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内卷’的大环境下:
许多企业已经站在了法律的边缘与管理的十字路口。“996”工作制、模糊的加班边界、无偿加班,如今已成为法律风险的高发区。
当反内卷转化为政策导向,企业若不能顺势而为,不仅可能面临劳动监察的处罚,更会在人才争夺战中陷入被动。
法律红线
上一篇文章中,笔者整理了在‘反内卷’的大环境下的法律红线,主要涉及三部法律,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
另外一个方面,2025劳动法新规也更加清晰地指出:
不缴社保就是违法!哪怕员工签了“自愿不缴社保” 协议,也会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而无效。
在此大前提下,《劳动法》中关于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加班报酬的规定会更加严格的执行,随着各地劳动监察部门加大执法力度,那些依靠延长工作时间维持竞争力的企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我们应该意识到,合规不是成本,而是竞争力的新维度。
从规避风险到创造价值
此时推进反内卷不是削弱企业竞争力,而是要通过提升单位时间价值创造能力,实现真正的效能革命。
重建管理制度
作者在做律师前也一直在企业工作,非常能感同身受的是劳动者因为过度工作而身心俱疲,当创新因思维枯竭而停滞不前,企业最终也会成为受害者。健康可持续的劳动实践不仅能够减少人才流失、提升雇主品牌价值,更能够为企业注入持续创新的活力。
反内卷的本质不是反对奋斗,而是反对无效消耗;不是降低标准,而是提升效能。
所以企业要做的是重建管理制度。包括规范用工管理,杜绝违法加班;完善公司治理,建立反不正当竞争内部审查机制;重构绩效考核,摒弃单纯以工时、销售额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引入创新、质量、客户满意度等多元指标。
差异化竞争思路
低价竞争、强制加班等手段被法律明令禁止,企业必须放弃价格战寻找新的差异化路径。通过差异化产品、创新突破和专利布局构建企业核心的竞争力。
作者也在FTO和专利分析方面研究跨国企业和国内企业的差距。差异化产品不仅是避开价格战的有效策略,更是企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创造"的关键一步。
在知识产权资产保护方面,企业需将创新成果通过专利布局转化为受法律保护的核心资产来防止模仿和侵权,同时差异化产品也可以让企业参与欧美市场的高端竞争。完善的专利布局既能防范侵权风险,又能通过授权许可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最终使企业在新竞争格局中占据制高点,实现合规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
摆脱内卷不是要放弃竞争,而是要竞争更有价值的领域。
笔者认为,当今大经济环境下提出‘反内卷’是产业链的重构。真正的竞争力不在于突破底线,而在于提升上限。
笔者在思考本片文章的议题时,也考虑过在“反内卷”的大环境下。“如何规避法律风险”并不是适当的议题,而应该是“如何在法律框架内创造最大价值”。破卷之道,不在卷外,而在卷中。不是通过逃避约束,而是通过拥抱约束、超越约束,最终在约束中获得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