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古道,华北新城,4月24~25日,由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农药市场信息中心、《农药市场信息》传媒主办,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保产品推广工作委员会指导,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支持,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冠名,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特别协办,利民控股集团、克胜蜻蜓农服、中捷四方生物科技协办,石家庄市深泰化工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四届杀菌剂发展与推广应用交流会在石家庄顺利召开。

本届会议主题聚焦杀菌剂与创新绿色发展,受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农药企业负责人、产品开发推广与应用负责人、科研院所研究人员、植保农技人员、农资经销服务商、种植大户的热捧,本次会议参会人数大大超过预期,达到了近300人。面对当下疫情还未完全平息的局面,农药行业仍呈现出如此兴荣之势,让人对于未来我国农药行业发展更加充满信心。
一、“四个面向”打造专业杀菌剂会议,十年系列会议助力我国植保行业健康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袁会珠研究员致辞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袁会珠研究员致辞说,在制定本次会议内容时,组委会按照四个面向来布局,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第一面向世界,杀菌剂是一个现代科学产业,在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杀菌剂产品发展迅速,因此在本次会议上我们邀请当前在国际前沿的一些科学家来进行讲解,让大家了解最新的杀菌剂知识与发展动向。
第二面向国家,国家对于杀菌剂有着严格的监管,杀菌剂不仅要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也要符合国家管理的要求,因此本次会议也邀请到农业农村部的领导来对相关政策进行讲解。
第三面向杀菌剂主战场,我们要更深入了解杀菌剂的抗性问题,还有当前如小麦赤霉病、主要蔬菜病害等当前亟需解决的主要病害问题着手,邀请相应的专家来分析。
第四面向市场需求,当前一些植物病害的发生会造成非常严重的作物减产,因此市场需要哪些杀菌剂来进行防治,也在本次会议上进行相应的介绍。

《农药市场信息》传媒的顾旭东总编辑在开场致辞
《农药市场信息》传媒的顾旭东总编辑在主持大会开幕式时说:“今年是我们杀菌、除草、杀虫剂系列会议召开的第十年,也是这个系列会议第四轮的开始,随着这些年会议的顺利举办,会议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而这一系列会议也为农药植保行业创新、绿色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近几年我国杀菌剂产业的发展可圈可点,行业向着绿色创新快速发展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助理秘书长段又生博士致辞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助理秘书长段又生博士在本届会议上致辞说,过去的一年,尽管受疫情、极端天气等影响,我国农药产量还是实现了由降转增的良好局面,同时农药出口实现了二位数的大幅增长,成为近十年来农药出口的最好年份,我国农药在国际市场占有份额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化工行业里,农药产业也是表现较好的一个行业。
