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
取消
确定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利信息
我国草莓用农药登记现状分析
来源:农化专利网   发布时间:2021-07-26 09:34
简述
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属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果实饱满多汁、酸甜适口、营养丰富,素有“水果之王”的美誉;同时,草莓生长周期短、收益早,经济效益高,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青睐。

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属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果实饱满多汁、酸甜适口、营养丰富,素有“水果之王”的美誉;同时,草莓生长周期短、收益早,经济效益高,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青睐。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草莓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


近年来,随着草莓设施栽培面积的不断增加,轮作、倒茬困难,导致草莓连作障碍发生普遍,炭疽病、枯萎病、根腐病等土传性病害发生日益加重;此外,草莓病毒病、蚜虫等危害也较重,严重影响了草莓产业健康发展。农药是控制作物病虫害的重要农业投入品,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草莓的生产离不开化学农药,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易造成食品安全风险,甚至降低行业公信力。



2017年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规定,未经登记的农药不得生产、经营、使用,获得登记的农药不得超出登记范围施用。


鉴于此,笔者分析了我国现有草莓用药的登记使用情况,以期为草莓农药的安全合理使用及后续草莓用农药登记管理提供参考。


1

我国草莓用农药登记产品数量与类别


1.1 产品数量

通过查询《中国农药信息网》,截至2021年5月14日,我国现有登记农药4.2万余个,其中可用于草莓且在有效期内的农药产品共107个,占比极低;其中,单剂81个,混剂26个。


1.2 农药类别

由图1可以看出,在我国登记的草莓用农药中,杀菌剂数量最大(90个),占登记农药总数的84%,其次为杀虫剂(12个),占总数的11%;植物生长调节剂(3个)和除草剂(2个)占比较低,分别为3%和2%。


通过《中国农药信息网》数据可知,在草莓登记的90个杀菌剂中,单剂66个,混剂24个;而草莓登记的12个杀虫剂均为单剂。


2

草莓登记农药有效成分及防治对象分析


图片

图1 我国草莓用农药登记类别分析

2.1 杀菌剂

在登记的90个草莓用杀菌剂中,共涉及到33个有效成分。其中,化学杀菌剂69个,生物源杀菌剂6个(苦参碱2个、蛇床子素1个、互生叶白千层提取物1个、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1个及多抗霉素1个),微生物制剂15个(枯草芽孢杆菌12个、解淀粉芽孢杆菌1个、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1个及木霉菌1个)。

在69个化学杀菌剂中,啶酰菌胺12个(单剂4个,混剂8个),防治对象为灰霉病和白粉病;四氟醚唑10个(单剂8个,混剂2个),防治对象为白粉病;醚菌酯9个(单剂5个,混剂4个),防治对象为白粉病;吡唑醚菌酯9个(单剂3个,混剂6个),防治对象为白粉病、灰霉病和叶斑病;嘧菌酯8个(单剂2个,混剂6个),防治对象为白粉病和炭疽病;苯醚甲环唑8个(单剂4个,混剂4个),防治对象为炭疽病、白粉病和枯萎病;克菌丹5个(均为单剂),防治对象为枯萎病;咯菌腈4个(均为混剂),防治对象为灰霉病;粉唑醇3个(单剂2个,混剂1个),防治对象为白粉病;嘧霉胺3个(单剂2个,混剂1个),防治对象为灰霉病;咪鲜胺2个(均为单剂),防治对象为炭疽病;氰烯菌酯2个(单剂1个,混剂1个),防治对象为枯萎病;氟菌唑2个(均为单剂),防治对象为白粉病;戊唑醇2个(均为单剂),防治对象为炭疽病;氟吡菌酰胺2个(均为混剂),防治对象为灰霉病和白粉病;肟菌酯2个(均为混剂),防治对象为白粉病和灰霉病;氟啶胺1个(单剂),防治对象为炭疽病;戊菌唑1个(单剂),防治对象为白粉病;棉隆1个(单剂),防治对象为根腐病;乙嘧酚1个(单剂),防治对象为白粉病。

