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丙苯噻唑 (probenazole)是日本明治制果公司早在1973年开发的苯并异噻唑类杀菌剂/植物激活剂,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及水稻白叶枯病。与常规杀菌剂不同的是烯丙苯噻唑不能直接作用于病原菌,而是经植物吸收后诱导植物抗性酶的活性提高,木质素合成增强,以阻止病原菌的侵入、菌丝的生长和孢子的形成,从而达到防病的效果。由于该类化合物的作用机制对病菌的选择压力较小,病菌不易对它产生抗药性,该药剂在日本使用了多年,目前还没出现抗药性情况,也不会对其它非致病微生物有害,并且可以长时间的保护地上叶片免受病菌侵染,因此化学诱导剂类产品也是未来的研发推广方向,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该机理的产品有活化酯、噻酰菌胺、异噻菌胺、S-诱抗素、氨基寡糖素、毒氟磷、甲噻诱胺、氟唑活化酯、二氯菌噻等。
英文名称:probenazole
中文名称:烯丙苯噻唑
其他名称:噻瘟唑、好米得、烯丙异噻唑、撲殺熱
化学名称:3-丙-2-烯氧基-1,2-苯并噻唑-1,1-二氧化物
分子式:C10H9NO3S
相对分子质量:223.248
CAS登录号:27605-76-1
结构式:

三维结构式:

理化性质:外观:无色或类白色晶体;熔点:138~139℃;沸点:220°C;密度:1.3588;蒸气压:5x10-4Pa(20°C);折射率:1.6500;水溶解性:150mgl-1酸度系数(pKa):-2.43±0.20(Predicted)
烯丙苯噻唑的作用机理大致分为三部分,1、诱导活性酶(O2−)的产生导致细胞凋亡(细胞死亡)2、植物自身产生的抗菌性物质的生产能力增强3、细胞壁的木质化,物理上阻止病原菌的侵入。

应用作物:水稻、蔬菜等
防治病害:水稻稻瘟病、水稻白枯病、莴苣细菌性腐烂病、甘蓝黑腐病、大白菜软腐病、大葱细菌性软腐病和黄瓜叶斑病等
常见剂型:8%烯丙苯噻唑GR、20% 烯丙苯噻唑GR
使用方法:防治水稻稻瘟病,用药量3000~3600 g/hm2撒施。防治水稻育秧盘稻瘟病,12~24 g/m2撒施。用来防治蔬菜上的细菌性病害时,有效成分用药量为2.4~3.2 kg/hm2。




国内登记情况
目前国内登记烯丙苯噻唑有三家分别是日本三井、内蒙古鑫卫、盐城联合伟业,登记95%原药和8%、24%颗粒剂。目前没有复配剂型登记。

路线一:目前烯丙苯噻唑的工业化合成路线主要是以糖精为原料,在1,4-二氧六环中用二氯亚砜氯化得到氯化物,加入高沸点烃类或氯代芳烃类溶剂脱除溶剂1,4-二氧六环和过量二氯亚砜,然后与烯丙醇钠(钾)进行取代反应,经离心脱盐、降温重结晶得到高纯度的烯丙苯噻唑。合成路线如下:引自专利:CN107417682、US5985903、US6589974、CN110698424A等

路线二:专利CN115710235A中还报道了以糖精或糖精钠为原料,在水中与过渡金属氧化物反应得到糖精盐,干燥的糖精盐在极性非质子溶剂中与烯丙基卤化物反应,再经水解、离心、甩干、甲醇淋洗和干燥即得到高纯度的烯丙苯噻唑。合成路线如下:

烯丙苯噻唑+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如醚菌酯、嘧菌酯、肟菌酯、肟醚菌胺、啶氧菌酯等:用于防治作物白粉病、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叶斑病、黑星病、锈病、斑点落叶病、恶苗病霜霉病、颖枯病、网斑病、炭疽病、叶霉病、疮痂病、叶枯病、褐斑病,耐雨水冲刷,并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烯丙苯噻唑+三唑类如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环唑醇、戊菌唑、丙硫菌唑:可防治多种病害,并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扩大了杀菌谱,对水稻、小麦、大麦、十字花科蔬菜、果树、花生上的病害都有较高活性。
烯丙苯噻唑+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咪鲜胺:用于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炭疽病、轮纹病、褐斑病、叶斑病、赤霉病、霜霉病、疫病、白粉病、恶苗病、青霉病、早疫病、晚疫病、柑橘疮痂病、斑点落叶病、锈病、黑星病,耐雨水冲刷,并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烯丙苯噻唑+春雷霉素、井冈霉素、噻呋酰胺:可防治多种病害,并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扩大了杀菌谱,对水稻、十字花科蔬菜、果树、棉花上的病害都有较高活性,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
烯丙苯噻唑+稻瘟灵、稻瘟酰胺:在防治水稻稻瘟病方面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在减少杀菌剂用量的情况下,仍然具有良好的杀菌防治效果和持效期。
烯丙苯噻唑+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复配后对防治水稻稻瘟病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适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还可防虫,减少虫口基数。
烯丙苯噻唑+氟啶虫胺腈:在水稻苗床和田间使用时,对稻瘟病和稻飞虱、稻蓟马等水稻多种病、虫害具有兼治作用,省工省时,减少了施药次数,有效降低施药成本。
烯丙苯噻唑在开发之初,仅作为一般杀菌剂应用,由于当时对其作用机理并不明确,且三环唑,稻瘟灵等推广导致其一直未得到重视,直到后来由于活化酯的创制推广,人们才开始认识到这种新的抗病激活剂的作用机理,随后烯丙苯噻唑在水稻苗床和苗期作为预防用药被广泛推广,国内早期也有登记,但由于国内科学化种植水平较低,预防用药在国内很难得到推广所以市场并不大,且富士一号、苯氧菌胺、双氯氰菌胺、稻瘟酰胺、噻酰菌胺、丙硫菌唑、肟醚菌胺、异噻菌胺、氟唑菌苯胺、氟菌喹啉、异丁乙氧喹啉、二氯菌噻等的陆续上市也进一步压缩了烯丙苯噻唑的市场,但烯丙苯噻唑特殊的作用机理,长保护期,不易起抗性等优势仍值得关注,且植物激活剂机理在国内近几年也越来被行业关注,异噻菌胺、S-诱抗素、氨基寡糖素、毒氟磷、甲噻诱胺、氯吲哚酰肼等化合物在抗真菌、细菌,抗病毒等领域都被广泛应用,烯丙苯噻唑的更多应用场景也值得再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