对于杀菌剂产业来说,过去的杀菌剂一直是我国农药行业的短板。然而值得高兴的是,近几年我国杀菌剂产业的发展可谓是可圈可点,有些品种品质已经可以与国外同类品种相媲美。随着农产品种植结构和种植模式的变化,高附加值的水果、蔬菜、观赏植物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以及大棚果蔬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可以预计,未来杀菌剂的市场整体将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巴斯夫(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农业解决方案部开发部高级经理陆悦健博士致辞
作为会议的冠名单位,巴斯夫(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农业解决方案部开发部高级经理陆悦健博士致辞说,巴斯夫作为全球领先的化工企业,创新和企业社会责任一直是公司的核心价值。巴斯夫在全球化工企业中率先提出碳中和的目标,同时在投资100亿的湛江一期项目中率先全部使用可再生能源,这是巴斯夫对全人类的一个承诺和实际行动。
在农业解决方案的业务领域中,巴斯夫摒弃了以前追求产品和方案的极致效果,提出了平衡之道,通过产品+服务+工具让农业投入与产出达到一定程度的平衡,从而为减排和绿色农业提供更好的方案。在产品的创新上,巴斯夫也是朝着安全、环保这个方向,近些年不断推出全新的安全、环境友好的产品。近三年,巴斯夫陆续推出两个杀虫剂化合物,一个全新杀菌剂化合物,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还将推出多个杀虫剂、除草剂和杀菌剂化合物及产品。
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葛尧伦董事长致辞
作为本次会议的特别协办单位,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葛尧伦董事长致辞说,此次杀菌剂会议举办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前,正当时。近年来,受农作物种植面积,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作物病害发生面积及发病程度逐渐加重,同时病原菌的抗药性也显著提升,如小麦赤霉病、小麦锈病、瓜类白粉病、水稻稻瘟病、蔬菜土传病害等防治难度加大。同时新的药剂创新、绿色环保等问题都亟需解决。
杀菌剂也在向着绿色创新快速发展,这从近几年杀菌剂登记上就可以看出:一是首次在国内研发生产的新杀菌剂品种成为登记的主流,显示了创新正成为农药发展的趋势;二是获得正式登记的单剂和混剂产品中,以悬浮剂为代表的环保型剂型在新登记的产品中占据主流,反映了杀菌剂在环保方面的显著进步;三是登记的杀菌剂品种中,生物杀菌剂比例大幅度上升,生物源杀菌剂的占比提高,表明生物杀菌剂农药越来越受到青睐和重视。
三、杀菌剂药效评审这些常见问题要避免,农药登记的“三个鼓励”要牢记

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药效审评处杨峻处长作报告
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药效审评处杨峻处长在本次会议上带来“杀菌剂登记药效评价常见问题及管理政策”的报告,据杨峻处长介绍,2020年共受理农药产品登记申请2874个是2019年的1.9倍,增加了90%。受理登记变更申请1156个,比2019年增加47%。
农药登记呈现的特点是:一是农药生产企业持续减少。农药企业1896家,其中境外企业126家,近三年减少企业310家。二是低毒微毒农药持续增加。低毒微毒农药产品占比持续增加,从2013年的78%上升到2020年的85%。近年新增登记的农药产品中,低毒微毒农药占当年新增登记总数的比例均在90%以上。三是农药剂型优化更加明显。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和可分散油悬浮剂的比例持续上升,年均增长分别为9.1%、6.7%和17.0%。乳油、可湿性粉剂产品占比下降。四是杀菌剂和除草剂产品占比增加。杀虫剂产品数量占比持续下降,除草剂和杀菌剂的占比持续增加。从每年新增登记产品看,自2017年起,除草剂新增数量最多。
对于杀菌剂药效评审,杨处长在本次会议上也指出一些常见问题:一是资料不完整;二是活性低;三是混配不合理;四是试验设计不一致;五是对照药剂问题;六是试验剂量发问题;七是试验报告不规范;八是田间报告时效性问题;九是室内活性试验方法不合理;十是作物安全性试验问题;此外还有抗性风险评估资料问题等等。农药企业在进行杀菌剂药效评审时存在的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注意。
