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量的爆发,伴随的往往是大量为了获取短暂价值而申请的低质量专利,这些低质量专利作为谋私利的工具,忽略了专利本身应具有的技术价值和市场价值,远远违背了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的初衷。

当前,中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因此,为了确保实现专利法鼓励真实创新活动的立法宗旨,打击和遏制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的各类非正常专利,该项工作顺其自然的开展。
二、读规范政策,认定非正常行为
“非正常”概念的首次提及,可以追溯到2007年8月2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关于规范专利申请行为的若干规定》。为进一步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2017年2月2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修改后的《关于规范专利申请行为的若干规定》,增加行为认定、加大处理力度。但相较以上规定,2021年制定发布的《办法》对非正常申请专利行为的范围界定更加明晰。

对非正常申请专利的行为,除依据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对提交的专利申请进行处理外,将视情节采取下列处理措施:

三、非正常不用慌解决措施记心房
多数非正常专利,将会在通知中标注“涉及多种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的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单位或个人提交与其研发能力明显不符合的专利申请”;但存在部分存在创新技术方案但是被误伤的专利申请,若是遇到这种情况,申请人或代理师正常陈述理由进行答复即可。

四、提高专利质量防患于未然
除了秉承诚实守信原则、不盲目追求专利数量进行正常新申请递交,而对于专利申请大户、大型代理机构,难免会由于管理或人为的失误造成重复或相似申请,为了避免误伤,还可以在专利申请阶段即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五、总结
科技发展离不开创新,保护创新离不开知识产权。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专利申请应杜绝“侥幸心理”,避免盲目追求数量指标而忽视了技术创新研发。
来源:精金石