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代谢物的制备不仅为登记工作提供了可行性支持,同时为原药工艺路线提供了技术参考。
20世纪末,对羟基苯基丙酮酸酯双氧化酶HPPD确定为除草剂的新靶标,也是目前最重要的除草剂靶标之一。苯唑草酮(Topramezon)是由德国巴斯夫公司发现和开发的第一个苯甲酯吡唑酮类除草剂,属于HPPD类抑制剂,HPPD是一种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包含并依靠Fe2+起配位作用的非血红素氧化酶。
苯唑草酮代谢物T319的化学名称为4-[2-甲基-3-氰基-4-甲基磺酰基]-1-甲基-5-羟基-1H-吡唑,因需要引入氰基,目前主流路线是以氰化物为原料,发生苯环上取代反应,合成路线复杂,所用药品危险且毒性较大,不适合大量制备。与此同时,避免利用插羰反应合成目标产物,插羰反应不仅需要使用毒性大且难以操作的CO气体,同时贵金属的使用和回收再生等也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开发一种原料安全易得、合成路线简单的工艺路线,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以化合物2-甲基-3-羧基-6-甲磺酰基苯甲醛肟(Ⅰ)与碱反应生成中间体2-甲基-3-羧基-6-甲磺酰基苯腈(Ⅱ),经分离提纯后在缩合剂和缚酸剂的作用下与化合物1-甲基-5-羟基吡唑(Ⅲ)生成苯唑草酮代谢物T319(Ⅳ)(图1)。

图1 T319合成反应方程式
50 g(0.19 mol)化合物 Ⅰ 溶于100 g 1,2-二氯乙烷中,加入20 g (0.15 mol)质量含量30%液碱,温度设定65 ℃,保温4 h, 后分液,上层为有机相,有机相70 g水洗一次,水相50 g 1,2-二氯乙烷洗一次,合并有机相,有机相用100 g质量含量10%的盐酸水溶液洗涤两次,100 g水洗两次,后将有机相减压浓缩至不出馏分,加入少量甲醇分散,放置过夜析出固体,抽滤,少量甲醇洗涤,烘干后得到42.55 g中间体 Ⅱ 粉色固体,质量含量为97.2%,收率为90.8%。
反应瓶加40 g(0.16 mol)中间体 Ⅱ、100 g 1,2-二氯乙烷、17.9 g(0.18 mol)化合物 Ⅲ、55.3 g(0.40 mol)碳酸钾,搅拌均匀后滴加22.0 g(0.19 mol)甲基磺酰氯,控温50 ℃,滴加完毕后保温1 h, 分别加入100 g水洗涤3次,后负压浓缩近干,加入100 g甲醇降温析出,抽滤,少量甲醇洗涤,得到45.9 g黄色固体,质量含量98.2%,收率88.2%。
苯唑草酮代谢物T319的制备方法,以2-甲基-3-羧基-6-甲磺酰基苯甲醛肟为初始原料,1,2-二氯乙烷为反应溶剂,控温65 ℃,反应4 h, 与液碱发生不均相脱水反应,经分离提纯后得到中间体2-甲基-3-羧基-6-甲磺酰基苯腈,质量含量97.2%,收率90.8%。后与1-甲基-5-羟基吡唑反应,以1,2-二氯乙烷为反应溶剂,碳酸钾为缚酸剂,甲基磺酰氯为缩合剂,控温50 ℃,反应1 h, 经分离提纯后得到代谢物4-[2-甲基-3-氰基-4-甲基磺酰基]-1-甲基-5-羟基-1H-吡唑,质量含量98.2%,收率88.2%。
用液相色谱检测中间体及代谢物产品含量。同时,使用核磁氢谱及碳谱验证了其分子结构。提供的制备方法的原料易得,步骤简单,操作便捷,实验过程可控,无需苛刻的反应环境,条件温和,工艺易于实现,实现了苯唑草酮代谢物的大量制备,能够充分满足农药登记的样品量需求。
本文作者:吕祥超; 仝亚飞; 姜荣猛; 等(山东亿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