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
取消
确定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2023 年国内新登记的杀虫剂品种
来源:海棠MYZ   发布时间:2024-04-23 08:17
简述
随着人们对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及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绿色防控逐渐成为病虫草害防治重要趋势。在此背景下,国内生物农药登记数量近年 整体在增长,2019 年国内新登记生物农药 11 个,占所登记新品种 47。

随着人们对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及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绿色防控逐渐成为病虫草害防治重要趋势。在此背景下,国内生物农药登记数量近年 整体在增长,2019 年国内新登记生物农药 11 个,占所登记新品种 47.8%,2020 年国内新登记生物农药 2 个,占所登记新品种 33.3%,2021 年新登记生物农药品种 15 个,占所登记新品种 55.6%,2023 年新登记生物农药 12 个,占所登记新品种高达 70.6%。新登记的生物农药丰富多样化,微生物农药从传统的苏云金芽孢杆菌、木霉菌和白僵菌等多样化至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海洋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盾壳霉、杀线虫芽孢杆菌和球形芽孢杆菌等多亚种和多株系;天然提取物农药从传统的藜芦碱和苦参碱等植物源农药,到互生叶白千层提取物、补骨脂种子提取物、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二氢卟吩铁、白藜芦醇、几丁寡糖素和昆虫信息素等。


2023 年国内首次新登记农药品种 17 个,其中 生物农药 12 种,化学农药 5 种,5 种化学农药包括国内正式登记品种 1 个和专供出口品种 4 个。2023 年新登记的 17 个农药品种中,包括 6 个杀虫剂,7 个杀菌剂和 4 个除草剂。下文具体介绍 17 种农药的来源、作用机理、防治靶标及登记情况,为其研发、应用提供指导。


01 杀虫剂


2023 年国内新登记杀虫剂 6 个,均为生物农药,包括 1 个昆虫信息素(7 反 9 顺-十二碳二烯乙酸酯) 和 5 个微生物农药(蝗虫微孢子虫 PL-GM1、蝗虫微孢子虫 AL200801、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Kew1、草地贪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KYc01和草地贪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Hub1)。


7 反 9 顺-十二碳二烯乙酸酯


7 反9 顺-十二碳二烯乙酸酯是昆虫化学信息物质,由 Buser 等于 1974 年从葡萄花翅小卷蛾雌虫中分离得到,英文名称 :(7E,9Z)-dodecadienyl acetate,CAS 登录号:55774-32-8。


葡萄花翅小卷蛾属鳞翅目卷 蛾科中的花翅小卷蛾属,在国内被列入进境植物检 疫性有害生物,7 反,9 顺-十二碳二烯乙酸酯可进行特异性防控。7 反 9 顺-十二碳二烯乙酸酯商业化产品是天然昆虫源的仿生合成物,功能类同雌虫分泌释放的性信息素,可特异性吸引雄虫进行交配。实际应用中,可与雌虫释放的性信息素竞争,干扰成虫正常交配,从而降低繁殖速率,将种群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也可与捕虫装置配合使用诱捕雄虫,直接减少雄虫数量,同时通过诱集雄虫的计数从而监测虫情。


杨凌翔林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有该产品的合成方法专利权ZL202110734628.4,优先权日 2021 年 6 月 21 日。杨凌翔林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拥有 80%母药登记 (登记证号 PD20230652),同时登记 1.2 g/个挥散芯 (登记证号 PD20230646)和 184 mL/个挥散芯(登记证号 PD20230645),推荐用量分别为 60~120 个/hm2(4~8 个/667m2 )和 450~600 个/hm2 (30~40 个/667m2 ), 施用方式为悬挂于葡萄藤中上部较粗且通风较好的枝条上,使用时期为葡萄花翅小卷蛾成虫羽化扬飞前,每季悬挂 1 次。


微信截图_20240423082237.jpg


蝗虫微孢子虫 PL-GM1


蝗虫微孢子虫 PL-GM1 的活性成分为冻干微孢子,从海南车蝗分离获得,英文名称:Paranosema locustae PL-GM1,保藏编号为CGMCC No.19390,于 2020 年 4 月 3 号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蝗虫微孢子虫 PL-GM1 属于微孢子虫科的准微孢子属,为细胞内专性寄生真菌,通过附着于杂草等植物上被蝗虫取食,到达蝗虫中肠后萌发,然后侵入脂肪体等组织吸取营养后扩大侵染,蝗虫由于缺乏脂肪体的能量供给,活动变缓慢,取食和躲避能力降低,发育延滞,最终致死。蝗虫微孢子虫 PL-GM1 也可通过粪便、捕食性天敌、唾液和交配等途径水平传播,或者通过卵表和卵内携带的孢子垂直传播,保持蝗虫微孢子虫在蝗群中的长期流行。蝗虫微孢子虫 PL-GM1 的株系来源于热区土蝗,具有较强的抗高温能力,可用于防治草原蝗虫、飞蝗、竹蝗和稻蝗等多种蝗虫,对我国的飞蝗、亚洲小车蝗、意大利蝗、西北利亚蝗、宽须蚁蝗、鼓翅皱膝蝗、黄脊竹蝗和中华稻蝗等优势蝗虫种类均有特异性致死作用。


