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
取消
确定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国内企业首次在我国登记吡噻菌胺产品
来源:农化专利网   发布时间:2025-08-01 15:20
简述
2025年7月4日,中农立华(天津)农用化学品有限公司申请的30%吡噻菌胺·吡唑醚菌酯悬浮剂产品(吡噻菌胺12%+吡唑醚菌酯18%)获批登记,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草莓灰霉病。

2025年7月4日,中农立华(天津)农用化学品有限公司申请的30%吡噻菌胺·吡唑醚菌酯悬浮剂产品(吡噻菌胺12%+吡唑醚菌酯18%)获批登记,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草莓灰霉病,推荐以20~40毫升/亩剂量,于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兑水30~45公斤/亩均匀喷雾,也可根据草莓长势适当调整用水量,根据病害发生情况,每间隔7~10天施药1次,每季最多使用3次,安全间隔期3天。这是国内企业首次在我国登记吡噻菌胺产品,也是吡噻菌胺首次在我国草莓上登记。


吡噻菌胺属于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作用于柠檬酸循环和线粒体电子传递链,通过抑制琥珀酸脱氢酶(复合物Ⅱ)的活性从而阻断电子传递,导致不能提供机体组织的能量需求,进而杀死防治对象或抑制其生长发育,同时具有渗透和内吸性、杀菌谱广等特点。吡唑醚菌酯属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作用速度快,能有效控制叶片中的病原孢子,兼具预防作用和治疗作用。


此前,日本三井化学植保株式会社(原日本三井化学AGRO株式会社)在我国独家登记吡噻菌胺,2个产品分别为99%原药和20%悬浮剂,其中后者用于防治番茄灰霉病、葡萄灰霉病和黄瓜白粉病;在我国草莓上登记的吡唑醚菌酯产品共有19个,其中单剂5个,复配剂14个,分别用于防治灰霉病(9个)、白粉病(6个)、炭疽病(5个)和叶斑病(1个)。


GB 2763规定吡噻菌胺和吡唑醚菌酯在我国草莓中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分别为3 mg/kg(临时限量)和2 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