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
取消
确定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蚜虫克星来了!这种天然物质的“升级版“,既能赶跑害虫又能引来帮手!
来源:植虫菌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5-08-18 10:03
简述
“Editing Plant Volatile Isoeugenol for Integrated Aphid Management: Discovering Ecofriendly Insect Behavioral Regulators with Push−Pull Activity Targeting Odorant-Binding Proteins”。

“Editing Plant Volatile Isoeugenol for Integrated Aphid Management: Discovering Ecofriendly Insect Behavioral Regulators with Push−Pull Activity Targeting Odorant-Binding Proteins”发表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文章主要研究编辑植物挥发性异丁香酚用于蚜虫综合管理:发现靶向气味结合蛋白、具有推拉活性的生态友好型昆虫行为调节剂。


研究背景与目的


蚜虫是农业和园艺领域极具破坏性的害虫,传统化学防治虽能短期抑制其数量,却会引发抗药性和生态安全问题。基于化学生态学的“推拉”策略作为可持续害虫管理方法,通过驱避害虫(“推”)和吸引其天敌(“拉”)实现生态平衡。本研究以蚜虫(Acyrthosiphonpisum)的OBP9和异色瓢虫(Harmoniaaxyridis)的OBP15为靶标,对异丁香酚进行结构修饰,旨在开发兼具“推拉”活性的生态友好型昆虫行为调节剂,用于蚜虫综合管理。


研究方法


材料与实验设计:选用异丁香酚及其合成的酯类衍生物(I-01至I-11),通过荧光竞争结合实验、分子对接等方法,测定其与ApisOBP9和HaxyOBP15的结合亲和力。


行为学实验:利用T型管嗅觉仪评估对蚜虫的驱避活性,Y型管嗅觉仪评估对异色瓢虫的吸引活性,并计算驱避率和吸引力。


分子机制研究:通过丙氨酸定点突变模拟、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等,分析化合物与靶蛋白的结合机制,包括疏水相互作用、电荷分布等。


安全性评估:预测并测试目标化合物对蜜蜂、瓢虫、寄生蜂及植物的毒性。


主要结果


结合亲和力:多数异丁香酚衍生物与ApisOBP9和HaxyOBP15的结合活性显著高于异丁香酚,其中化合物I-10表现最优,因其具有更高的疏水性、更大的疏水表面积和更广泛的电荷分布。


微信图片_2025-08-18_100346_688.jpg


行为活性:I-10对蚜虫的驱避率高达72.72%,对异色瓢虫的吸引力显著,且对雄性瓢虫的吸引活性强于雌性,在100μg剂量时效果最佳。


微信图片_2025-08-18_100349_819.jpg


分子机制:I-10通过疏水相互作用与两种OBP紧密结合,其较小的HOMO-LUMO能隙(化学柔软性高)和与蛋白口袋的静电互补性增强了结合能力。


微信图片_2025-08-18_100352_683.jpg


安全性:I-10对蜜蜂、瓢虫、寄生蜂及蚕豆均无显著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微信图片_2025-08-18_100355_445.jpg


结论与意义


本研究成功设计并合成出高效的异丁香酚衍生物I-10,其通过靶向OBPs实现对蚜虫的强驱避和对异色瓢虫的强吸引,且生态安全性良好。这为基于昆虫嗅觉系统开发植物源害虫行为调节剂提供了新思路,为可持续农业中的蚜虫综合管理提供了生态友好型解决方案。未来需进一步验证其田间应用效果及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