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同战疫的决心和努力下,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月24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疫情防控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国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向好的趋势。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总算可以暂时松一口气,而以钟南山院士等为代表的国内顶尖科研工作者们,却还在继续日夜兼程,为最后的胜利争取着每一分每一秒。
接下来,我们将主要利用壹专利全球专利数据库,对钟院士的相关专利数据(截至2020年2月24日数据)进行检索和分析,来帮助大家更加全面的了解这位学术巨匠的科研创新情况。
◎ 专利整体态势
首先,以钟南山的中英文名字作为发明人的检索字段内容,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专利检索,结果如下:
对以上检索结果中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进行统计,具体如下表所示:由上表可知,钟院士专利的整体授权有效率超过70%。发明授权量偏低,经查是由于发明专利申请约40%(48件)申请于2016年以后,这部分专利约80%(38件)目前仍处于审查中。接下来,以其2000年以来申请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下图分别为按专利类型和技术领域划分的专利申请总体趋势:由上图可知,专利申请量整体上自2009年后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增长,后期以发明专利申请为主;近年主要研发技术领域为A61K以及F24F,具体涉及的细分技术领域包括含有机有效成分的医药配制品、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药物制剂、含肽的医药配制品、基因治疗以及通风、用空气流作屏蔽等方向。进一步对上述专利的IPC分类构成(分别以IPC大类和大组分类)进行分析,了解其主要的研究技术领域,具体如下图所示:由上图可知,最主要的研究技术领域为A61(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排名前三的细分技术领域分别为A61K31(含有机有效成分的医药配制品)、A61M16(以气体处理法影响病人呼吸系统的器械,气管用插管)、A61P11(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在对钟院士专利的整体情况进行了解后,我们再来看下其专利在运用和保护方面的情况。首先,根据专利技术应用国的分布,了解其专利的全球布局如下图所示:由上图可知,除了在国内,还在美国、WO、中国台湾、英国、EP、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地区和组织申请了专利(海外专利布局主要出现在2015年之后)。下表为同族专利数排名前5的专利:由上表可知,拥有较多同族的专利技术集中在中药或含有有机成分的医药制品类领域。根据专利的最新法律状态,还可检索正处于运营状态的专利,具体结果如下图所示:由上图可知,进行运营的专利主要集中在防止传染病造成院内感染的隔离装置和用于慢性阻塞肺病(简称慢阻肺)的呼吸支持装置两个方向。而据了解,钟院士的主攻方向之一即为慢阻肺防治,同时他一直认为未能转化造福社会的科研成果还谈不上是真正的“创新”,并一直坚守在临床一线。最终,他带领“钟南山产学研团队”成功实现了临床转化产业化的一系列原创性成果,相关报道如下:信息来源:http://news.dayoo.com/guangzhou/201808/21/152263_52278413.htm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钟院士的主要合作研发团队。通过壹专利特有的“发明人合作分析”功能,我们可以了解到钟院士的主要合作研发团队有以下三个:根据上述三个团队的技术细分领域构成可以发现,每个团队主攻的科研方向有所不同:左边团队主要研究内容为呼吸支持、雾化相关装置及器械;中间团队主要研究内容为负压病房或隔离病房相关技术及设备;右边团队主要研究内容为抗炎、抗感染药剂方向。以上即为通过专利大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的钟院士及其团队的科研活动情况。相信大家看到这里,不仅可以更深刻的体会到钟南山院士“国之栋梁,为国为民”的精神,同时,相关领域的科研机构或企业负责人可能更希望能与这样专业的团队开展进一步的合作。当然在此之前,相关负责人还需与自己的科研团队就合作需求进行沟通。壹专利为了帮助广大的科研机构更好的进行协同创新及管理,特开设了群组共享、标引功能,只需将对应专利集添加到小组收藏并建立小组添加成员,小组成员便可同步得到专利检索结果,以及进行相关信息的标引,从而实现组内信息的同步传递、实时共享。相关操作界面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