、毒麦、早熟禾、看麦娘、牛筋草、节节麦是全蚀病的寄主,牛筋草是丛矮病的寄主,多花黑麦草是赤霉病的寄主。
4. 大麦常见害鼠种类
据笔者整理、统计,我国大麦常见害鼠有1门1纲2目6科25种,分属鼠科9种,仓鼠科8种,松鼠科4种,鼹形鼠科2种,跳鼠科和兔科各有1种。其中,黑线姬鼠、褐家鼠、大足鼠、社鼠、五趾跳鼠、黄鼠、中华鼢鼠、草兔等害鼠为大麦田优势种。
(二)大麦生理活动需要调控
当前,大麦生理活动需要调控的应用技术有促进麦种发芽和生长、矮化植株、防止大麦徒长和倒伏、籽粒饱满、提高产量等近10项,是大麦增产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其中,比较常见的大麦生理活动需要使用农药进行调控的措施有调节生长。
三、我国大麦使用农药登记情况
(一)我国小宗杂粮作物用药登记总体情况
截至2023年12月24日,我国登记有效期内的小宗杂粮作物用农药登记产品共有282个,涉及6种小宗杂粮作物,产品登记数量依次为大麦、高粱、谷子、糜子、荞麦、薏苡,其中大麦(本文从广义的角度对大麦用药进行统计,包括麦类、麦田、禾谷类等)上登记农药产品约占登记小宗杂粮作物总数的52.48%。
(二)我国大麦用药登记现状与分析
1.农药总量
通过对中国农药信息网检索统计,截至2023年12月25日,我国在大麦上登记的有效期内的企业99家、使用农药产品共计148个。其单剂数量(146个)大于复配剂(2个),共涉及有效活性成分20种,均为化学农药。
2. 农药类别
大麦使用农药登记产品有五类(见图2):杀菌剂产品80个,占农药登记总数54%;后依次为杀虫剂24个,杀鼠剂24个,除草剂19个,其他农药产品1个,合计占比为45%。

(1)杀菌剂
登记的80个大麦用杀菌剂(含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其中有的多菌灵产品登记农药类别为杀虫剂,有的石硫合剂产品登记农药类别为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中,均为单剂,其中赤霉病的登记数量最多(69个),后依次为白粉病(5个)、锈病(4个)、黑穗病(2个)。登记防治大麦病害的农药品种和数量(见表2)。

登记的杀菌剂主要集中在多菌灵、石硫合剂、代森锌3种有效成分上,约占大麦用杀菌剂总量的97.5%,其中多菌灵69个,占杀菌剂总数的86.25%。
(2)杀虫剂
登记的24个大麦用杀虫剂(含软体动物剂、杀虫剂/杀螨剂、熏蒸剂)中,有单剂23个、混剂1个。其中储粮害虫的登记数量最多(17个,包括仓储害虫),后依次为蝗虫(6个)、蜗牛1个。登记防治大麦害虫的农药品种和数量(见表3)。

杀虫剂单剂产品中,磷化铝占单剂总数的65.22%。
(3)杀鼠剂
登记的24个大麦用杀鼠剂(含杀虫剂,其中个别溴鼠灵产品登记农药类别为杀虫剂)中,均为单剂,其中田鼠登记数量为23个、鼢鼠1个。登记防治害鼠的农药品种和数量(见表4)。

杀鼠剂产品中,溴敌隆产品数量最多,有14个,占单剂总数的58.33%。
(4)除草剂
登记的19个大麦用除草剂中,均为单剂,其中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登记数量最多,各有6个,后依次为一年生杂草(4个)、杂草(2个)、野燕麦(1个)。登记防治大麦田杂草的农药品种和数量(见表5)。

