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加强对百草枯的监管
虽然我国已全面禁止生产销售百草枯,但近几年市场上仍在公开销售或私下交易,甚至变换名称继续销售。为了减少和杜绝农民因误服、飞溅伤害和故意自杀引起的百草枯中毒现象,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百草枯生产销售的监管。
4.2 加快百草枯新剂型的研发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剂型加工技术也日趋完善。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选择新型材料负载百草枯,达到减小毒性、减少环境污染、控制缓释等目的。例如,多聚物纳米颗粒可以包埋负载百草枯,达到降低毒性、增加除草活性的效果;新型纳米材料多壁碳纳米管在农业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研究表明多壁碳纳米管可降低百草枯对拟南芥的毒性;笼基金属有机物框架材料可以通过孔尺寸的调节、修饰来实现对剧毒农药的吸附。近年来,在超分子化合物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基于环糊精、柱芳烃和葫芦脲为主体分子构建的纳米胶囊,由于其对环境的响应,在药物或除草剂剂型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上述研究为今后减小百草枯对人体和环境的负面影响提供了重要参考。
4.3 注重对百草枯中毒的治疗研究
目前,公认的有效治疗百草枯中毒的方法是催吐、洗胃和采用5%硫酸镁和蒙脱石导泻来加速毒物的排出和减少吸收。近年来,通过电化学高级氧化法、血液灌流法、间充质干细胞法治疗百草枯引起的器官损伤方面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但是截至目前,针对百草枯中毒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需要在明确百草枯中毒综合发病机制的基础上,寻求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来源:现代农药杂志
作者:孙金秋, 马艳, 任相亮, 胡红岩, 姜伟丽, 马亚杰, 王丹, 宋贤鹏, 马小艳.
单位介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