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
取消
确定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关于氟吡呋喃酮—你了解吗?
来源:中国农化专利网   发布时间:2019-05-27 17:09
简述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一篇名称为《氟吡呋喃酮对烟粉虱传播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具有很大预防潜力》的文章,下面小编就该有效成分对大家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一、产品化学信息中文通用名称:氟吡呋喃酮国际通用名称:FlupyradifuroneCAS登录号:951659-40-8化学名称:4-[(6-氯-3-吡啶基甲基)。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一篇名称为《氟吡呋喃酮对烟粉虱传播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具有很大预防潜力》的文章,下面小编就该有效成分对大家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产品化学信息

中文通用名称:氟吡呋喃酮

国际通用名称:Flupyradifurone

CAS登录号:951659-40-8

化学名称:4-[(6-氯-3-吡啶基甲基)-(2,2-二氟乙基) -氨基] - 呋喃-2-(5H )-酮

分子式:C12H11ClF2N2O2

理化性质:氟吡呋喃酮纯品为白色至米黄色固体粉末,几乎无味,熔点72~74℃,不易燃,蒸气压为9.1×10-4 MPa(20 ℃),比重1.43。20℃下,氟吡呋喃酮在水中溶解度为3.2 g/L(pH值为4),3.0 g/L(pH值为7);在甲苯中溶解度为3.7 g/L;易溶于乙酸乙酯和甲醇。其最大紫外吸收波长为259 nm。水中光解半衰期DT50(pH=7)为0.35 d。

毒性: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研究资料表明,96.2%氟吡呋喃酮对大鼠口服急性毒性LD50值为2000 mg/kg,对雄性大鼠最大无作用剂量为80 mg/L,对雌性大鼠最大无作用剂量为400 mg/L,对兔眼睛和皮肤无刺激性、。氟吡呋喃酮对虹鳟鱼、蚯蚓、水蚤、海藻、大黄蜂、蜜蜂均为低毒

作用机理:氟吡呋喃酮可选择性地作用于昆虫中枢神经系统,键和受体蛋白,随后激活受体产生生物反应,使神经细胞处于激动状态,但氟吡呋喃酮不会被乙酰胆碱酯酶结合而失活,因此受体通道持续开放,导致昆虫神经系统崩溃。

防治对象:氟吡呋喃酮可用于防治番茄、辣椒、马铃薯、黄瓜葡萄、西瓜、咖啡、坚果、柑橘及一些大田作物中的蚜虫、粉虱、介壳虫、叶蝉、西花蓟马、潜叶蝇、粉蚧、软蚧、柑橘木虱和马铃薯甲虫等多种害虫,具有良好内吸和传导性,对幼虫、成虫等所有生长时期害虫皆有效,且药效快,持效期长。

 

二、市场概况

氟吡呋喃酮目前登记和上市的国家包括美国、墨西哥、加拿大等,经中国农药信息网查询,氟吡呋喃酮目前在国内仅有拜耳股份公司登记的2个产品。具体见下表。2007年3月31日,拜耳公司对氟吡呋喃酮等烯氨羰基化合物提出专利申请,并先后获得澳大利亚、英国、中国、欧洲、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授权,所以距离中国化合物专利还有很长的时间,各位感兴趣的企业还需要再等待一段时间。

此外,皇家学会B刊4月10日发布的研究结果显示,用于防治蚜虫和粉虱的氟吡呋喃酮与低剂量杀菌剂混用,会危害甚至杀死蜜蜂。研究人员发现,氟吡呋喃酮与丙环唑混用较氟吡呋喃酮单独使用对蜜蜂的损伤更大。但氟吡呋喃酮生产商拜耳表示,该化合物对蜜蜂是安全的,且该有效成分主要防治有害生物,有助于保护有益昆虫。据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近期拜耳在意大利推出Sivanto Prime(氟吡呋喃酮)防治蔬菜蚜虫和粉虱。所以关于两种不同的主张以及该产品的后续登记情况,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关注。

登记证号

农药名称

剂型

含量

防治对象

登记证持有人

PD20184007

氟吡呋喃酮

原药

96%

/

拜耳股份公司

PD20184006

氟吡呋喃酮

可溶液剂

17%

番茄烟粉虱

拜耳股份公司

 

来源:辉胜农药登记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