从作用对象看,在草莓登记的90个杀菌剂中,可用于防治白粉病的43个(单剂32个,混剂11个),主要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四氟醚唑、吡唑醚菌酯、醚菌酯、粉唑醇、氟菌唑等;灰霉病32个(单剂20个,混剂12个),主要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克菌丹、啶酰菌胺、嘧霉胺等;炭疽病13个(单剂10个,混剂3个),主要包括咪鲜胺、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嘧菌酯等;枯萎病3个(单剂2个,混剂1个),主要为氰烯菌酯、木霉菌等;根腐病2个(均为单剂),分别为棉隆和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叶斑病1个(单剂),为吡唑醚菌酯。

2.2 杀虫剂

在登记的12个草莓用杀虫剂中,共涉及到8个有效成分,包括联苯肼酯4个、苦参碱2个、吡虫啉、乙螨唑、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伊维菌素、藜芦碱和硫酰氟各1个。值得注意的是,草莓用生物源杀虫剂5个,占比较高。

从防治对象看,用于红蜘蛛防治的产品有6个,主要为联苯肼酯、乙螨唑、伊维菌素和藜芦碱;用于蚜虫防治的杀虫产品有3个,为苦参碱和吡虫啉;此外,还有联苯肼酯用于防治二斑叶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用于防治斜纹夜蛾,硫酰氟用于防治根结线虫。

2.3 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登记用于草莓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3个产品,涉及到2个有效成分,分别为噻苯隆和2,4-表芸苔素内酯,用于调节生长。

登记用于草莓的除草剂产品仅2个,有效成分均为甜菜宁·安,用于防除一年生阔叶杂草。

3

草莓登记农药剂型分析


目前,我国规定了134种农药剂型。由图2可以看出,在登记用于草莓的107个农药产品中,悬浮剂有31个,占比29%;其次为可湿性粉剂(21个)和水分散粒剂(20个),分别占比20%和19%;水乳剂12个,占比11%;乳油和可溶液剂占比均为6%,其它剂型水剂、微粒剂、微囊粒剂等合计占比9%。

图片

图2 我国草莓用农药登记剂型分析

4

草莓登记农药毒性分析


农药的毒性是指其对人和畜、禽等动物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毒害作用,根据毒性大小将农药毒性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5个级别。《农药管理条例》规定,蔬菜、瓜果的生产种植一律不得施用高毒、剧毒农药。《中国农药信息网》数据显示,登记用于草莓的107个农药产品中,中等毒性3个(分别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唑醚·氟酰胺和硫酰氟),占比最低;低毒级数量最大(92个),占比86%;微毒12个,占比11%(图3)。

5

总结与展望

图片

图3 我国草莓用农药毒性分析

5.1 草莓用农药登记数量少、种类不均衡

我国的农药登记制度起步较晚,仍处于不断发展完善阶段。目前,我国农药登记的主体为农药生产、研发及进口企业,导致我国农药登记存在不均衡的现象。截至目前,我国草莓用农药登记产品仅107个,其中杀菌剂占比84%。在杀菌剂中,防治对象主要为白粉病和灰霉病,其中多地草莓灰霉病已出现对登记药剂的抗药性报道。此外,防治炭疽病、根腐病、病毒病等的药剂,以及杀线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登记药剂数量均较少。生产上可选用的药剂有限,易造成农药超范围滥用,产生果品质量安全隐患。新型杀菌剂、杀线虫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数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5.2 剂型相对环境友好

在我国登记的草莓用农药产品中,可湿性粉剂仅占比20%,相对安全、环保的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和水乳剂占比分别为29%、19%和11%。建议进一步加快推进草莓用无尘、水基、高效环保农药剂型的发展。

5.3 生物产品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获得登记的107个草莓用农药产品中,包含6个生物源杀菌剂、15个微生物菌剂和5个生物源杀虫剂。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绿色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高效、安全、环境友好型生物农药将越来越成为研究热点。建议进一步加强草莓用生物农药的研发和登记,助力草莓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姜莉莉田中一久卢小永孙瑞红武冲

来源:生物灾害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