同时杨处长也提出对于农药登记的“三个鼓励”:第一,鼓励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生物化学农药登记,登记资料可以减免;第二,鼓励用药短缺特色作物登记,已登记产品可以扩作;第三,鼓励高效低风险、优于已登记产品、利于抗性治理、符合生产需求的产品登记。
四、2020年农药行业发展呈现7大特点,面对国际化竞争的四大建议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助理秘书长段又生博士在本次会议上带来“我国杀菌剂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报告。他总结2020年农药行业发展呈现的特点有七大特点:第一,农药产量平稳,同时产地开始转移;第二农药出口呈现增长态势;第三,农药行业主营收入小幅增长;第四,去年农药价格呈下滑趋势,尤其是杀虫、杀菌剂,今年以来未有大的改变;第五,虽然受到疫情一点影响,但行业利润保持稳定增长;第六,农药行业兼并重组趋势逐步体现;第七,2020年农药登记数量得到恢复性增长,说明行业已在逐步适应新的登记政策。
对于未来发展,段博士也提出相应的建议,他建议要从行业国际化竞争角度出发,统筹行业的管理政策。第一,处理好登记证件存量和增量关系,目前登记证件存量巨大,而增量缓慢,希望制订有关政策使登记证件能够流动起来。第二要全国管理统一尺度,杜绝无序低水平重复建设。第三要严格监管非法生产,保障生产资质授权的权威性。第四要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支持拥有新产品、先进工艺生产企业的发展。
在本次会议上,段博士同时也指出,杀菌剂有些产品目前掣肘、内卷情况较为严重,如吡唑醚菌酯。这个产品目前制剂登记总数已达547个,同质化产品太多,吡唑醚菌酯的价格也因此一路下跌。吡唑醚菌酯原来是非常不错的产品,如果因为企业间内卷导致价格卖不上去,是非常可惜的。国内农药企业在布局产品时,还是要注意差异性,多开发生产不同的产品。

五、关于杀菌剂创新两位大咖带来专业分享,中间体衍生化法、靶向杀菌剂必须了解

中化集团资深高级专家、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科委会常务副主任、新农药创制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刘长令老师作报告
众所周知,绿色农药创制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新农药创制周期长、高投入、高风险难度越来越大,但是带来的回报也是相当丰厚的。但是到底应该如何创制新农药呢,在本次会议上,我们邀请到这方面的权威,中化集团资深高级专家、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科委会常务副主任、新农药创制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刘长令老师来为大家讲解“近几年我国杀菌剂的创制热点及未来杀菌剂的研究方向”。
刘长令老师指出企业想要做好并长久的发展,必须要进行创新。其中杀菌剂研发的方向应当是以需求为导向的。杀菌剂创新要注意化合物创新、工艺创新、应用创新。新的杀菌剂要具备5要素:安全性高、专利权稳定、成本低、效果好、市场潜力大。绿色农药创制方法推荐中间体衍生化法,要使用绿色工艺,重视“三废”治理,化合物、组合物应用要做到高性价比、差异化。中间体衍生化法提倡首先对新产品在研究之前,就要考虑市场的开发,做到以市场为导向开发新产品。第二开发的新产品能够做到使上下游、中间体配套;“三废”治理注意要从源头治理,少用水作溶剂、除非能循环使用。第三要对开发的产品提早制订作物解决方案,提供配套服务。
南京农业大学的周明国教授作报告
靶向药物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国药物学家保罗·埃尔利希(Palu Ehrlich)基于药物治疗人类疾病的选择性提出的。但直至上世纪90年代,靶向药物才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成为人们研发的热点,并成为目前许多肿瘤和恶性疾病治疗的主要武器。而什么是靶向农药?它是瞄准和识别特定结构分子靶标的农药活性化合物或制剂。
