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
取消
确定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利专论
收藏!专利挖掘布局实操教学
来源:中国农化专利网   发布时间:2018-10-22 14:26
简述
我们进行一个小测试,专利权人A有一件关于茶杯的专利,我们叫它专利A,依据权利要求,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就是茶杯。那么专利权人B,他在杯子的基础上加了一个盖,我们称之为专利B,一种带盖的茶杯。

我们进行一个小测试,专利权人A有一件关于茶杯的专利,我们叫它专利A,依据权利要求,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就是茶杯。那么专利权人B,他在杯子的基础上加了一个盖,我们称之为专利B,一种带盖的茶杯。

现在问大家几个问题:

image.png 

先看问题1,专利权人A拥有一件专利,保护范围是一种茶杯,没有说这个茶杯带不带盖,那么现在专利权人B相当于做出了一个选择发明,他是在专利权人A这种茶杯的大范围基础上,加了一个盖,相当于在大范围当中圈出一个小范围。

其实好多发明都是这样的,除非你是原创性发明、开拓式发明,那样的发明可能会有很大的一个保护范围,其实很多发明都是改进发明。

改进发明就可能存在一个情况,就是别人已经布好了一个大圈,你只是在大圈的基础上做了一个小圈。现在大圈是专利权人A的,小圈是专利权人B的,专利权人A生产这种不带盖的茶杯没问题,但是你生产这种带盖的茶杯,就必然会落到专利权人B的保护范围内。

那么反过来看专利权人B,这种带盖的茶杯是你的专利。但是你在实施专利,生产这种带盖茶杯的时候,一定会先制造出一个杯子,那么你造杯子的时候,就落到了专利权人A的保护范围内,所以说你也不能自由生产销售这种带盖的茶杯。

那么专利权人B怎么去应对专利权人A的诉讼呢?

当然现实生活中可能有多种可能,比如专利权人A和B相互合作,那么他们俩之间就是交叉许可,我可以用你的,你也可以用我的。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专利权人A,死活不让专利权人B使用,那专利权人B就没有办法了,他也不能生产了。

那么我们需要思考的是:

专利到底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要做挖掘布局?

 

案例1

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快二十年了,至今没有几家可以在全球立足的互联网企业,你辛辛苦苦花钱搞研发,我等你成功了,直接抄袭,然后再稍作改进,效果比你原创的更好,而且价格还便宜一半(研发没花钱那),创新无用论,根本原因就是我们不尊重知识产权。

所以有很多企业应该去申请布局专利,但是他没有去申请,可能也没有意识到。但是我们要做产品,产品要上市,面向市场,面向消费者,一旦别人家看到了觉得你做的好,那就会被反向工程。

反向工程就是把你的结构研究清楚了,回过头造出一个来。这很像中国以前发展的套路,是买国外的东西进行拆解,拆解完了之后就会去抄他们的。所以大多时候,国外的产品很贵,我们的产品比较便宜。

当然目前我们中国的企业,也做出了自己的创新,如果还没有专利布局这个意识的话,容易被其他人抄袭,别人抄袭完了之后卖的比你还便宜。

为什么卖的比你又便宜?就是因为研发没花钱,我又把你的东西研究清楚了,站在你的肩膀上,进一步的创新。

根本原因在哪?就是我们没有专利保护意识。

 

案例2

A公司研发了一个产品,申请下来一个专利,B公司抄了这个产品。A公司就去法院起诉,但是法院最后判定B不侵权。这是为什么呢?

我觉得大部分情况是这样的,A公司虽然拿到证书,但是你的保护范围太小,因为我们都知道判断侵权只看权利要求,尤其是独立权利要求。

我看到有很多申请人,为了拿到一个证,他把权利要求写得很小,或者是一开始可能独权写的很大,但是它从属权利要求没有逐层的缩进,没有一个很好的层次感。这样就导致审查员会把他很大范围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又要把程序权利要求补进去。

不管怎么样,A公司拿了这么一个专利,它的保护范围可能小了。这样的一个专利,可能价值不是很大。那么B公司虽然抄袭产品,但是分析保护范围的时候发现并不落到A公司的保护范围内,这样的话是不侵权的。

 

案例3

公司A研发了某个产品,申请下来一个专利,那么B公司抄了这个产品。A公司发起诉讼,法院判定B侵权。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种情况,就是你告我侵权,我显然要去提出无效,虽然你申请了专利,你的保护范围也是没问题的,但你的权力是不稳定的,就容易被别人无效掉了。

即使是国际的大型药企,他的专利是比较核心的,也经过很完善的一个包装,或者是专利完全布局的,但仍然有可能是不稳定的。

从这几个例子中,我们能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专利挖掘布局的目的就是让你的好技术换来好保护。

我觉得有两个很重要的指标:

1)专利的保护范围要合适;

2)权利要求要稳定。

所以如果你的保护范围不合适,别人会很轻易的规避掉;你的保护范围虽然合适了,但是不稳定,别人也会轻而易举的把你无效掉。

相当于你申请的专利是一颗深埋的地雷。如果别人想进你的领地,需要绕开那个雷或者把你的雷排走。

所以专利挖掘布局,其实更像是一个互相挖雷埋雷的过程。

来源《知识产权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