登记的除草剂主要集中在扑草净、精噁唑禾草灵、绿麦隆3种有效成分上,占除草剂登记总量的89.47%,其中扑草净占除草剂总数的42.11%。
(5)其他农药产品
登记的1个大麦用其他农药(含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中,仅有混剂(萎锈·福美双)1个,登记防治对象为调节生长、条纹病、黑穗病。
3. 活性成分
148个登记产品中,涉及有效活性成分20种,其中杀菌剂成分4种,均为单剂;杀虫剂成分4种,单剂、混剂各2种,混剂产品中四聚乙醛、甲萘威的有效成分未以单剂形式在大麦上登记;杀鼠剂、除草剂的成分分别有6种、4种,均为单剂;其他农药产品成分有2种,均为混剂,有效成分萎锈灵、福美双均未以单剂形式在大麦杀菌剂上登记。
4. 农药剂型
在登记的148个产品中,涉及农药剂型共有15种(见表6),登记数量最多的为可湿性粉剂(WP)为79个,占大麦登记总数的53.38%;其次片剂(TB)12个,占比为8.11%;接下来为乳油(EC)10个,占6.76%。从表6可以看出,大麦使用农药剂型产品中,可湿性粉剂、乳油、颗粒剂等传统剂型占比较大,超过60%。
5. 农药毒性
从登记农药毒性来看,低毒农药产品108个,占大麦用农药产品登记总数的72.97%,后依次为高毒18个、低毒(原药高毒)9个、中等毒(原药高毒)5个、微毒4个、低毒(原药剧毒)2个、中等毒1个、中等毒(原药剧毒)1个。近年来,苯氧威、滴丁·苯磺隆、杀鼠醚、杀鼠灵等高危农药已退出大麦(含粮食、麦田、农田)使用农药登记,但登记产品中仍有高危风险农药品种,其中大麦田可能会使用氟鼠灵、溴敌隆、敌鼠钠盐、溴鼠灵等杀鼠剂品种进行灭鼠;储粮可能会使用磷化铝进行熏蒸害虫;杀菌剂产品中多菌灵对人类健康有风险,说明大麦用药产品需要进一步优化。
6. 农药新品种
从登记农药品种来看,2015年以后未有一款农药新品种,说明我国大麦用药亟需新品种进行登记。
7. 作物/场所范围
从登记作物/场所范围来看,大麦用药产品登记在9种栽培方式/场所上,麦类的登记数量最多,有78个,排在其后的是农田30个、粮食15个,随后麦田、大麦田、大麦均超过了5个。其中,萎锈·福美双生产企业在大麦调节生长、黑穗病、条纹病上同时进行了登记。大麦用药产品登记栽培方式/场所和数量情况(见表7)。


8. 农药生产企业
我国大麦使用农药生产企业共99家,分布在我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94家。江苏省、山东省和河南省等第一梯队省份的企业家数,占据国内大麦用农药生产企业总数的48%;后河北省、湖北省、辽宁省、浙江省等地的企业家数均超过了4家,其中前5强分别是:四川润尔科技有限公司(5个)、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5个)、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4个)、商丘市大卫化工厂(4个)、河北冠龙农化有限公司(3个)、山东华阳农药化工集团有限公司(3个)、湖北易普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个)、河南远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3个)、湖北蕲农化工有限公司(3个)、江苏省昆山市鼎烽农药有限公司(3个)。除中国企业外,还有2家德国企业(巴斯夫欧洲公司、拜耳股份公司)、1家瑞士企业(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1家法国企业(法国戴商高士公司)、1家美国企业(爱利思达生物化学品有限公司)也在中国进行了大麦使用农药产品的登记。
四、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从我国大麦上登记农药类别构成和产品数量来看,杀菌剂居多,其次是杀虫剂、杀鼠剂、除草剂和其他农药。登记的农药产品主要是针对赤霉病、白粉病、锈病、储粮害虫、蝗虫、田鼠、一年生杂草等防治对象,对于网斑病、云纹病、根腐病、黑颖病、胞囊线虫病、叶蝉、蚜虫、金针虫、金龟子、粘虫、草地贪夜蛾和多年生杂草等防治对象的登记需要发力,其登记效益前景看好。
随着我国农药登记新政的落实,以及有风险农药和传统剂型管控趋严,农药新品种、新颖混剂、环境友好型新剂型、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将成为大麦上登记新亮点,前景可期,届时大麦上农药产品登记会迎来崭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