大多数人对靶向农药只是听说过,或者不甚了解,在本次会议上,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的周明国教授带来了“靶向农药与杀菌剂创新及靶向应用技术研发”的报告。关于靶向杀菌剂创新研究进展,周教授说,杀菌剂生物学创新为靶向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一,结构上引入P、S、N、O等元素或各种杂环、-NH2、-NO2、-CN、-COOH等基团,实现了杀菌剂与靶蛋白特异性结合,提高了选择性和有效性。第二,基于同源分子靶标的分子设计,加快了杀菌剂创制速度,改善了生物学。第三,基于微管蛋白变异的或分化的结构,研发了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负交互抗性苯基脲类杀菌剂和苯酰胺类杀卵菌剂,获得截然不同的生物学特性。“生物技术引导的靶向杀菌剂一定是新一代颠覆性杀菌剂!”周明国做出大胆的预测。
六、我国主粮作物重大病害抗药性仍属可控,果树和蔬菜的病害抗药性问题较多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李永平高级农艺师作报告
我国主要病害的发生情况如何呢?在本次会议上,来自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李永平高级农艺师在他的报告“我国农作物病害及其抗药性发生发展的新特点与杀菌剂的筛选应用”中分享了相关数据:
李永平高级农艺师总结说,第一,我国主粮作物上的重大病害对药剂抗药性问题仍属于可控阶段,有较为高效的药剂可以应用。药剂的开发重点是降成本、绿色性、增产性、安全性,以及进一步优化药剂的使用技术。第二,个别病害的抗药性增长较快,例如水稻恶苗病,需要进一步开发新型药剂。第三,抗药性问题比较多的是果树和蔬菜的病害,例如卵菌纲为主的病原菌,抗药性发展快。第四,一些新的病害高效药剂较少,例如小麦茎基腐病、玉米青枯病、梨火疫病等,值得进一步开发。第五,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比较少,需要进一步研发。第六,三剂合一的使用技术,可望在生产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七、聚焦杀菌剂复配制剂研发难点,如何复配增效是关键
为什么要对杀菌剂进行复配?复配杀菌剂可以扩大防治谱;提高防治效果,降低成本 ;延缓抗性的产生;降低防治成本;产品差异化……这么多优点显而易见,所以复配杀菌剂是杀菌剂生产厂家都万分重视的事情。但是如何成功复配杀菌剂,并让其防效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中国农业大学的徐勇博士作报告
“新时期对农药制剂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农药制剂研发思路已发生改变,由简单理化转向有效成分的靶向传输和高效利用。”在本次会议上,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徐勇博士在他的报告“杀菌剂复配制剂研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中这样说。他谈到当前杀菌剂复配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保护性和内吸性杀菌剂混合使用,一种是不同作用机理或作用方式的杀菌剂混合使用,最后一种是相同作用机理混合使用。
而杀菌剂复配制剂研发的难点与关键问题有三点,一是剂型选择,二是制剂理化稳定性的提升,三是有效成分的高效利用。徐勇博士总结说,剂型的选择对提升杀菌剂防效有重要作用;低熔点、特殊官能团对复配制剂稳定性会产生一定影响;界面性能对有效成分高效利用有重要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陈淑宁副研究员作报告
此外,在本次会议上,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陈淑宁副研究员在她的报告“植物病原菌抗药性快速检测与杀菌剂增效机理”中也谈到杀菌剂药剂复配原则为:第一要延缓有害生物抗药性发展,延长药剂使用寿命;第二要扩大杀菌谱;第三降低生产成本,省工省时;第四要减少施药次数,降低农药毒性和残留,减轻环境污染,保护有益生物;第五要具有增效作用或加成作用。
其中大家往往比较关注的是增效作用这一环,那么什么是增效作用呢?陈淑宁副研究员解释说,所谓增效作用,是指两种不同药剂的混剂对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高于混剂中各个组分单独作用的预期值。增效作用的机制可能是各个特殊效果的综合,其中降低病菌的侵入,增加目标位点药剂组分的浓度可能是主要的原因。