北京中维新兴技术有限公司申请了蝗虫微孢子虫 PL-GM1 的制备和使用方法专利 CN202010889789.6,优先权日 2020 年 8 月 28 日。海南中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 0.5 亿孢子/mL 悬浮剂登记(登记证号 PD20230653),推荐用量150~180mL/hm2 (10~12mL/667m2 ),施用方式为喷雾至蝗虫喜食的禾本科等杂草,若直接喷洒至蝗虫躯体则效果不明显,使用时期为蝗虫低龄幼虫(2~4 龄蝗蝻)发生始盛期。


蝗虫微孢子虫 AL200801


蝗虫微孢子虫 AL200801 的活性成分为冻干微孢子,英文通用名:Antonospore locustae AL200801,保藏编号为 CCTCC No.V202137,于 2021 年 4 月 30 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


蝗虫微孢子虫 AL200801 具有较高产孢率,速效性和杀灭活性,田间飞防施药 7、14、21 d 后,蝗虫的减退率分别为 68%、81%和 91%,高于行业良好的标准要求 60%。对东亚飞蝗、西藏飞蝗、亚洲飞蝗、亚洲小车蝗、稻蝗、棉蝗、褶皱蝗、草原土蝗和沙漠蝗等均有良好杀灭活性。急性毒性测试结果显示,对大鼠经口微毒、经皮低毒,对兔眼睛和皮肤均无刺激性。


北京嘉景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持有该产品的制备和使用方法专利 ZL202110953898.4,优先权日 2021 年 8 年 19 日。北京嘉景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进行 0.4 亿孢子/mL 悬浮剂登记,用于防治多种蝗虫,推荐用量 525~600 mL/hm2 (35~40 mL/667m2 ), 施用方式为喷雾,使用时期为蝗虫低龄若虫期(蝗蝻) 发生始盛期。 


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Kew1


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Kew1,该病毒最早由 Rose 等于 1985 年从受感染的芹菜夜蛾幼虫中分离得到,Kew1 毒株由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 开发获得,英文名称:Anagrapha falcifera nucleopolyhedrovirus Kew1 (AnfaNPV Kew1)。


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属于杆状病毒科中的核型多角体病毒属,其附着于植物叶片等部位被昆虫取食后,在消化液作用下游离出杆状病毒粒子, 特征性侵入昆虫组织的细胞核,致使细胞破裂,这将扩大侵染,最终致死。该病毒可经其他方式感染害虫,如通过伤口、粪便、天敌和死虫虫体等水平传播,或通过卵携带垂直传播,在种群内长期流行,具有抗性风险低和持效期长等特点。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靶标为包括芹菜夜蛾在内的多种鳞翅目害虫。


安徽科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100亿PIB/mL 母药登记 ( 登 记 证 号 PD20230095),同时登记20 亿PIB/mL 悬浮剂(登记证号PD20230093),用于防治玉米螟,推荐用量1500~1875mL/hm2 (100~125mL/667m2 ), 施用方式为喷雾,使用时期为玉米螟卵孵盛期至低龄幼虫(3 龄前)。 


草地贪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KYc01


草地贪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KYc01由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分离获得,属于杆状病毒科中的核型多角体病毒属,英文名称:Spodoptera frugiperd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 KYc01 (SfMNPV KYc01)。其作用机理与上述核型多角体病毒类似,可侵染昆虫组织细胞核,而后扩大侵染,最终致死。


河南省济源白云实业有限公司进行15亿PIB/mL 悬浮剂登记(登记证号 PD20230647),用于防控玉米草地贪夜蛾,推荐用量600~750mL/hm2 (40~50mL/667m2 ),施用方式为喷雾,使用时期为低龄幼虫发生始盛期。


草地贪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Hub1


草地贪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Hub1,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于 2020 年从湖北省草地贪夜蛾的幼虫上采集得到,英文名称:Spodoptera frugiperd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 Hub1 (SfMNPV Hub1), 保藏编号为 CCTCC No.V202054,于 2020 年 9 月 3 日 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


草地贪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Hub1 属于杆状病毒科中的核型多角体病毒属,防治靶标为包括草地贪夜蛾和甜菜夜蛾在内的多种夜蛾科害虫,对 2 龄草地贪夜蛾幼虫 LC50 为 1.68×105 OBs/mL,对甜菜夜蛾幼虫 LC50 为 1.35×105 OBs/mL,均表现出良好的杀虫活性。该病毒株分离自中国湖北省,相较于采集自美国或墨西哥等地理区域相隔较远的病毒株产品,对亲缘关系较近的国内蝗虫具有更高效的防治潜力。


安徽虫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持有该产品的制备和使用方法专利ZL202011011680.9,优先权日2020年9 月 23日。安徽科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100亿PIB/mL母 药登记(登记证号PD20230103),同时登记20 亿PIB/mL 悬浮剂(登记证号 PD20230100),用于防控玉米草地贪夜蛾,推荐用量1125~1178mL/hm2 (75~125mL/667m2 ),施用方式为喷雾,使用时期为低龄幼虫发生始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