增效作用可能产生的原因则有以下几点:第一,复配药剂中,各成分分别作用于病害循环的不同阶段;第二,混剂中一种药剂提升了另一种药剂的传导效率;第三,混剂中一种药剂增加了另一种药剂的活性;第四,药剂中一种药剂干扰了病原菌对另一种药剂的代谢或解毒作用。当然也有其他的各种可能性。企业想要使自己的产品通过复配后能得到更好的效果,可以参考以上几点来进行复配。
八、植保飞防快速发展带来诸多改变,杀菌剂采用航空低容量喷雾技术原理可行有效
随着植保飞防的快速发展,植保飞防带来了很多改变:改变了作物病虫害防治喷药人员主体;改变了病虫害防治的组织形式;改变了植保作业模式,从人背机器到人机分离;改变了对喷雾技术理论的认识;改变了喷雾技术,从大容量向低容量转变;改变了喷雾盲目性,提升了农药利用率;改变了我国植保技术面貌等。
在本次会议上,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袁会珠研究员在他的报告“杀菌剂航空低容量喷雾技术原理与控病减毒效果”中指出,实践证明杀菌剂采用航空低容量喷雾技术原理是可行有效的。植保无人飞机低容量喷洒杀菌剂可以有效控制大田作物病害,如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小麦白粉病、赤霉病等。植保无人飞机低容量喷雾技术可以显著减少农产品中因作物病害导致的毒素量,显著提升粮食品质。
九、小麦赤霉病、蔬菜病害等难点问题如何解决?治理对策来听专家详解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的马忠华教授作报告
2010年以来,小麦赤霉病年均发病面积约7100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20%,赤霉病已经成为长江中下游、江淮和黄淮南部常发性病害,而当下也正是防治赤霉病的关键时候。赤霉病菌可以产生镰刀菌毒素,严重威胁人畜健康,小麦在灌浆后期如遇阴雨天气,赤霉病病情会迅速上升。赤霉病不仅可以侵染小麦,还可以感染水稻,引起穗腐,同时由它引起的玉米穗腐病也日趋严重。如何更加深入了解这个一类病害,正确进行防治呢?在本次会议上,来自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的马忠华教授带来了“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与化学防治研究进展”的报告。
小麦赤霉病流行因素有哪些呢?马教授进行了分析,一是抽穗扬花期高温高湿天气非常有利于病害流行成灾;二是我国种植的小麦品种多数对赤霉感病甚至高感;三是大面积秸秆还田非常有利于病菌大量繁殖和积累;四是病菌的抗药性降低了药剂的防治效果。
那么应该如何合理用药,提高防效呢?马教授指出首先要分区施策: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等常发麦区,要坚持“主动出击”不动摇,全面落实赤霉病药剂防控措施。黄淮中北部、华北南部麦区,要坚持“预防为主”不放松,一旦穗期遇连阴雨天气,主动喷药防治病害。其次要适期防治,在小麦齐穗期至扬花初期主动用药,错过防治适期,药效很差。最后要科学选药,足量用药:流行年份需要2次防治,按照农药登记用量用药。
此外马教授特别指出,常发区必须主动用药防治,见花就要打药,药剂选择上,马教授推荐丙硫菌唑+戊唑醇、氰烯菌酯+戊唑醇、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防治效果较好。另外要注意无人机喷药时要选用小孔径喷头喷雾,同时,添加适宜的功能助剂、沉降剂等,提高施药质量。

河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王文桥研究员作报告
近年来我国蔬菜病害发生呈现以下这些趋势:
一是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马铃薯疮痂病、粉痂病、黑胫病、线虫病、茎基腐病等土传病害发生面积将扩大,危害加重。二是番茄溃疡病、瓜类蔬菜细菌性果斑病、茄果类蔬菜青枯病、芹菜软腐病等细菌性病害将常发。三是虫传或种传病毒(TY、TSWV、CGMMV)、细菌、真菌及卵菌病害将持续发生。四是灰霉病、菌核病、黑星病、细菌性流胶病等低温高湿病害将持续发生危害。五是霜霉病、晚疫病、早疫病、靶斑病、叶霉病、疫病等气传病害流行成为常态,局部暴发。六是新病害出现,包括复合侵染病害,给鉴别、诊断和防控带来挑战,需借助新方法新手段。七是次要病害演化为主要病害,偶发病害演化为常发病害。
针对上述这些情况,应该怎样对蔬菜病害进行合理的防治呢?在本次会议上,来自河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王文桥研究员在他的报告“近年来主要蔬菜病害发生及抗性特点与趋势及其治理对策”中指出,第一要加强病菌变异及病害发生流行监测,早治理。第二要加强抗药性监测和治理对策研究应用,限制抗药性问题突出的药剂登记应用,引进高效替代药剂。第三加强对新病害诊断鉴别、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发应用。第四加强高效低毒或环保型农药及其精准高效使用技术研发。第五要加强病害综合治理,以作物为中心,统筹考虑农业防治(新优多抗品种、换根嫁接、合理轮作、穴盘基质化育苗、环保型土壤消毒)、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高效精准安全化学防治。第六要加强绿色防控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
十、杀菌剂——企业不可错过的必争之地!产品如何布局注意这5点
农化行业独立研究咨询师秦恩昊老师作报告
农化行业独立研究咨询师秦恩昊老师带来“全球杀菌剂热门品种市场评析兼论企业产品布局分析方案与登记策略”的报告,他指出当前杀菌剂全球市场呈现增长趋势,主要由于受消费者对高质量农产品需求的增加、抗性问题逐年上升、种子处理需求的增加、亚洲大豆锈病在巴西的蔓延等因素影响,杀菌剂市场因此表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其中,SDHI类杀菌剂在近年增长最为显著,而以代森锰锌为代表的多位点保护性杀菌剂也出现了明显的增长。2019年前15大杀菌剂总销售额87.90亿美元,占杀菌剂销售总额55.6%。
杀菌剂已经是企业不可错过的必争之地。那么企业又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杀菌剂进行产品布局呢?秦恩昊老师给出的建议是:
一是跟踪大宗产品原则。一般来说,全球2019年销售额总额超过5000万美金的专利产品,对于普通企业具有投放价值。否则总体销售额过低,企业除非拥有独有技术,否则在生产登记上的成本投入与实现销售的性价比过低。
二是同族投放原则。考虑同族产品投放的可能性,通过统一化的合成工艺设备,对某些工段进行微调,以获得系列产品的产能。
三是专利规避原则。规避专利工艺,对系列产品专利工艺相关的细节需要特别注意(一般而言,可以通过中间体贸易规避此类风险)。
四是登记可行性原则。 GLP数据生成的可行性,以及全球登记投放的可行性。尤其注意登记壁垒以及相关的数据保护情况(例如Picoxystrobin和Prothioconazole)。
五是配置产品线原则。产品线配置,尽可能在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的某个类别,实现对大宗作物用药的覆盖;在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产品中,形成某些可能的产品组合,提供初步的解决方案。
十一、“酒香也怕巷子深”,好产品也要有好的品牌管理,看巴斯夫、利民如何布局
好的产品更需要有好的推广营销方式,“酒香也怕巷子深”,拥有好的品牌管理,可以大大增加杀菌剂产品的价值和活跃时间。在这一方面,巴斯夫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在本次会议上,来自巴斯夫(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农业解决方案部开发部高级经理陆悦健博士带来了“杀菌剂品牌生命周期管理”的报告。陆悦健博士指出杀菌剂品牌的特点有以下这些:印象深刻、持续时间久、用(农)户忠诚度高、能在同质化产品中脱颖而出、优质病虫害解决方案必备和引流产品。
而针对杀菌剂品牌战略和推广策略,首先要找准定位,其中的难点是产品同质化、药效、防治靶标和作物相似,因此必须要寻找差异点UVP。其次要进行成本核算,进行定价,这里的成本应当包含真实成本和情感成本。然后再打造品牌故事,特别是化合物的故事等。接着通过各种渠道和引流,创新的手段进行上市前预热。在推广策略上,要注重推和拉的平衡,尤其是杀菌剂产品更加侧重于拉(需求拉动),多举行一些示范、会议讲解,并进行适当的促销。最后建立品牌家族,强化化合物品牌,协同品牌家族的影响力,利用品牌阶梯。

利民化学邹丰副总经理作报告
提起利民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不得不称其为国内民营农药企业中的一匹黑马,2017年收购双吉化工,2019年收购威远生化、威远药业、新威远并成立利民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连串的动作使其成为国内领先的原药、制剂一体化生产、销售和服务提供商,产品覆盖农药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三大品类及兽药,市场遍布国内以及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本次会议上,来自利民化学的邹丰副总经理为大家详解“利民集团品牌战略”。
“品牌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她具有自己独特的DNA!品牌构建基于企业或者业务发展战略和未来愿景。” 邹丰副总经理这样诠释他对品牌的理解,他说梦想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想象力成就伟大的品牌。品牌的构建从想象力开始,这是我们直接与消费者沟通的底层逻辑。未来利民将抓住机遇,内生与外延齐头并举,进入行业第一梯队。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新《农药管理条例》的实施、安全与环保高压常态化,利民将及时对行业趋势进行研判,在变与不变的轮回中孕育着更多的机遇。此外利民还将战略制定总体思路,找准差距、补足短板,实现弯道超车。
有关利民股份在本次会议的精彩报告后续我们还会进行专题报道,请大家随时关注近期我们的媒体报道。
十二、杀菌剂市场“英雄辈出”,各路豪杰“一展风采”

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农业解决方案部杀菌剂产品开发经理魏纳森博士
提到杀菌剂行业的“大佬”,就不得不提到巴斯夫,他们在杀菌剂研发上有着非常强劲的实力。那巴斯夫现在又有哪些新产品、新动作呢?在本次会议上,我们邀请到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农业解决方案部杀菌剂产品开发经理魏纳森博士给大家带来“全新三唑类杀菌剂锐收®产品介绍及未来管线布局”的报告,一起来了解一下巴斯夫去年上市的最新产品——锐收®。
据魏博士介绍,锐收®氯氟醚菌唑,它加入了独特的异丙醇基团,使其与靶标结合的活性远远高于传统三唑类。锐收®是巴斯夫花费了十年时间、投资了十五亿人民币研发出来的全新化合物。它对作物更安全,使用也更加灵活,效果也更持久。锐收®适用于大多数作物,全球范围内,它的登记囊括了几乎所有的主要作物。锐收®在中国目前上市了锐收®果香和锐收®谷瑞,后续还将有好几样产品陆续推出。特别是在目前国内小宗作物上农药登记较少,很多作物面临无药可用的局面下,锐收®的适用范围广、安全性高,未来在小宗作物上,锐收®将不惜余力的推出相应产品,助力中国的农民收获更多。
有关巴斯夫在本次会议的精彩报告后续我们还会进行专题报道,请大家随时关注近期我们的媒体报道。

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胡全胜副研究员作报告
截止4月4日,中国杀菌剂登记证有11147个,其中原药登记证有1061个,制剂登记证有10086个,其中有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产品就是属于三唑硫酮类杀菌剂的“丙硫菌唑”,2019年丙硫菌唑的全球销量就已达到近九亿美元。在本次会议上,据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胡全胜副研究员在他的报告“基于丙硫菌唑的杀菌剂在小麦病害防治应用展望”中介绍说,海利尔集团于2019年1月30日首批获得丙硫菌唑原药及其制剂的登记,并凭借其过硬的产品质量,在其后顺利获得欧盟的等同认定,为欧洲市场拓展打下了坚定的基础,丙硫菌唑系列产品将成为海利尔集团的重器。
丙硫菌唑的杀菌谱广泛,可以有效防治麦类多种病害:
此外,丙硫菌唑在油菜、花生、水稻、蔬菜的多种病害防治上,也有卓越防效。
有关海利尔在本次会议的精彩报告后续我们还会进行专题报道,请大家随时关注近期我们的媒体报道。

石家庄市深泰化工有限公司赵彦华技术总监作报告
吡唑醚菌酯属于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高效广谱的杀菌特点。在2015年6月专利到期后,该产品的原药和制剂在国内有了快速的发展,原药和制剂的登记数量迅速增加,当前吡唑醚菌酯及复配制剂登记已超过600个。虽然登记的产品众多,但是却不是每一个产品都能“脱颖而出”,深泰化工2013年开始研发的250克/升吡唑醚菌酯乳油柯欧®就是吡唑醚菌酯众多产品的佼佼者之一。2016年被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授予“中国植保市场杀菌剂畅销品牌产品”;2017年、2019年分别被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授予“2016、2018植保产品贡献奖”等众多荣誉……“做好一个产品不仅要有好的理化指标,更要关注其使用性能。还要关注更多的理化性能和界面性能,通过不断改进有效提升制剂的利用效率,从而提升药剂的防治效果。只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性能指标才能使合格品提升为优良品。”来自石家庄市深泰化工有限公司赵彦华技术总监在他的报告“好吡唑 深泰造——匠心柯欧开发历程”报告中这样说。在“匠心柯欧”研发历程中,深泰化工不断对溶剂、助剂进行筛选,经过对使用性能的调整,通过专业机构2019年实际大田生测,柯欧在黄瓜霜霉病防病指数相对于改进前提升7.3%,在小麦赤霉病防效指数相对于改进前提升10.6%。
有关深泰化工在本次会议的精彩报告后续我们还会进行专题报道,请大家随时关注近期我们的媒体报道。
克胜集团营销中心市场部赵永民部长作报告
克胜集团创业于1992年,是以农药植保为主产业,涵盖农药智能制造、农业科技服务、数字乡村、农药出口贸易等业务的企业集团。在本次会议上,克胜集团营销中心市场部赵永民部长向来宾介绍了“克胜主推杀菌剂推广现状及未来产品布局”的报告。克胜依托现有产品资源形成植保技术方案,如克胜&蜻蜓农服药械融合方案就包含:已形成成熟水稻植保飞防方案(又胜+);已形成成熟小麦植保飞防方案(己足+);正在做品质好苹果植保飞防方案探索(好克舒、克胜果+);正在做稻虾田植保飞防方案探索;针对蔬果病害种类形成技术方案(妙胜、显胜、战象森林+)。
而克胜未来几年产品布局则如下:

可持续是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大趋势,当前作物病虫害防治理念已经在从病后“治”向健康“防”方向转变,而植物激活蛋白类产品已经引起全球性关注,发展前景可期。
有关克胜集团在本次会议的精彩报告后续我们还会进行专题报道,请大家随时关注近期我们的媒体报道。

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赵占周技术总工作报告
来自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赵占周技术总工在本次会议上带来了“激活植物免疫系统 提高杀菌剂防效”的报告。据赵占周总工介绍,植物在遭受到生物攻击的时候就会打开免疫系统,因此可以模拟有害生物的试探来提前激活植物免疫系统,从而防御病原物。中捷四方的维大力(VDAL),源自于棉花黄萎菌--大丽花轮枝孢,由中国农业大学原创,是农业领域绿色农药(刺激剂&疫苗),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维大力可以提高植物免疫力及延缓衰老,为提高植物抗病及抗逆提供了依据;可以调节激素合成,促进半乳糖代谢,与植物细胞壁形成关系密切,可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光合效率,为作物增产奠定基础;调节淀粉与糖代谢,为提高瓜果含糖量奠定基础。作为植物激活蛋白类产品,维大力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未来可期。
十三、创新性的办会模式,交流更深入,还有精彩好礼相赠
4月24日晚间举行杀菌剂热点焦点问题交流研讨会
在本次杀菌剂会议举行期间,4月23日晚举行了“国产杀菌剂的未来格局——第四届杀菌剂发展与推广应用交流会暨利民领秀五周年庆典启动仪式”。4月24日晚间还特别邀请了行业领导、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就杀菌剂热点焦点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后续《农药市场信息》传媒还将详细为您报道,敬请关注!

现场抽奖环节
此外,本次会议还有许多创新点,如会刊除了刊登了专家报告外,还收集整理了有价值的杀菌剂文章,使会刊更具有学习收藏价值。为了加强互动气氛,使与会代表聚精会神地听讲,学习到更多知识,本次会议还特别安排了互动抽奖环节,巴斯夫、海利尔和深泰化工还分别赞助了kindle paperwhite4 电子书阅读器、华为 B6蓝牙耳机智能手环和SKG肩颈椎部按摩仪,对答对问题的参会代表获得了精美礼品。既能学习到最前沿的杀菌剂知识,还能获得心动礼品,第四届杀菌剂发展与推广应用交流会在热烈的气氛下圆满闭幕。
明年《农药市场信息》传媒的系列植保会议还将继续举办,让我们一起聚焦除草剂,再度相聚!

现场提问环节,参会代表们积极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